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影
摘 要:“四個自信”是中國共產黨對于我國近些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開展的現實情況以及中國國情的高度總結以及理解,也是中國共產黨對于我國未來發展前景的展望。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堅力量,堅定“四個自信”對于中華民族的強大有著深遠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四個自信”;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歸根結底來說,是改造世界。馬克思曾強調,“理論一經群眾掌握,也會變成物質力量?!薄袄碚撝灰獜氐祝湍苷f服人?!倍鴤€人的意志是千差萬別的,受各種客觀因素或主觀意念的多重影響,人民對于馬克思主義的信任、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制度和文化的自信,便是這能轉化為物質力量的精神力量。若是堅如磐石的信仰便能變作改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物質力量,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堅力量,他們能堅定“四個自信”便能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提供豐沛能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不竭動力。
一、確保大學生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路徑的科學性
“四個自信”不是廣大人民群眾以及中國共產黨對于中國發展前景的盲目樂觀以及盲目自信,而是在綜合中國的發展情況以及未來的改革前景的基礎之上對中國社會發展的理解。中國近些年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也逐漸證明了道路問題才是發展過程中的根本性問題。因此堅持“四個自信”四個自信不僅可以保證中國共產黨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在實踐過程中堅持在實踐中探索以及總結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同時也可以進一步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及制度對于中國發展以及民族復興的重要推動作用。中國近些年來的空前發展也證明了中國道路是中國實現社會發展以及綜合能力提升的重要依托以及根本保障,“四個自信”則可以進一步為中國在未來的發展提供重要的精神依托,這同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路徑科學性的重要保障。大學生作為我國未來各項改革以及發展工作開展的中堅力量,對于我國經濟建設工作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堅持“四個自信”不僅是我國發展以及改革工作開展的必然要求,“四個自信”之中對于我國發展道路、社會制度以及社會文化的認可也將在潛移默化之中激發起大學生建設祖國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進而為我國未來各項建設工作的開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有生力量。
二、保障大學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導思想的正確性
理論源于實踐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指導著實踐,因此廣大人民群眾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高度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導思想的正確性的重要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在總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之上對于中國近些年來社會實踐經驗的總結,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隨著中國社會實踐的發展而不斷進行發展的,這不僅充分的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與時俱進的重要特點,更有效地證實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我國社會實踐過程中的重要指導價值。我國近些年來各項發展戰略以及改革決策的執行都是緊緊的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精神而開展的,這也指導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在實踐過程中開創了中華民族的新篇章,同時也為中國各項實踐以及改革工作的開展提供明確的方向。因此,堅持“四個自信”可以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導思想的正確性。大學階段作為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成熟的重要階段,對于大學生未來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堅持“四個自信”可以有效地發揮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大學生成長以及發展過程中的導向作用,進而有效的引導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這不僅對于大學生個人的成長以及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有效的保證了大學生群體思想的正確性以及科學性。
三、不斷推動大學生創新機制,促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完善
“四個自信”體現了中國廣大人民群眾對于我國的社會制度以及發展道路的高度認可,同時也是廣大人民群眾對于當前我國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的肯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偉大征程過程中堅持“四個自信”不僅可以為中國共產黨的社會實踐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以及精神支撐,同時廣大人民群眾的深度配合也將進一步提高我國各項發展以及黨政工作執行的效率以及質量,這對于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同樣具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另一方面,中國發展道路以及中國的社會制度也在實踐的過程中逐漸體現出了中國的現實國情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勢,而這正是中國近些年來可以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內在推動力量,因此堅持“四個自信”可以不斷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完善。大學生具有活躍的思維和強勁的創新能力,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實踐中也需要不斷完善,而大學生所具有的優勢為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提供了剛勁的動力,促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越來越朝著盡善盡美、成熟定性的方向前進。
四、促進大學生貢獻其創新性發展,滋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持續進步
文化自信源于中華民族對于中華傳統文化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內在價值的深度認同,這也從文化價值之中傳遞了中國特色以及中國風骨。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是黨和廣大人民群眾在長期的革命以及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將中華民族的深層精神追求進行積淀,同時在綜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形成的中國特色,因此我們在實踐過程中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正是對于內心深處精神追求的堅持,而這也將推動中華民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持續發展,而文明的進步也將進一步發揮其對政治以及經濟發展的重要反作用,這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開展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大學生接受外來文明能力極強,且能夠將外來文明與中國傳統文化進行高度融合,實現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造性發展。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做文化的傳播者,將這種帶有中國風骨且滲入其它優秀人類文明成果帶向中國、傳向世界。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從而滋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持續進步。
五、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作為我國未來社會各項工作開展過程中的參與主體,對于我國未來的發展以及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我國近些年來文化產業的興起以及發展,大學生群體在我國文化傳承以及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在不斷的突出。堅持“四個自信”則可以進一步調動大學生參與我國文化建設的積極性,進而不斷地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持續進步,進而不斷的推動中國綜合國力以及經濟水平的持續增長,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重要的推動力量。
參考文獻:
[1]蒲恩燦. 基于“四個自信”的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建設研究[D].西南大學,2017.
[2]王曉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7.
[3]曲青山.關于文化自信的幾個問題[J].中共黨史研究,2016(09):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