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
摘要:教師職業道德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的總和。在教育界對于師德建設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很重視,相關的課題研究涵蓋方面較多、研究數量也比較大,其研究內容主要涉及教學活動、行為品質以及師德規范等幾個方面,但是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在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所以本文根據存在的相關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策略,為以后的師德建設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高校教師道德建設;解決策略
在原始社會中,為種族的生存和發展,族群以長者為師,將自身經驗傳遞給下一代,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在夏時期就出現了早期的學校,之后統治者為了鞏固政治地位,發展適合自己的教育,分類培養了教師,當代知識經濟時代,越來越重視教育,自然也出現了教師,為普及教育早在春秋世時期孔子便提出“有教無類”的主張。韓愈也講:“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因此教師要注重言傳身教,才可被稱為“至圣先師”。
一、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當代社會的飛速發展,我國政治經濟地位在世界上不斷提升,新時期下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也出現多元化,師德的內涵越來越規范化,以學生服務為中心,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愛崗敬業,嚴謹治學的要求,但在師德建設實踐過程中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找出解決策略,使每一位教師工作者,自覺履行教師義務,踐行師德價值觀,充分做到為人師者,先正其身,以正師德之本。
一、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教育教學方面:在高校中教師教學仍然是主要內容,在教學中有些教師不充分備課,鈴聲響后便拿著自己的教具便走向學生,在課堂上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欲,學生提出疑問,在課堂上老師便不能及時解答,這種教學態度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負能量,教師道德是人的道德品質在教學中的投射。良好的道德品質有助于學生們的發展,但不良行為習慣嚴重阻礙學生的發展,有甚者會危害學生的今后發展。
高校老師以學生為中心從事教學、教研、社會服務等,學生們的這一階段,面對許多老師,對于不久后步入社會的他們來說,這些老師會在生活、就業和個人態度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影響。因此,要嚴于利己,以身作則,正師德之本,老師教學的不嚴謹,自然教學要求和教學達標方面就會降低門檻,本身這階段的學生從課業繁重、高考壓力下進入大學,教師都松懈了,學生第一時間就能嗅到放松的氣息,自然也跟著老師的步伐“混日子”,這種能量成百的向外擴散,嚴重危害了高校學子成為高學歷、高水平、高素質人才。
2、教育科研方面:科研是為了認識客觀事物的內在本質和運動規律而進行的調查研究、實驗、試制等一系列的活動。[1]當下教育科學研究越來越被教師重視,這涉及到個人的專業成長和職位成長,在這些方面有的老師避重就輕,講個人利益放在最前面,將學校的利益放在后面,在學校教學研究中“打太極”不承擔責任,有甚者在教學研究中為了達到個人利益,不刻苦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而是直接利用互聯網的便利和學術維護的擦邊球竊取他人學術成果。有些高校篩選不夠全面,使有些人成漏網之魚通過篩選,達到不良目的。雖然這看起來沒有危害太多,但對于高校老師來說,自身能力不夠,無法在學生完成論文階段提供有價值的建議。這種敷衍了事的態度在無形中的投射給了學生,在答辯時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的論文問題,蒙混過關,如果任其發展下去,教育科研的公信力、前沿情性將無從談起。
3、社會服務方面:為全面提高高校師德水平,教育部、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研究制定《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該《規范》于2011年12月30日由教育部、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以教人〔2011〕11號印發。《規范》分愛國守法、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為人師表6個部分。教師職業道德情感是建立在對教師職業道德認識基礎上的,它是教師心理上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所產生的一種內心的愛憎、好惡、榮辱、美丑等的情緒體驗。也可以說是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所作的情感評價。
二、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策略與建議
1、加強社會監督:教師的首要職責是教書育人,教書育人是教師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在教學過程中,自覺地把教育和教學結合起來,盡職盡責,既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又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在教書育人中要首先擺正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傳道授業方面堅持以身作則先做人師;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因此教師首先要是知識型的老師,國家和學校師資管理部門應加強教師的繼續教育,堅持活到老學到老的人生口號,真正做到高校教師是知識型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意外”狀況,高校學生和中小學生不一樣,他們在學校要面對很多方面的問題,例如:交友、升學、擇業的困擾,高校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勇于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見解、創造新經驗,突出自身的智慧來解決問題。因此,高校教師要做一位智慧型的教師,在高校為學生成長助力。
2、教師自我提高: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是獨立的個體,具有主觀能動性,加上教書育人的工作性質,教師應自覺從自身做起,加強自我發展的意識提高,時刻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實實在在為學生著想。英國教育家洛克曾說過:“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如配錯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他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教師要堅決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反思自己是否有些事情處理不完善,對學生的發展是否有利等。熱愛本職工作,忠于職守,高質量完成工作將自己的一切奉獻給教育事業。科研方面歷史學家范文瀾:“學問甘坐冷板凳,文章不寫半句空。”高校教師走在教育的前線,學生科研的起點,更要以身作則,扎扎實實做學問,不以不端行為來實現自己的私利,堅持做到追求真理、捍衛真理,建造和諧、正能量的傳遞。
加里寧說:“教師仿佛每天都縛在一面鏡子里,外面有幾百雙精細的、富有敏感的、善于窺視出教師優點和缺點的孩子的眼睛,不斷地盯著他”。教師的言行舉止、舉手投足之間或多或少的影響著學生。各級各類高校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高校的老師功不可沒。
本文通過梳理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高校教師應從社會和自身兩方面來解決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來提高師德規范。作者能力所限,從而促進民辦高等教育又快又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民辦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夏青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