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翠芬
摘 要: 富源縣魔芋產業,作為富源縣的傳統高原特色產業之一,多年來,在富源縣委、縣政府及各部門的重視和扶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要更進一步地做大做強富源縣魔芋產業,把富源縣建成中國“魔芋之鄉”,還有很多的事要做。按照“抓規劃、重安全、穩面積、扶龍頭、強科技、育品牌、攻單產、提效益、促增收、創文化”的思路。探索“龍頭企業+魔芋專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生產經營新模式,抓食品安全,建立從田園到餐桌的農產品安全保障體系,進一步鞏固富源魔芋作為全國魔芋產業重點基地縣地位。抓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建立全國優質良種繁育基地,把種業打造成產業鏈中的新亮點;抓魔芋生產基礎科研,破解魔芋生產制約難題;抓魔芋產品交易市場群建設,以富村魔芋交易市場為龍頭,打造全國魔芋專業化交易市場。加強魔芋精深產品研發,拉伸魔芋產業鏈,提高魔芋產品附加值;進一步提升富源魔芋品牌,把富源魔芋產業建設成為“中國魔芋之鄉”或“打造中國魔芋產業大縣”,實現魔芋產業提質增效增收富農,真正成為富源縣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的好產業。
關鍵詞:富源縣魔芋產業;困難和問題;機遇
要實現鄉村振興必須靠產業興旺,在富源縣煤炭產業因“去產能”“調結構”而出現經濟“斷崖式”下跌以后很難回升的情況下,富源縣委、縣政府把“魔芋產業”這一高原特色產業作為了富源縣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點產業來抓。這同時也給富源縣魔芋產業提供了一次發展壯大,走出去的機遇。
一、富源縣種植魔芋的自然和氣候優勢
(一)自然優勢
富源縣位于云南省東北部,曲靖市東部。全縣國土總面積3251平方公里,地處東經103°58-104°49',北緯250°-250°58′之間,東鄰貴州省盤州市、興義市,西連沾益縣和麒麟區,南抵羅平縣,北依宣威市。2013年富源縣耕地面積161.5萬畝,土壤以紅壤面積最大,占總面積的33.61%,其次為黃棕壤和黃壤,占總面積的28.77%和17.78%,夾雜紫色土、石灰土、沖積土、草甸土。適宜種植魔芋的耕地占總耕地的三分之二左右,超過100萬畝。
(二)氣候優勢
全縣年平均氣溫13.8℃,最高年氣溫為14.5℃,最低年為13.2℃;一年內最高氣溫為7月,最低為1月;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773.9小時,最高年為2052.2小時,最低年為1407.1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最高年為1565.2毫米,最低年為847.3毫米;年均相對濕度75%,3月干燥,8月濕潤;年均風速3.4米秒,風力最大為1-4月,月平均為4.1-4.9米秒,最小月為8月,月平均為2.2米秒;年均無霜區為242天,最多年為287天,最低年為172天。
二、魔芋種植條件
魔芋屬半陰性植物,主要生長在海拔1700-2100米區域,要求年平均氣溫11℃-14℃,年降雨量800毫米至1800毫米,無霜期220天-260天,適宜氣候溫和、日照弱、潮濕的微酸性土壤。富源屬南溫帶山地季風型半濕潤氣候,年平均14.4℃,年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年均無霜區為242天,霧雨多、日照弱、氣候溫涼,比較適宜魔芋種植。同時,富源90%以上為山地,海拔大多在1300-2000米區域,土壤以紅壤、黃壤及黃棕壤為主,土層深厚,肥沃疏松,土壤熟化程度高,是全國魔芋種植最適宜地區之一。
三、富源縣魔芋產業發展情況
“富源魔芋”證明商標于2007年9月通過國家工商局登記。2008年被評為“著名商標”。2013年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同時被農業部確定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經《浙江大學》、《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富源縣魔芋品牌價值11.5億元,富源魔芋標準化示范區建設成為全國優秀示范區之一。
從2000年種植8700畝到2018年的13萬余畝,近5億元的種植收入,種植規模萬畝以上的鄉鎮8個,種植百畝以上的村委會96個,千畝以上的村委會30個,專業合作社105個,種植戶31000余戶,種植人口119000余人,人均收入4000余元。2015年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種植面積最大的老廠鎮和富村鎮先后被中國魔芋協會譽為“魔芋種芋第一鎮”和“中國魔芋第一鎮”。
四、富源縣魔芋產業在富源縣脫貧攻堅中的貢獻
富源縣魔芋產業是富源縣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同時,也是當前富源縣脫貧攻堅的重要產業。從2003年的種植面積2.0036萬畝,產值7600萬元,發展到2017年種植面積13萬畝,實現產值4.9億元,種植戶多達17579戶,戶均收入達到27842.5元,魔芋種植人口71441人,人均收入6858.8元,2016年富源縣需脫貧的5個鄉鎮21個村委會,涉及魔芋種植的有中安街道的石缸、后所鎮的栗樹坪等15個貧困村委會,共種植魔芋6700畝,涉及魔芋種植農戶1395戶,并帶動2210戶農民種植魔芋。種植魔芋脫貧路徑為合作社+貧困戶,抱團奔富。魔芋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吸納貧困戶務工,貧困戶在獲得務工收入(每個工50元)的同時,邊種邊學中組織化程度、魔栽培技術、棄懶奔富動力等都明顯提升,在種植大戶的帶動下,種植1-2畝魔芋,可增收3000-6000元。
五、富源縣委、縣政府及各部門對富源縣魔芋產業的扶持
魔芋產業作為富源縣的高原特色產業,成為了富源縣產業興旺的重要抓手,縣委、縣政府及各部門高度重視,同時,給予很大的支持和幫扶。
(一)政策扶持
1、為進一步普及魔芋科技知識,提高魔芋品牌知名度,促進魔芋這一高原特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由縣委宣傳部牽頭,縣魔芋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承辦、縣教育局、縣科協、縣文聯協助,先后以《魔芋.科教》、《故鄉的魔芋》、《魔芋征程》為主題,在2010年至2013年四年間,每年組織富源縣文學、攝影、攝像、美術等會員30-50人深入魔芋田間地塊、科研試驗基地及加工企業舉辦魔芋采風活動。
2、縣人民政府富政發[2012]25號中作為當年抓魔芋產業措施之一是提出“營造氛圍,豐富魔芋產業文化”中進一步指出,大力開展富源魔芋文化的挖掘和宣傳。調動芋農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全民創新風尚。
(二)項目扶持
1、2013年度補助富源縣光華魔芋開發有限公司實施曲靖市富源縣1700噸魔芋精粉加工擴建流動資金貸款貼息項目89萬元
2、2014年度實施大河鎮300畝魔芋種植基地建設項目,該項目由富源縣志剛魔芋專業合作社組織實施,總投資204萬元,其中:財政資金78萬元,自籌及其它資金126萬元。完成建設任務主要是:計劃種植魔芋基地300畝。
六、富源縣魔芋產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富源縣魔芋產業的發展雖然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是也面臨著一些實實在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魔芋種芋問題,1是魔芋種芋繁殖系數低,2是病蟲害多發,富源縣魔芋種植中常出現的是軟腐病和白絹病,魔芋一旦發生病害,輕則減產,重則絕收。
(二)土地輪作問題,魔芋是一種對土壤要求非常嚴格的經濟作物,土地種植一年后要求經過3-5年的輪作才能再次進行種植。經過幾年的發展,在最先種植過魔芋的地方,土地輪作問題已經成為制約魔芋產業發展的瓶頸。
(三)芋農抵抗魔芋種植風險問題,魔芋的投入較高,種植一畝的種芋投入在2000元以上,種植一畝的商品芋投入在2500元左右。
七、對富源縣魔芋產業發展壯大的建議
(一)加強基地建設,選育適宜富源種植氣候條件的抗病新品種,扶持開展魔芋育種的科研單位及提供育種種質資源的公司和個人,發揮他們的創新、協作、團隊精神,走專利共享和研究成果快速轉化成經濟效益的單位+公司+個人的共贏模式。
(二)加強植物檢疫工作和檢疫隊伍的建設,保障富源魔芋產業健康發展。從事富源魔芋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經營,以及管理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有關植物檢疫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防止植物危險性病、蟲、雜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的傳播和蔓延。
(三)提高現有研究成果的轉化率,不斷探索魔芋未知領域,積極開展試驗研究。加強與省級科研院校合作,研發的生物多樣性種植、兩年制壟作免耕、病害綜防、高壟小墑栽培、微生物肥應用、富芋2號防病、標準化栽培等實用成熟技術得到全面推廣應用與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