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亞
摘 要: 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由于其十分重視畢業生達成的能力,著重的是學習的效果,所以也叫做基于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在《工程材料及成形技術基礎》這門課的講授中,學生能力的培養往往被忽視,而著重知識導向。本文采用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即從“教師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向“學生主動去獲取”轉變;以學習效果為中心,依據學生真正所需要的能力來進行教學設計和評估,以全面發展為目標進行多元學習評價,重視教學產出,并通過實踐教學不斷完善這種教學模式。
關鍵詞: 成果導向教育;學習產出;教學模式
西南科技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基于OBE的《工程材料及成形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17xn0178)
一、關于成果導向教育
成果導向教育被定義為“清晰地聚焦和組織教育系統,使之圍繞確保學生獲得在未來生活中能促進其成功的實質性經驗”。成果導向教育離不開四個基本原則:成果的清楚聚焦、反向設計、給予成功持續和更高的期望和擴大機會。Kennedy以香港地區為研究對象,從政策、理論和實踐者之間的關系入手對成果導向教育的實施進行分析。他認為,政策、理論和實踐者共同作用于成果導向教育的實施,并對實施效果產生導向性作用。也有學者將研究則主要集中與課堂應用上,將成果導向教育應用到語言藝術課堂中。盡管成果導向教育的運行涉及教育當局者、專家學者、父母、學生等多個群體,但是對成功實施起關鍵作用的還是課堂上的教師。國外對成果導向教育的研究起始時間較早,研究的內容多集中在理論基礎、概念闡述、發展歷程分析、課程發展模式研究和實施要點分析上。這種基礎的內容研究有利于幫助我國學者全面的認識成果導向教育,掌握成果導向教育的實施要點,從而對后續的應用實踐做鋪墊。但是,國外的這些研究局限在了基礎內容上,對成果導向教育的具體應用及整體把握研究較少。
胡偉、張玉金[1]以成果導向教育為基礎,開發出了任務、知識背景、準備、行動、檢查與評估、展示的TKPACD六部教學法;袁式亮、黎月玲[2]將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應用于英語自主學習中,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選擇性;陳捷[3]對高職商務英語寫作課程進行了成果導向教育模式的探索,強調課堂教學與工作實踐需要的緊密結合;胡克偉、郝生宏[4] 以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為基礎,對農產品質量檢測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構建;郭丹丹、董雄報[5]分析了目前現代項目管理課程授課情況存在的問題,將成果導向教育引入到課程的重建與實施中;孫路、王志偉在分析成果導向教育內涵和存在的問題基礎上,結合具體案例,詳細呈現了基于成果導向教育土木工程類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可看出,學者們對成果導向教育的實踐只停留在單純的課程設置和案例教學中,沒有從教學設計、課堂改革、教學評價的整體上去把握成果導向理念對高等教育所產生的巨大作用。從目前來看,我國對成果導向教育的應用還不夠成熟,成果導向教育無論是在理論研究上還是在具體實踐中都起步較晩,至今尚未形成系統、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實施框架,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在國內,對成果導向教育的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和整體的應用框架。以預期成果為基礎的成果導向教育實現兩個轉變:教學內容由學科知識驅動向預期成果驅動轉變;授課方式由教師為中也向學生為中也轉變。這兩種轉變帶來了種全新的設計原則--反向設計,它社會需求為依據,反向設計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和課程體系,是對傳統學科知識為導向的正向設計的顛覆,使學生的知識體系與社會需求相匹配,有利于解決現行畢業生能力與社會需求脫節的棘手問題。有利于我們在理論轉為實踐的過程中迅速抓住問題的關鍵,減少因盲目摸索帶來的四處碰壁。對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的應用過程進行探索,對工程教育進行基于成果導向的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改革和教學成果評價,有利于推進工程教育教學改革。
二、關于工程材料課程的教學模式
本研究提出一種適合于一線教師的,科學合理的基于OBE的《工程材料及成形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方法,具體實施如下:
(1)以學生為本體和中心,注重教學過程的有效性指導,提高教學效能、提升教師的教學力和學生的學習力,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教學信息的輸出與反饋效率。
(2)以學習效果為導向,強化學生學習的結果,使課程設置架構合理性進一步提高,體現現代教育觀念。
(3)持續教學改進,滿足機械工程需要和學生工程能力提升,探討基于OBE的《工程材料及成形技術基礎》教學對學業成績、學習興趣、課堂氛圍和師生關系等方面的影響,發現教學改革在本學科領域實施的實效性,為今后的教學提供參考。
(4)通過基于OBE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師教學診斷能力,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行業的專業性。
結束語
國內基于OBE的教學研究集中在政治、物理、化學等領域,對工科的研究較少,且結合教學案例的研究更少。本課題以理論為基礎,與《工程材料及成形技術基礎》教學相結合,側重教學實施方案的分析與研究。特別是結合多年來本人教學生活的實際,選取了有價值的部分進行探討。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溝通和表達力,鼓勵學生勇敢對事物進行評論、批判并表達自己的觀點,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策略的選擇上弱化教師填鴨式的輸送方式,強化研巧型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探索和自我開發。通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傳授式教學模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程序化、與生活實際相脫離的現象;成果導向教育實施的多元評估,科學合理的調查問卷設計進行,評估的內容直接或間接連接學習成果,以多元化的策略對學生進行持續性的評定。
參考文獻
[1]胡偉、張玉金.成果導向型教學模式的開發、應用與推廣[J].秘書之友.2008(11):27.
[2]袁式亮,黎月玲.成果導向教育模式在英語自主學習中的運用[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09(1):131-134.
[3]陳捷.成果導向型教學模式應用于高職商務英語寫作課程的探索[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9):142-143.
[4]胡克偉,郝生宏.農產品質量檢測專業預期學習成果為導向的課程體系構建[J].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35-37.
[5]郭丹丹,董雄報.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的現代項目管理課程改進[J].商場現代化,2012(3):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