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靜
【摘 要】 目的:探討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分娩的正常足月產婦1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分娩方式,觀察組采用無痛分娩方式,對比兩組的效果。結果:兩組的陣痛總有效率、產程時間及剖宮產率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后出血率和新生兒窒息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無痛分娩技術是一種能夠滿足當代大多數產婦生產要求的分娩方法,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無痛分娩技術;產科;臨床效果
人類繁衍的關鍵環節就是分娩,分娩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在產婦分娩的過程中,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指數一般與胎兒和產婦有關,一般來講,這種疼痛都屬于正?,F象,但如若產婦的疼痛經久不消,則會對產婦的心理和生理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嚴重的將會危及到新生兒的生命安全。由于分娩疼痛這種客觀情況的存在,現在相當一部分產婦在分娩時都會考慮選擇剖宮產,但是就新生兒呼吸系統發育和產婦身體恢復方面而言,自然分娩均優于剖宮產,基于此,近年來產科研究比較熱門的就是如何緩解產婦分娩時的疼痛[1]。無痛分娩技術能夠滿足當代大多數產婦對分娩的要求,具有分娩疼痛程度輕、自然分娩、產程短等優勢,能更大程度地保障母嬰的健康。本文主要是對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臨床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并取得了較為樂觀的效果,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正常足月產婦1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的分娩方式進行生產,年齡21~46歲,平均年齡(35.15±2.94)歲,孕周36~42周,平均(39.84±1.47)周;觀察組采用無痛分娩方式進行生產,年齡22~45歲,平均年齡(36.11±3.04)歲,孕周36~41周,平均(39.74±1.62)周,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對比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產婦在入院備產過程中均接受相同的護理措施,在分娩時,觀察組給予無痛分娩技術,硬膜外阻滯鎮痛是在產婦宮口開大3cm左右時進行實施,硬膜外腔穿刺是在L3-4間隙進行,為了提高置管的質量,置管深度一般在3~5cm,不宜過淺。為了進一步確認導管的位置,可以進行抽吸操作,如若無回血現象出現,則可判斷導管位置比較適宜,導管一定要在硬膜外腔后,小劑量1.59/L的羅呱卡因通過硬外膜管進行推注,注入量一般為9~10mL,導管固定20min后,要將100mg羅呱卡因、0.1mg芬太尼、50mL 0.9%的氯化鈉溶液、20mg麻黃素等通過電子泵以5~7mL/h的速度泵入,麻醉平面低于T10的位置也需要實時監控,用量為2~4mL,一旦發現宮口全開,立即停止給藥,藥物用量可根據產婦對疼痛的感受程度進行調整,給予產婦正常用量后,產婦如果還有較為劇烈的疼痛感,可以適當加大用量,但最大用量不能超過2mL。對照組給予常規的分娩護理,產婦的血壓、脈搏、胎心等要時刻進行監測,產后要將兩組產婦的實際出血狀況、具體的生產時間、新生兒的呼吸情況等方面進行對比,著重分析兩組產婦的臨床效果[2]。
1.3 觀察指標
顯效:產婦無疼痛感;有效:產婦有可承受范圍之內的疼痛感;無效:產婦有難以承受的劇烈疼痛感;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即為總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分析時采用SPSS 19.0軟件,用(±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鎮痛效果對比
2.2 兩組產婦產程、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和剖宮產率對比
3 討論
分娩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過程,其主要分為三個過程:第一產程(宮口擴張期)、第二產程(胎兒娩出期)和第三產程(胎盤娩出期)。在分娩過程中產婦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疼痛感主要是由子宮收縮引起的,稱為宮縮痛,相比月經期痛性痙攣,疼痛感較為強烈,會陰和外陰部出現的燒灼感疼痛一般是在第二產程,由此看來,產婦要提前做好承受一定程度分娩疼痛的準備,這是每一個產婦分娩必經的一個過程??陬^囑咐是一種傳統的護理方式,其主要是為了幫助產婦緩解產前的恐懼心理,實現導樂式分娩[3]。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醫療技術隨之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產婦及其家屬對分娩技術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能緩解產婦的疼痛,另一方面也要保障母嬰的安全生產,同時圍產期質量也要有一定的保障。隨著產科醫學技術的發展,無痛分娩技術逐步在臨床上推廣,產婦可以在無痛苦的條件下完成生產,減輕宮縮痛感,此外,該分娩技術產程比較短,有利于產婦產后恢復。有學者通過對無痛分娩技術的深入探究,發現該分娩技術不僅可以緩解產婦的疼痛感,還能有效降低產婦產后的出血發生率和剖宮產率[4]。
本文探討分析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臨床中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和對照組陣痛總有效率分別為98.33%和70.00%,表明無痛分娩技術能有效減輕產婦的疼痛感,就產婦產程時間和剖宮產率而言,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就產后出血率和新生兒窒息兩個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無痛分娩技術是一種能夠滿足當代大多數產婦生產要求的分娩方法,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林元恒,伍彩雯,劉靜.無痛分娩技術的應用效果及其對分娩過程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5,36(14):3075.
[2] 殷文俏,王娟,張聰.96例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臨床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青海醫藥雜志,2017,47(01):8-9.
[3] 郭華.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臨床應用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24):31-33.
[4] 安艷梅.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7,10(16):81-82.
文章編號:WHR2018072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