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穎

【摘 要】 目的:研究先兆子癇及其不同程度蛋白尿對孕產婦和圍生兒結局的影響。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進行分娩的200例先兆子癇患者,根據蛋白尿程度的不同把他們分為A、B、C、D四組,A組患者有72例,尿蛋白(+)0.3~1.9g/24h;B組患者有53例,尿蛋白()2~4.9g/24h;C組患者有41例,尿蛋白()5.0~9.9g/24h;D組患者有34例,尿蛋白()≥10.0g/24h,對比分析不同程度尿蛋白患者對孕產婦以及圍生兒結局的影響。結果:隨著患者尿蛋白的加重,患者的分娩時間提前,新生兒出生時的體重也明顯下降,孕婦的剖宮產率增加,自然分娩概率降低,低體重兒發生概率、圍生兒死亡率、醫源性早產率以及轉入nICU率明顯升高,尿蛋白的輕重程度對新生兒的窒息率并無較大影響。結論:隨著先兆子癇患者蛋白尿的加重,對產婦分娩的影響加大,圍生兒的結局出現惡化,比較差異較大。
【關鍵詞】
先兆子癇;不同程度蛋白尿;孕產婦;圍生兒
先兆子癇是孕婦特有的、在妊娠期所患上的一種疾病,先兆子癇會嚴重影響母嬰的健康,它是導致孕產婦及圍生兒出現疾病與死亡的主要原因,患者蛋白尿的程度不同,對孕產婦和圍生兒結局的影響也不相同[1]。為了研究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對孕產婦以及圍生兒結局產生的影響,選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進行分娩的200例先兆子癇患者,對所有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和圍生兒結局進行記錄與統計,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抽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進行分娩的200例先兆子癇患者,根據蛋白尿程度的不同把他們分為A、B、C、D四組,A組患者有72例,尿蛋白(+)0.3~1.9g/24h;B組患者有53例,尿蛋白()2~4.9g/24h;C組患者有41例,尿蛋白()5.0~9.9g/24h;D組患者有34例,尿蛋白()≥10.0g/24h,所有患者均為單胎,患者的年齡在21~42歲,平均年齡為(27.4±3.5)歲,經臨床檢查符合先兆子癇的臨床診斷標準。
1.2 方法
于患者入住醫院當日進行24h尿蛋白定量測試,分析測試結果,根據蛋白尿程度的不同把他們分為A、B、C、D四組,A組患者有72例,尿蛋白(+)0.3~1.9g/24h;B組患者有53例,尿蛋白()2~4.9g/24h;C組患者有41例,尿蛋白()5.0~9.9g/24h;D組患者有34例,尿蛋白()≥10.0g/24h,四組孕婦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記錄下所有患者的基本情況,對比分析不同程度尿蛋白患者對孕產婦以及圍生兒結局的影響。
1.3 統計學分析
數據用SPSS 18.0軟件包處理,用(±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以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四組患者收縮壓與舒張壓的對比通過對四組患者收縮壓與舒張壓的檢測發現,A組患者的收縮壓與舒張壓明顯低于B、C、D組,比較差異顯著(t=1.872,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B、C、D,3組之間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t=0.180,P>0.05)。具體數據的對比參照表1。
2.2 四組患者分娩方式的比較隨著患者尿蛋白含量的增加,剖宮產與治療性引產的概率也明顯增加,隨著患者尿蛋白的升高,患者的自然率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χ2=1.829,P<0.05)。詳情參照表2。
2.3 四組患者不良妊娠反應發生率的比較隨著患者尿蛋白含量的增加,孕婦不良妊娠反應發生率明顯增加,四組不良妊娠反應發生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2.816,P<0.05)。四組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43,P>0.05)。
3 討論
先兆子癇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女性妊娠期疾病類型,先兆子癇患者的典型癥狀就是孕婦出現高血壓與蛋白尿,并且患者的高血壓和蛋白尿癥狀會隨著孕婦孕周的增加而逐漸加重,孕婦完成分娩之后,高血壓和尿蛋白癥狀會逐漸好轉[2]。孕婦在妊娠期間,尿蛋白的排泄量會出現極大的上升,由于在對尿液進行檢測時,檢測結果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在對孕婦進行尿蛋白檢測時,使用24h尿蛋白定量可以取得較為準確的檢測效果。孕婦出現先兆子癇后,會隨之出現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彌漫性腫脹、毛細血管管腔受壓等,上述癥狀的出現會使患者腎血流量不斷減少,導致患者的腎臟出現缺血缺氧的狀態,患者的血管壁通透性不斷增加,患者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受到損害也會使患者的病情不斷加重,所以對患者進行尿蛋白測量能夠反映出患者腎小球的缺氧以及腎小球功能受損程度。很多尿蛋白較為嚴重的患者同時出現較為嚴重的高血壓,這說明患者的病情已經發展到了后期,屬于嚴重子癇前期的典型表現[3]。有研究發現,當孕婦的尿蛋白呈顯性,并且沒有明顯的緩解跡象時,說明母體與胎兒均面臨著很大的風險[4]。在對先兆子癇患者進行治療時,高血壓也是導致圍生兒不良結局的重要因素,在本次研究中,A組收縮壓與舒張壓低于B、C、D組,而B、C、D組血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于先兆子癇患者來說,患者的血壓水平與尿蛋白程度并不一致。
綜上所述,蛋白尿水平越高,對產婦分娩的影響就越大大,圍生兒的結局出現惡化,比較差異較大。在孕婦孕32周之前,當云度尿蛋白比較嚴重時,不宜盲目延長孕周,但是如果孕婦的身體條件允許,應當盡量延長孕周,促進新生兒預后的改善。
參考文獻
[1] 張麗紅,周韻嬌,葉君,等.先兆子癇及其不同程度蛋白尿對圍生期結局的影響[J].中華腎臟病雜志,2014,30(03):177-181.
[2] 張文玉,苑薇,李金萍,等.先兆子癇及蛋白尿對孕產婦和圍生兒結局的影響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22):4647-4650.
[3] Zhang W Y,Yuan W,Jinping Li,et al.Study on the effects of preeclampsia and proteinuria on pregnant and perinatal outcomes[J].Maternal&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2016,26(13):155-156.
[4] 李樺,馬玉燕,王磊一,等.子癎前期患者蛋白尿程度與圍生兒結局的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7,23(06):357-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