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峰
摘 ?要:道路的交通系統是由人、路、車還有周圍的相關環境所組成的。由于這些系統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穩定的,所以會發生相應交通事故,在這些因素當中,人的可靠性是最差的,在以往一些發生的交通事故當中,人的因素所占比也是最大的,因此研究相關汽車駕駛員的行為模式及其相關的心理素養,對減少交通事故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汽車駕駛員;行為模式;心理因素;可靠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汽車的可靠度和道路的可靠度都有了很大程度提高,但是汽車人機系統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取決于汽車駕駛員的可靠性。但是站在汽車駕駛員的角度來說,由于人的感覺和認識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不穩定的,人的生理周期也是不斷在變化的,人的各項生理指標都是有相應的周期,因此現有的相關技術對其可靠性的改善是有局限性的。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表明,在駕駛員、乘客、路人、交通管理員這些參與交通行為的人當中,汽車駕駛員在這個交通事故的過程中起著主導性的作用,因此對汽車駕駛員行為模式及其心理因素對可靠性影響的相關分析是非常必要的。道路系統是一個具有關鍵性人為差錯的復雜系統。
一、駕駛員行為的三種典型行為模式
1.汽車駕駛員行為控制模式
經典的心理學認為,人的行為控制模式是刺激、機體、反應。人的行為控制模式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強調反應是刺激和機體的函數關系,隨后又出現“刺激輸入、機體調節、輸出反應模式和觀察、控制、決策模式”。一直到今天,關于這種模式的探討一直再繼續,并且不斷的堆砌進行深入,在這里需要相關說明的是,在對汽車駕駛員行為模式進行相關描述的時候,站在控制論的角度來說,傳統模式在這其中是占據主導地位的,這里面的缺點就是,沒有對汽車駕駛員的視野感知進行充分的考慮。因此,在新階段的一些工程技術上應用最為廣泛的模式就是“信息感知、信息判斷、作業反應模式。”
2.汽車駕駛員的行為信息處理模式
汽車駕駛員的核心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把人的行為當成是一個信息處理器。Reason認為人的行為是判斷信息處理正確與事物的相關綜合體,雖然這種模式在早期的行為模式刺激、機體、反應模式中,汽車駕駛員的行為描述方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3.汽車駕駛員認知模式
認知心理學的觀點是在認知的概念基礎之上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注重駕駛員認知的內部結構與相關過程,而相關的認知系統,重要的是強調駕駛員的行為的戰術與相應的策略。
二、駕駛應力
駕駛應力的重要因素就是對汽車駕駛員的行為以及相應的可靠性產影響。顯然,如果一個人承受了過重的應力會相對較高的可能性會造成失誤,當然汽車駕駛員也不例外。高應力不僅可以對人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相應的影響,過低的應力也會有相同的影響發生。
如果應力過輕,任務也相對的簡單和過與單調,就會在一定程度上讓人覺得會很枯燥,這項工作在進行的過程中沒有任何的意義,在相關的工作過程中當中也會邊的相對遲鈍,工作效率也會受到相同程度的影響,這樣就會使工作效率不能夠達到最佳的狀態。但是也不能把應力理解成為完全是一種以消極狀態存在的因素,相對適度的應力對于把人提高到最佳的工作狀態起著促進的作用。
站在汽車駕駛員的角度來說,駕駛應力主要是與駕駛員的日常負荷有很大關系,如果汽車駕駛員在超負荷的情況下進行工作,汽車駕駛員的相應工作內容要求就會超過駕駛員滿足這些要求的限度,比如汽車駕駛員連續長時間的進行駕車行駛,或者是在路況比較復雜的交通道路條件下進行長時間連續的行車,這樣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汽車出差錯的概率。當然,如果汽車駕駛員長時間的低負荷進行相關工作,就不能充分的調動汽車駕駛員的積極性。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使汽車駕駛員的反應思維能力會變得相對的緩慢。例如汽車駕駛員經常在寬闊的道路上行使,且汽車駕駛員的任務又相對的不叫簡單,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會使得汽車駕駛員對單一的路邊風景,產生視覺的疲勞,就會導致汽車駕駛員在行駛的過程中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也會使思維能力變得遲鈍,當在這個時候出現一些突出的信息出現,汽車駕駛員就會顯得很無措,而發生相應的事故。除此之外,一些其他的可能環境與駕駛員的個人因素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汽車駕駛員的行為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三、汽車駕駛員差錯以及分類
人的差錯是指人在進行指定任務的時候發生的差錯,再出現相應差錯的過程中,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預定操作中點或者是引起的人員傷亡或者是給相關的財產損失。
哈默的人的差錯分類法將人的差錯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1.疏忽性是指人在相關的困難在進行決策時沒有做出正確的選擇。
2.執行性是指在實現一些功能的過程中,對某個功能過度的利用。
3.多余性是指對一項沒有必要的操作進行完成。
4.次序性是指在執行某項操作的時候,由于對這項的工作操作程度沒有做到很熟練,因此在操作的過程中出現了差錯。
5.時間性是指在進行相關工作操作的時候,對時間的把控程度不是太嚴格,就會在事故發生的時候回出現反應遲鈍的現象,不能正確的意識到風險的情況。
汽車駕駛員的不安全行為主要有駕駛員在駕駛汽車的過程中,對身邊環境沒有仔細觀察,以至于駕駛員的疏忽大意,因此造成相關的事故發生。汽車駕駛員的一些操作失誤,在駕駛汽車的過程中進行超車駕駛,酒后駕車,疲勞駕駛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的差錯。
四、汽車駕駛員行為差錯的預防
1.要求駕駛員本人
在根本上要求駕駛員本人必須樹立強烈的安全意識,汽車駕駛員不能進行超負荷或者低負荷的工作,要始終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要從根本上避免疲勞駕駛、酒后駕駛;汽車駕駛員也要不斷對自身進行充實,不斷去學習和積累相關的操作經驗,使自己的操作技術能夠更加的嫻熟和準確,在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也能夠盡量把傷害降到最小,汽車駕駛員也能夠在出現事故的時候能夠按照科學的辦法處理各種道路條件和交通條件下出現的突發狀況。
2.要求管理部門
管理部門首先在根本上要加強對汽車駕駛員定期開展相關的教育活動,加強對汽車駕駛員的安全教育,使汽車駕駛員的責人意識能夠得到不斷的提成,駕駛員自身也能夠自覺的去遵守交通道路的法律法規。其次就是要對汽車駕駛員的相關技能訓練要進行不斷的加強,使駕駛員在對相關的處置方法與相關的預防措施都做到心中有數,在事故發生的時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縮短駕駛員的反應時間,從而避免駕駛因為緊張出現對事故進行錯誤判斷的現象發生。再次,相關的管理部門還要為汽車駕駛員創造良好的駕駛環境,努力為汽車駕駛員營造和諧的駕駛氛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汽車駕駛員行為上的差錯;最后,相關的管理部門要對汽車駕駛員進行科學的管理,盡量使駕駛員的排隊時間減少,這樣會給汽車駕駛員減輕相應的心理負擔,也可以做到在根本上避免駕駛員在行駛的過程中產生煩躁的心理情緒,可以減少出現差錯。
結束語
在交通安全系統工程當中,要對汽車駕駛員的行為差錯進行有效的預防,對于如何提高汽車駕駛員的可靠性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因此,要使用有效的方法去降低人為差錯率,要對相關的應力環境進行改變或者要錯開危險時間周期。
參考文獻
[1]王軍.汽車駕駛員的人為因素與交通安全[J].汽車與駕駛維修(維修版),2018(06):88-89.
[2]孫龍,常若松,高遠,馬伶.駕駛員視覺注意對危險識別的影響及作用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2014,22(11):1733-1739.
[3]李曉峰,馬錦飛.汽車駕駛員安全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任務述評[J].理論觀察,2014(01):58-59.
[4]栗學斌,張林江.淺談駕駛員心理素質與行車安全[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3(01):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