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化偉
摘 要:在煤礦開采過程中,煤礦塌陷問題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問題,容易給煤礦開采工作造成負面影響,還會影響經濟效益的提升,因此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礦山地質環境的治理,從而降低煤礦塌陷問題的發生率。
關鍵詞:塌陷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
引言
煤炭資源是一種較為重要的能源,在社會發展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因此煤礦企業各項工作得到了人們的重視與關注,但是煤礦開采業破壞了生態環境,到目前為止,我國出現了不少才沒塌陷區域,這類地區容易出現地質災害,并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為此中國的技術人員需加強對于該地區地質環境的管理,并由此創建各類治理模式。本文基于此,著重論述礦山塌陷區的地質治理模式,希望由此促進中國煤礦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改善。
1采煤塌陷區的地質災害種類
1.1塌陷區的泥石流災害
通過相關的調查不難看出,我國的采煤塌陷地區通常會有一些建筑垃圾或者煤礦廢渣等,這些物質被堆積在塌陷區,如果遇到突發的惡劣天氣,往往會導致泥石流災害的出現,并對周邊自然環境及居民生命健康安全造成極大的破壞。不僅如此,基于中國煤礦開采的特點,采煤塌陷區域出現了較多的邊坡,這些邊坡往往具有陡峭的特點,且坡面風化程度相對較高,導致裂隙發育速度進一步提升,不利于塌陷區穩定性的保持,故而導致局部崩滑出現的概率較大。
1.2塌陷區的滑坡災害
在我國的煤礦塌陷區域不僅存在泥石流問題,還存在滑坡災害問題。比較常見的滑坡災害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楔形體巖質滑坡、巖質滑坡及黃土滑坡。上述三種滑坡類型的出現往往導致塌陷區穩定性進一步降低。
2 針對采煤塌陷區采取科學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模式
2.1 進一步明確地質環境治理思路
到目前為止,煤礦企業的塌陷區域面臨著較為嚴峻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問題,只有進一步明確地質環境治理思路,才能更好的保障礦區的生態環境不受破壞。從這個角度來看,,技術人員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不斷完善、更新環境治理理念,并進一步理清思路,從而實現礦山環境質量的改善,促進更好的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的取得。對采煤塌陷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思路進行了相關總結,具體內容如下:a) 相關單位的工作人員可積極開發旅游資源,并結合當地歷史文化,帶動塌陷區生態旅游、歷史文化景觀旅游體系的構建,并由此帶動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實現生態、經濟效益的取得;b) 工作人員還可促進養殖業的開發。事實上,礦山采煤塌陷區由于雨水與地下水的匯集,導致其積水區域較大,故而能帶動魚塘的建設,并為鴨、鵝等家禽的養殖創造了條件;c) 工作人員還能創建生態蔬菜種植基地,因地制宜進行治理,取得更高的經濟效益;d) 工作人員需帶動礦山地質公園的創建。一般而言,鄰近城市的塌陷區域面積相對較小,且其往往能形成多樣化的塌陷區,故而具有一定的地質意義,為此工作人員需將塌陷區建設與城鎮建設規劃工作進行有機聯合,創建獨具特色的礦山地質公園,開發旅游資源;e) 工作人員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需要促進生態農業園區的創建,一般情況下,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工作人員需對地裂縫隙、波狀地等問題進行治理,并以此為基礎促進耕地的恢復,并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同時還能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
2.2 采煤塌陷區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方式
2.2.1 針對沒有積水的礦山地質治理模式
礦山地質治理工作人員應該提前進行實地調研工作,確保塌陷區域的地質狀況良好,具有較強的滲透性,且降水較少,氣候較為干旱,這類塌陷區域才不容易存在積水問題,且生態環境較為脆弱?;诖?,為保障該地區生態效益的進一步改善,工作人員需加強對于大量樹的種植,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工作人員需依據采煤塌陷區范圍實現對環境治理工作量的進一步明確,隨后再以此為基礎實現回填工作的穩步開展,確保塌陷區逐步發展成為耕地。最后,工作人員開展各種樹木的種植工作,實現林業資源的建設及發展,并將采煤塌陷區改造成綠洲帶。隨著塌陷區環境的不斷改善,工作人員還可帶動礦山地質公園與生態農業園林等場所的建設及維護。
2.2.2 針對有積水的礦山地質治理模式
通常情況下,有積水的礦山地質治理模式主要使用對象是降水量較大且地質狀況不好,滲透性較差。這種塌陷區域容易出現積水問題,且區域的形狀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故而形成了不同深度的積水區域。在這樣的狀況下,工作人員為了進一步保障地質環境的優化治理,需根據積水區域大小、深度等參數,結合當地的人文、歷史特征,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采煤塌陷區的改進工作。在這一過程中,若塌陷區臨近濕地公園、水庫、魚塘、湖泊等區域時,工作人員可以此為基礎促進旅游資源的合理化開發,并由此帶動養殖業、耕地等產業的發展,從而在改善地質環境的同時營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實現各項效益的取得。
3 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不斷推動我國煤礦企業的長遠發展,提升其經濟效益,我們應該重點關注煤礦塌陷區的地質環境治理工作,并采取科學的對策落實好塌陷區的地質環境治理工作。基于此,著重分析了采煤塌陷區的災害類型,并就采煤塌陷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模式、地質環境治理思路進行了分析。隨著相關措施的到位及技術的發展,中國的采煤塌陷區環境治理工作必將獲得顯著改善,并由此促進各項效益的取得,實現中國煤礦作業的穩步開展,帶動經濟、社會效益的取得,確保社會發展質量的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 喬 岡,徐友寧,何 芳,等.采煤塌陷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模式[J].中國礦業,2012,21(11):55-58.
[2] 郝曉安.采煤塌陷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模式分析[J].能源與節能,2017(6):111-112.
[3] 徐友寧,李玉武,張江華,等.寧夏石嘴山采煤塌陷區地質環境治理模式研究[J].西北地質,2015,48(4):183-189.
[4] 唐 艷,錢衛明.探析采煤塌陷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模式[J].世界有色金屬,2016(5):121-122.
[5] 周 陽,陳高言,楊 柳,等.神府礦區煤層自燃塌陷區地質環境治理[C]//陜西省地質調查院.高強度采礦區地質災害與防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西安:陜西省地質調查院,2016:4.
[6] 高全寧,宣以瓊,楊本水.強夯法加固矸石地基的機理研究[J].粉煤灰,2009,21(4):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