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志輝 傅燕梅
摘 要:電能有別于其他產品,必須通過專用的設備進行測量。電能一般不能儲存,電力企業的生產和銷售幾乎是同時完成的,等用戶使用后再測量是不可能的。所以在電能的生產、傳輸和使用中,電力部門裝設了大量的電能計量裝置,以期正確、及時了解各環節中消耗電能的數量。這些數量不僅是電力系統內部進行生產安排調度的依據,還關系著國計民生和千家萬戶,在當前《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及市場經濟條件下,更需要依法檢測,保證測量數值的準確、公正,以保護國家、電力用戶和電力部門的經濟利益。
關鍵詞:電能;檢測;經濟利益
引言
對電能進行測量如何能夠保證測量的準確、公正,為節能減排工作提供準確數據。這是一門復雜的學科,我們稱它為電能計量。合理配置計量器具,并且計量檢測準確才能保證電能使用狀況進行科學統計和分析。
一、電能計量檢測的涵義
電能計量檢測是為實現電能量單位的統一及其量值準確、可靠的一系列活動。包括電能基標準的建設,電能計量標準器具的溯源,電能計量器具安裝前的檢定、電能計量裝置安裝后的現場檢驗和使用中的周期檢測,出現計量糾紛時進行的仲裁檢定等。
當電路中電壓電流超過電能表規程量程時,電能表就不能直接接入電路計量電能。而是需要通過電壓互感器和電流互感器來擴展電能表電壓和電流的測量能力,經過測量用電壓互感器或電流互感器間接接進電路,以測量高電壓和大電流線路上的用電量。通常把電能表和與其配合使用的測量用互感器、電能表到互感器的二次回路接線及計量柜(計量箱)統稱為電能計量裝置。
由電能計量裝置來確定電能量值的一組操作。例如由電力部門或物業管理部門安裝的電能計量裝置,其主要目的是確定使用的電能量,并以此作為電能貿易結算的依據;企事業單位自行安裝的電能計量裝置主要是作為電能消耗的統計、評估和內部結算用。
二.電能計量裝置在發、供、用電中的地位
電能的生產和其他產品的生產不同,其特點是發電廠發電、供電部門供電、用戶用電這三個部門是連成一個系統,不間斷地同時完成,而且互相緊密聯系缺一不可。通過電能計量裝置檢測三者之間電能量使用,可見電能檢測和電能計量裝置在過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三.電能計量裝置的組成原理
電能表檢定裝置是由功率源、標準電能表、機架、脈沖采樣器、誤差顯示窗口和電腦等部分組成。通過電能表檢定裝置的功率源分別在電壓線路和電流線路輸出電壓和電流值,在虛負荷條件下,模擬不同用電負載的情況進行電能表的檢測。
根據使用電壓等級不同可分為高壓計量裝置和低壓計量裝置。 高壓電能計量裝置是由電能表、測量用電壓互感器、電流互感器和連接線組成。低壓電能計量裝置是由電能表、電流互感器(測量電流超過100A時需要)和連接線組成。在供電線路相電壓/線電壓為220V/380V的線路中,均使用低壓計量裝置。
四. 電能表檢測裝置的使用
電能表檢測裝置可以同時完成檢定規程要求的檢測項目,如啟動、潛動、校核常數、日計時誤差,基本誤差、日段投切等復雜增補功能。目前裝置一般都是采用電腦軟件控制,只要將被檢表的參比電壓、參比電流、最大電流、電能表常數、準確度等級,設置好應檢定的負載點。就可以自動執行檢定工作,無需進行人工干預。
五.國內電能計量裝置的發展歷史和現階段狀況
20世紀50至70年代 交流感應式電能表;
90年代 開始研制半電子式電能表和全電子式電能表;
2010年開始進入電網智能化時代。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數據采集技術、通信技術及智能電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國家電網公司按照統一智能電網建設的總體要求全面推廣應用智能電能表,作為智能電網的終端設備,智能電能表是實現智能電網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等特征的基礎,是提高配網自動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智能電能表檢測是智能電能表推廣應用的首要環節。電能計量技術就是利用電能計量裝置來對電能量值進行確定的技術,可以對電力企業的實際運行情況和電力用戶的用電情況進行準確反映。
六.電能表及表用互感器按用途和接線分類
當電路中電壓電流超過電能表規程量程時,電能表就不能直接接入電路計量電能。而是需要通過電壓互感器和電流互感器來擴展電能表電壓和電流的測量能力,經過測量用電壓互感器或電流互感器間接接進電路,可以測量高電壓和大電流線路上的用電量。
七.電能計量裝置的分類及現場校準周期
根據JJF1055-1997《交流電能表現場校準規范》國家計量技術規范和DL/T 448-2000《電能計量裝置技術管理規程》電力行業標準的要求,運行中的電能計量裝置按其所計量電能量的多少和計量對象的重要程度分五類(Ⅰ、Ⅱ、Ⅲ、Ⅳ、Ⅴ)進行管理。而安裝式電能表則根據JJG596-2012《電子式交流電能表檢定規程》及JJG307-2006《機電式交流電能表檢定規程》進行檢定和強制檢定的管理。
八.檢測方法及優缺點
除了在實驗室進行的型式試驗和檢測實驗外,還有電能的在線檢測,電能表的在線檢測:在不斷電的條件下,以實時的工作負載,對電能表的接線誤差進行在線檢測,采用的是實荷法,電能表校準儀的電流回路與被校準電能表的電流回路并聯,在電網的實際電壓、電流、功率因數下,通過比較得出電能表校準點的在線誤差。
電能表在線檢測的優點在于:避免了拆裝電能表而引起的停產和所產生的拆裝耗費勞動力,節省時間;更能準確反映電能計量的實際工作條件下的準確性。缺點則為現場溫差過大,電壓偏離額定值超過±10%,實際負載過小,功率因數偏低等。
結論
電能計量檢測器具及智能電能表在國家電網系統內深入快速推廣應用,從上述方面來看,嚴把計量檢測關已經尤為重要和緊迫,是保證用電質量的客觀要求。雖然國家電網公司2009年9月以企業標準發布了《單相智能電能表型式規范》、《單相智能電能表技術規范》、《智能電能表功能規范》、《智能電能表信息交換安全認證技術規范》、作為單相智能電能表設計、制造、管理、維護、的技術標準。而在實際電能檢測中,為減少計量檢測的誤差,不僅要對計量裝置重點監控,而且還要對電網質量例如功率因數,諧波等進行關注,這對計量管理部門和檢測部門開展的工作來說可謂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馬云飛,電能表現場校準及相關問題[J],《上海計量測試》,2014(3)
[2]郭笑含,電能計量技術在電力企業節能降耗中的應用研究[J],《設備監理》,2019(3)
[3]賴莉 田珖,對智能電能表檢測工作的思考[J],《工業計量》,201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