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 要】 目的:分析全程助產護理對產婦妊娠結局及分娩鎮痛效果的影響。方法:將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作為本次研究時間段,在該時間段內總共選擇200例產婦作為研究案例。按照隨機數字法將200例產婦劃分為兩組。常規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研究組采取全程助產護理模式。統計并對比兩組產婦妊娠結局及分娩鎮痛效果。結果:研究組產婦胎兒窘迫、頭位難產、剖宮產率、新生兒窒息率相對于常規組而言有明顯優勢,數據差異明顯,達到統計學標準(P<0.05);分娩前兩組患者疼痛評分無明顯差異,第一產程開始研究組患者的VAS評分均顯著優于常規組,數據差異突出,統計學結果達到意義標準(P<0.05)。結論:全程助產護理對產婦妊娠結局及分娩鎮痛效果的影響突出,能夠顯著提升產婦分娩效益,縮短產程并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
【關鍵詞】
全程助產護理;產婦妊娠結局;分娩鎮痛效果;臨床影響
分娩屬于自然生理的一個過程,分娩時會伴有嚴重的疼痛感,這一疼痛感往往會對產婦形成嚴重的身心影響[1]。產房的工作質量要求比較高同時工作風險也比較大,助產士屬于特殊的工作崗位,不屬于醫生也不屬于護士,助產士的專業技能水平是保障母嬰安全的基本因素[2]。對此,為了更好的提升助產士的服務水平,本文以本院部分產婦為例探討全程助產護理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作為本次研究時間段,在該時間段內總共選擇200例產婦作為研究案例。按照隨機數字法將200例產婦劃分為兩組。研究組產婦平均年齡(25.7±2.2)歲,平均孕周(39.8±2.2)周;常規組產婦平均年齡(25.1±3.1)歲,平均孕周(39.6±2.6)周。兩組產婦無明顯的一般資料差異,未達到統計學標準(P>0.05),具備對比研究價值。
入選標準:產前無任何剖宮產特征;無妊娠合并癥;無并發癥;無嚴重臟器疾病;無精神疾病;屬于足月孕婦。
1.2 方法
常規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主要是做好相關檢查、必要時給予心理疏導。
研究組采取全程助產護理模式,具體措施如下:1)入院護理:在產婦入院時由助產士對產婦及其家屬介紹產程進展、助產技巧、呼吸技巧、分娩方式以及鎮痛方法等,有效提高產婦及其家屬對于分娩的認知度,并適當減輕產婦因為對分娩不了解所形成的恐懼、焦慮情緒;2)分娩前護理:分娩之前在產婦進入待產室后及時調整環境溫濕度,并為產婦提供鼓勵的交流,根據產婦興趣愛好播放舒緩的音樂、按摩產婦四肢,盡可能分散注意力緩解緊張情緒以及宮縮疼痛感;3)產程護理:在進入第一產程之后及時指導產婦采用拉瑪澤呼吸法,促使產婦放松,鼓勵產婦盡量多走動、變換體位,盡可能縮短產程。在第二產程時,指導產婦正確擺放體位,并密切配合呼吸、屏氣、用力,由陪伴助產士進行接產。第三產程在胎盤娩出之后,及時為產婦介紹新生兒,讓其觸摸新生兒,讓產婦安心,并在此期間嚴格觀察產婦的出血情況;4)分娩后護理:分娩之后由助產士及時為產婦提供鼓勵,在生命體征穩定之后及時為產婦介紹母嬰喂養方法,幫助其首次喂養完成。強化營養支持,優化產后康復效果并護送產婦回到病房。
1.3 觀察指標
統計并對比兩組產婦妊娠結局及分娩鎮痛效果。
妊娠結局統計標準有胎兒窘迫、頭位難產、剖宮產率、新生兒窒息發生率。疼痛評分應用VAS評分,評分標準為0~10分,0分為無疼痛感,10分為劇烈疼痛。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數據均應用基于SPSS 19.0版本統計學軟件建立數據分析模型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s)描述,數據之間采用t進行檢驗,P<0.05時說明數據差異突出,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妊娠結局對比研究組產婦胎兒窘迫、頭位難產、剖宮產率、新生兒窒息率相對于常規組而言有明顯優勢,數據差異明顯,達到統計學標準(P<0.05)。詳情見表1。
2.2 疼痛評分對比分娩前兩組患者疼痛評分無明顯差異,第一產程開始研究組患者的VAS評分均顯著優于常規組,數據差異突出,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2。
3 討論
助產士屬于臨床特殊的服務群體,工作性質與醫療服務有明顯差異,和護理工作也存在差異[3]。助產士服務對質量要求比較高,風險也比較高,技術水平與操作能力都會決定產房護理時的風險。對此,提升助產士的綜合性能力以及護理服務水平不僅是減輕產房風險、保障母嬰安全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提升臨床服務價值,提高醫院社會價值、經濟利益的有效途徑。
全程助產護理制度是層次性護理服務的一種體現,其可以借助有效的管理以及細化性的分工方式實現對護理服務的優化處理,解決護理人員在高工作壓力方面的問題,顯著提升整體護理水平,在確保患者臨床安全性的同時提高了產房服務水平[4]。另外,全程助產護理能夠更好的優化護理服務的全面性,這也是降低護理缺陷、護理項目缺失等問題的有效方法,可以顯著提高整體護理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產婦胎兒窘迫、頭位難產、剖宮產率、新生兒窒息率相對于常規組而言有明顯優勢;分娩前兩組患者疼痛評分無明顯差異,第一產程開始研究組患者的VAS評分均顯著優于常規組。本研究結果充分證明全程助產護理方式可以顯著優化分娩效果,對于產婦而言可以實現安全性、預后效果方面的優化作用,對于產婦的分娩體驗有明顯優化作用。
綜上所述,全程助產護理對產婦妊娠結局及分娩鎮痛效果的影響突出,能夠顯著提升產婦分娩效益,縮短產程并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蒲國華,鄭麗艷.瑞芬太尼用于分娩鎮痛的效果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綜合臨床,2016,32(01):82-84.
[2] 張安傳,尹鴻,張傳漢.椎管神經阻滯麻醉行分娩鎮痛對分娩方式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01):166-167.
[3] 周冬,肖梅.潛伏期行椎管內阻滯麻醉分娩鎮痛對孕婦妊娠結局與新生兒預后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6,23(04):397-399.
[4] 殷春,方海琴,沈鹽紅,等.全程陪伴助產配合體位指導對分娩結局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1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