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
摘 ?要:農業生產離不開水,農田水利工程是保證農業生產的基礎性工程。農作物的生長沒有了水的參與,離開了農田水利工程,就無法實現糧食及其它農作物的穩產、增產,就無法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就無法實現新型農村社會的需要,就無法實現農業經濟的長效發展。因此,農田水利工程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糧食及其它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直接影響土地產出率和農民的勞動生產效率,也直接影響到農業生產效率。本文對保證農田水利工程質量的重要性加以分析闡述,以促進訥河市農田水利事業及農業生產的發展。
關鍵詞:農田水利;工程質量;重要性
農田水利主要包括農田灌溉與排水、水土保持、鹽堿地改良、沼澤地改良、圍墾、草原灌溉、供水及治理沙漠等,農田水利工程是農村水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田水利的主要內容。農田水利涉及水力學、土木工程學、農學、土壤學,以及水文、氣象、水文地質及農業經濟等學科。農田水利的任務是通過工程技術措施對農業水資源進行攔蓄、調控、分配和使用,并結合農業技術措施進行改土培肥,擴大土地利用,以達到農業高產穩產的目的。
建設農田水利是以農業增產為目的,通過興建和運用各種水利工程措施,調節和改善農田水分狀況、地區水利條件,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從而提高抵御天災的能力,促進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以利于農作物的生產,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通過農田水利可以有效防治灌溉土地鹽堿化、沼澤化和水土流失,使不良的土壤環境得到改善,以適應農作物生長的需要。農田水利是農業生產的基礎設施,農田水利的建設管理與農業發展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可以說農業生產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農田水利事業的興衰。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農業的發展狀況、發展水平、發展前景,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占有不可估量的重要地位。
水具有不可替代性、有限性、不可再生性,但卻是可以循環使用的資源。水資源的蓄存量是有限的,可以被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更是有限的,并非用之不盡,取之不竭。地球上97.47%為海洋水,再除去冰川及大量的地下水,真正能夠被人類在季節利用的江河湖泊等地面水資源地總量大約只占淡水總量的0.36%,只有大約23萬立方千米。水資源緊張是全球所面臨的嚴峻問題,我國是嚴重缺水的國家之一,因為人口數量龐大,加之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不足的問題更加凸顯。因此,充分利用農田水利工程,充分發揮農田水利工程的循環用水,節約用水的作用,在滿足農業生產、農田灌溉的同時,改善農作物的生長環境和生長條件,緩解水資源緊張,保護生態平衡。
農田水利主要是灌溉和排水,兼及中小型河道的整治,塘壩水庫及圩垸建設,低產田水利土壤改良,農田水土保持、土地整治以及農牧供水等。農田水利工程的質量,是保證工程良好運行、正常發揮其功能和作用的前提條件,沒有質量作保證,就無法完成農田灌溉與排水、水土保持、鹽堿地改良、沼澤地改良、圍墾、草原灌溉、供水及治理沙漠等,不僅無法發揮出農田水利工程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還會造成資源消耗、資源浪費,更會給農民的生產生活造成影響,給農村社會埋下安全隱患。通過興修各種農田水利工程設施,使農田水分狀況和地區水利條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調節和改良,更好地滿足了當地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促進了單位面積產量和農業生產效益。
農田水利工程是農村社會的基礎工程,是廣大農民生產生活所離不開的重要工程設施之一,農田水利工程的質量是保證農業生產、農業經濟、農村社會發展的根本。農業、農村、農民是我國的根本問題,解決好“三農”問題歷來備受國家的高度重視,農村社會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直接影響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民以食為天,糧食是安天下的根本,解決糧食供給問題,在過去、現在、將來都是重中之重的首要問題。“中國人的飯碗,一定要端在我們自己手里,碗里面主要裝中國的糧食,或者說我們有能力生產出足夠的糧食。”,平凡的語言,折射出其深遠的作用和意義。我國的耕地面積僅占世界耕地的10%,而人口卻占世界總人口數量的22%,解決好糧食供給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保證糧食安全問題,確保糧食供給,既離不開先進的農業機械、種植管理技術,更離不開優質的農田水利做基礎、做保證,更需要有效利用有限的耕地資源和水資源。
農田水利工程質量,是保證農田灌溉面積、灌溉質量、灌溉效率的根本,也是緩解水資源緊張、減少水資源浪費的有效途徑之一。古人云“洪范八政,食為政首”,解決近14以人口的吃飯問題,是根本問題,首要問題。“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近年來,國家都把確保糧食安全放在首位位置,體現的正是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和駕馭全局的戰略視野。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關系到農田灌溉、排水等問題;農田水利工程質量,關系到農業生產的發展,關系到農業經濟的發展,關系到糧食安全問題。農村經濟的發展影響著社會的穩定和諧,農田水利工程質量,是保證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對不斷提升我國農業綜合競爭力具有積極地推動作用。
加強農田水利建設,保證農田水利工程質量,是促進農業生產,為確保糧食安全奠定牢固基礎的首要條件。我國是人口大國,糧食安全問題是國家發展戰略問題,必須立足依靠自身力量來解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松。”“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國家大局就有保障”。農業的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在科技進步,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進步,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讓科技為農業助力。進一步加快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更好地促進農業生產,使糧食產量仍然保持持續增長的良好態勢,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提高糧食生產的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為國強、民富、社會穩定奠定牢固的基礎。
結束語。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發展,是提高農田灌溉質量和灌溉效率、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措施,是解決農業用水、農作物用水等實際問題的有效措施。只有加強農田水利工程設施的建設,只有保證農田水利工程質量,才能確保農業生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才能確保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基礎條件和提供基礎保證,使國民經濟保持持續有力的增長態勢,維護社會的長期穩定和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虹,余金鳳.新時期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問題與對策[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3,05;96-97.
[2]余淑媛.農田水利工程對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作用探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5(8).
[3]寧洪利.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質量控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16):219-219.
[4]張卉芬.農田水利工程施工質量控制問題分析[J].中國科技投資,2016,(35).
[5]馬勝旗.關于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中相關問題的探討[J].科技展望,2014(11).
[6]王志華,張曉斌.淺議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施工質量管理[J].黑龍江水和俐技,2015(7):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