王艷
【摘 要】目的:分析2015—2018年北京市密云區太師屯鎮其他感染性腹瀉病例的流行病學特征,為社區其他感染性腹瀉的防控提供參考依據。方法:對北京市密云區太師屯鎮2015—2018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上報的其他感染性腹瀉的診斷病例信息進行流行病學分析。結果:2015—2018年北京市密云區太師屯鎮共有其他感染性腹瀉病例646例,年平均發病率為519.59/10萬,發病呈逐年下降的趨勢,發病率下降有統計學意義(X2=16.457,p=0.001);報告單位主要為當地社區醫院(70.43%),社區腸道門診為主要報告科室(56.19%)。5-8月份為發病高峰期,共報告病例404例,占病例總數的62.53%;病例主要分布在人口數量多且流動性大的地區;男女發病比例為1.24:1,男女發病率有統計學意義(X2=7.593,p=0.006),男性發病高于女性;發病年齡主要集中在0-1歲組、10-20歲組和50-60歲組,職業主要以農民、散居兒童和學生為主。結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要報告單位,夏秋季為其他感染性腹瀉的高發季節,流動人口、老人與學生是防控重點人群。
【關鍵詞】其他感染性腹瀉;報告;流行特征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1-0254-02
其他感染性腹瀉僅指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這組疾病可由病毒、細菌、真菌、原蟲等多種病原體引起。根據相關研究顯示,我國其他感染性腹瀉的發病率居于丙類傳染病的首位,現已經成為我國公共健康衛生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1]。本次研究了北京市密云區太師屯鎮2015年至2018年646例其他感染性腹瀉病例患者的流行病學特征分析,為進一步做好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工作和制定預防控預案提供科學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病例數據資料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人口資料來自政府部門統計年度常住人口數。
1.2 方法
1.2.1 統計學分析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分析病例和病原的流行病學特征,采用 Excel 和 SPSS 17.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1.2.2 其他感染性腹瀉診斷標準 WS271—2007《感染性腹瀉診斷標準》。
2 結果
2.1發病情況與報告情況
2.1.1 發病情況 2015—2018年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累計報告太師屯鎮其他感染性腹瀉646例,年平均發病率519.19/10 萬,其中2015年發病率較高(646.19/10 萬),此后呈逐年下降的趨勢,2018年比2015年下降35.61%,發病率下降有統計學意義(X2=16.457,p=0.001),具體見表1。
2.12 報告情況 2015-2018年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中上報的646例其他感染性腹瀉病例中太師屯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報告455例,占報告總數的70.43%。其中太師屯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腸道門診(腸道門診開診時間為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全天)報告病例363例,占報告總數的56.19%。
2.2 流行特點
2.2.1 時間分布從總的發病情況來看,其他感染性腹瀉作為腸道傳染病,具有明顯的季節行,以夏秋季為發病為主,5—8月份為一個主要發病高峰期,共報告病例404例,占病例總數的62.53%;12-3月出現一個小的發病高峰期,共報告病例122例,占病例總數的18.89%,見圖1。
2.2.2 地區分布 全鎮34個行政村中33個行政村均有發病,報告病例居前三位的分別為太師屯村(88例)、流河溝村(82例)和葡萄園村(63例),共233例,占總病例數36.7%;其他發病數超過20例的有松樹峪村(35例)、大漕村(30例)、上莊子村(29例)、黑古沿村(25例)、小漕村(25例)和澇洼村(22例),為166例,占總病例數25.70%,見圖2。
2.2.3人群分布646例其他感染性腹瀉病例中,男性病例357例,占55.26%;女性病例289例,占44.74%,男女性別比1.24∶1,男性發病明顯高于女性,發病率有統計學意義(X2=8.2,p<0.01),見表3;
職業分布居前三位的為農民、散居兒童和學生:發病人數最多的是農民,為218人,占34%;其次是散居兒童,為131人,占20%;第3位的是學生,為130人,占20%。這也與職業分布相符見表3.
3 討論
從發病情況看,2015—2018年太師屯鎮其他感染性腹瀉年發病數與發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趨勢趨勢,與高建華,黃若剛[2]研究結果一致。這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衛生意識也隨之增強有關。從報告情況看,大多數病例為太師屯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報告,其他感染性腹瀉為報告的主要傳染病,這與診斷標準容易掌握及治療難度偏低有關。超過半數的病例集中在社區腸道門診期間報告,這與腸道門診工作方案要求有關,在腸道門診開診期間腹瀉病例需到腸道門診就診且便檢率要求100%,大大提高了病例的診斷與報告。
從時間分布看,2015—2018年太師屯鎮其他感染性腹瀉年發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5-8月份為發病的高峰期,這也符合腸道傳染病的發病特點。12-3月份出現一個小高峰,由于檢測水平的限制(646例病例僅有1例實驗室確診病例),無法確定具體原因,但根據相關研究表明[3]應該與諾如病毒高發有關。自 2012 年以后,11和12月發病數又開始呈現上升趨勢,且上升趨勢逐年增加,與國內外報道的病毒性腹瀉發病季節一致[4]。
從地區分布看,發病數居前三位的為太師屯村、流河溝村和葡萄園村,這三個村為太師屯鎮的人口大村,太師屯鎮物資交流大集、中心小學均處于太師屯村,太師屯村周邊有大量服裝工廠及中學;葡萄園村為太師屯的核心,村內有各個政府部門、醫院及商店等,太師屯鎮的主干街道和主要小區也位于葡萄園村;流河溝村緊鄰葡萄園村,為太師屯鎮通往密云城區街道的最大一個行政村。這三個村均具有人口數量多,流動性大的特點[5],應該在傳染病的宣傳工作中加大在這些地區的宣傳力度,提高居民的防病意識。
從人群分布看,男性發病高于女性,發病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男性暴露機會多有關[6];年齡主要為0-1歲組、10-20歲組和50-60歲組,職業主要以農民、散居兒童和學生為主,這與太師屯鎮地處農村地區,人群主要為老人與兒童的狀況相符,提示防控的重點工作應側重于該類人群。應根據不同人群的活動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工作。
參考文獻
[1]劉曉玲, 陳青山, 吳泰順. 2010-2014年深圳市寶安區其他感染性腹瀉流行病學特征[J]. 實用預防醫學, 2017, 24(1):120 -123.
[2]高建華,黃若剛2004-2012 年北京市其他感染性 腹瀉流行特征分析疾病監測 2013 , 28 (7): 549-552
[3]周浩1 ,張靜22010 年全國其他感染性腹瀉監測現狀分析 疾病監測 2012 , 27 (3): 184-187
[4]吳軻,馬建新,崔樹峰,等.2008—2011 年北京市朝陽區急性腹瀉患 者就診情況[J].首都公共衛生,2012,6(4):154-158.
[5]馬樹波,王秀云,唐雅清.2013 年北京市昌平區其他感染性腹瀉流行特征分析職業與健康 2015 ,31 (14): 1935-1938
[6]華偉玉,趙振,李洋,邵云平,郭黎2011 2015 年北京市海淀區其他感染性 腹瀉監測分析疾病監測 2017 ,32 (7): 577 -581
[7]賈麗麗, 陳永亮, 王婭瓊. 2009-2014年北京市密云縣其他感染性腹瀉流行病學特征[J]. 職業與健康, 2016, 32(11):61-62.
[8]賴輝兵, 陳偉文, 葉朝紅. 2010-2014年云浮市其他感染性腹瀉病流行病學監測分析[J]. 預防醫學情報雜志, 2016, 32(9):43-44.
[9]姚建香, 束方燕, 梁峰. 江陰市2013年感染性腹瀉病原學及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 醫學動物防制, 2016,27(3):32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