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軍
摘要:初中化學是一門實驗性非常強的學科,很多化學現象只有在實驗操作中才能夠展現出來,從而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當前的化學實驗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學生參與實驗操作過程的機會比較少、實驗器材較為落后等問題都影響了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針對以上問題化學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教訓,最大程度地提高化學實驗教學的質量,提升學生的化學素養。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方法
初中化學知識較為抽象、復雜,很多學生對學習化學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所以初中化學教師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模式與理念,加強對化學實驗的重視,把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起來,并且給予學生參與化學實驗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化學知識的趣味性,做到由此及彼、學以致用。
一、開發、拓展實驗教學資源
在初中化學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實驗內容,教師要善于合理地開發、拓展實驗教學資源,有條理地對化學實驗教材展開分類,解決缺乏化學實驗資源的現象。首先,教師需要把化學實驗教材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屬于家庭實驗類型,比如,探究污水凈化裝置、探究雞蛋殼成分等;第二種屬于學校家庭實驗類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去做總結與歸納,比如澄清石灰水的吹氣化學實驗;第三種是屬于實驗室化學實驗類型,比如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實驗等。無論開展哪一類型的化學實驗,教師都要把學生作為化學實驗教學中的主體對象,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并且要鼓勵學生把化學實驗內容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態度與嚴謹的實驗精神。
二、展開化學探究實驗教學
新課程標準下,在初中化學實驗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究能力與化學思維能力,這樣才能夠對所學知識有較為透徹的理解和認知。其次,教師要把化學實驗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分析化學實驗現象。比如, 在學習“質量守恒定律”的時候,教師可以在開展化學試驗中先提出問題:“化學反應在發生之前和之后,其物質質量總和能夠產生變化嗎?通常會處于不變狀態,還是變小、變大狀態?”當學生回答了問題之后,再引導學生自主驗證實驗推測,在此過程中學生既能夠提升化學實驗操作技能,也能夠鍛煉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
三、注重“綠色化學實驗”理念
目前我國經濟呈現出迅速發展的趨勢,同樣環境污染問題也就越來越嚴重,保護環境成為每一個人的責任,所以在初中化學實驗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滲透“綠色化學實驗”理念,在開展化學實驗過程中要加強對化學實驗廢棄物的再次利用與回收,提高化學實驗器材的使用率,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比如,在開展“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實驗期間,可以在集氣瓶的下面放入一些水,這樣就可以把二氧化硫氣體吸收起來;在開展“制取氧氣”化學實驗的時候,主要的實驗材料是MnO2與H2O2,雖然在實驗過程中不會讓化學性質出現變化,但是卻會消耗大量的MnO2,實驗結束之后MnO2也不容易被過濾出來,出現大量浪費的現狀,這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MnO2粉末制作成顆粒狀,就能夠有效防止其被大量過濾的情況出現,在實驗結束之后也可以直接取出,達到節約化學實驗資源的效果。其次,教師要善于深入挖掘化學教材中所蘊含的綠色化學理念,比如,在學習“硫酸”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關于現代與傳統的硫酸生產視頻,并且對比兩種生產形式對于環境產生的消極影響,這樣學生就能夠明白在生產硫酸過程中出現的廢渣、廢棄物、廢水都會對環境產生嚴重的污染,比如,酸雨的出現;在學習“空氣構成”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調查北京形成霧霾的原因,把化學實驗知識與實際生活現象結合起來,以此來激發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為保護環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把化學實驗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
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最終目的是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所以教師要善于把化學實驗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意識到學習化學知識的實用性與重要性,在現實生活中能夠正確、科學地運用化學知識。比如,在開展“鐵生銹”化學實驗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憶一些在實際生活中的鐵生銹現象,并且提出問題:鐵釘在何種情況下會出現生銹的情況,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然后再進入到正式的化學實驗實際操作中。其次,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把化學實驗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比如如何消除鐵釘上的繡,如何防止鐵釘生銹等。
五、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實行翻轉課堂
當前信息技術廣泛的運用在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中,帶來了較大的便利性,同樣在教育行業也出現了“互聯網+教學”的模式,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翻轉課堂,以此來提高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因為化學實驗課堂時間有限,很多時候學生無法透徹理解所學知識,教師可以在開展化學實驗之前把課堂上必備的實驗技能整理為微視頻,其中包括化學實驗儀器的名稱和使用方法等,讓學生通過微視頻對化學實驗步驟有基本的了解,這樣可以節省更多的課堂時間用來探討實驗現象,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在化學實驗課堂結束之后,教師可以把化學實驗難點、重點問題總結到微視頻中,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加以鞏固與記憶。其次,對于一些無法通過化學實驗課堂展示的化學現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更為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比如,一些會污染環境、影響學生身體健康的化學實驗操作都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來展示。在初中化學實驗翻轉課堂中,教師要把信息技術作為一項輔助教學工具,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充分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需求與進度,設定符合學生發展的化學實驗教學方案,師生之間共同構建高效化學實驗課堂。
六、借助多媒體技術,規避實驗的風險和避限性增多實驗的機會。
化學實驗是有一定的危險性。有的藥品有毒,有腐蝕性,有的實驗有火苗,有的實驗還可能發生爆炸,產生污染等。為了實驗教學的有效開展,做為教師應盡量規避實驗的風險,將意外事故的概率盡可能降致最低,在學習氫氣,等可燃性氣體在使用前一定為驗純,不能因為氫氣易燃易爆而就少去驗純的操作,而應是引導學生用小試管收集氫氣,讓學生反復練習,學生興趣很濃,不少學生完成實驗后,不想離開實驗室,總想再來一次,作為教師應及時抓住學生的求知欲。
多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在初中化學中引入此技術,通過播入圖片,視頻和音頻資料,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而具體地展現在學生的視野,從而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增加了化學動手實驗的興趣,并且對于一些危險的實驗難度較大的實驗,現實條件下無法演示的實驗,通過使用多媒體,拓展學生的視野,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比如在進行實驗室模擬一氧化碳煉鐵的實驗教學,教師通過視頻資料,在課堂中反復展示,根據需求,選擇間段的展示,讓學生體驗各個操作環節中的先后順序,應注意的事項,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再通過播放氫氣混合氯氣在強光照下爆炸的視頻,從而刺激學生的感受,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總之,在初中化學實驗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實驗類型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把實驗操作的主導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學到化學知識的過程中提升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化學素養。
參考文獻:
[1]俞雙.淺談如何提高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有效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2):52.
[2]楊成品.提高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措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5(07):160-161.
[3]杜廷良.如何提高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3(3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