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輝
摘 要:目的:探討血液透析中低血壓的措施。方法:總結分析進行血液透析患者75例的護理經驗。結果:對低血壓者采取護理措施后,自行緩解持續治療99次;輸入生理鹽水后再次治療19次;終止透析治療5次,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療后的成功完成率達96%。結論:血液透析中低血壓做好各項預防及護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關鍵詞:血液透析;低血壓;護理
低血壓(IDH)對于血液透析操作過程而言是最為多見的急性病發癥狀之一。此種癥狀不僅發病迅速,而且給患者的透析治療效果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其通常會使得透析治療時間減短或中斷治療,情況危急時會造成嚴重的心律失常,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不利。在對患者實施治療的同時,倡導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尤其對低血壓需重點控制低血壓判斷:按常規測量血壓的方法,收縮壓降至90 mm Hg(1 mm Hg=0.1333 kPa)以下,或平均動脈壓比透析前下降30 mm Hg以上即可判斷為低血壓。
一 護理措施
1.及時處理:對于患者需要盡快維持其頭部處于低位狀態,且采取呼吸氧氣、停止超濾、控制血泵轉速等處理方式。需要時還可以運用靜脈補高糖及生理鹽水,有時處理中可運用輸注血漿或全血。對低血壓延續時間較長的則需要運用升壓藥來保持血壓;對低血壓情況嚴重的患者,則要中斷治療處理后再持續透析。
2 預防脫水:脫水是血液透析中需要積極重視的問題,需運用容量控制型透析機維持正常的脫水量。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干體重準確預測且引導患者自己評估干體重,對透析間期的體重增長嚴格控制,必須要控制在1 kg/d內。還需防止患者的超濾出現異常問題,每次超濾量需控制在4%~5%的體重之下,且要在干體重之上。醫護工作者應結合患者的身體狀況,營養吸收程度來調整其飲食起居,實施正確的護理方案。對于透析期間體重增長過多者,可以采用序貫超濾治療。
3 改善心功能:主要是針對心功能加以改善,保證患者體內的營養成分處在理想狀態,且對相關病因造成的高血壓及時處理救治,如:心包炎、冠心病、急性心力衰竭等造成的高血壓,這樣有助于及時掌握病情后采取措施處理。通常要事先采取單純超濾,接著再進行相關的血液透析。
4 增強營養:對處于血壓透析狀態的患者,必須要引導患者學會自我調整,保證每天身體都能及時吸收必要的營養元素。護士需指導患者盡量多進食一些優質的動物蛋白質、應用促紅細胞生成素(EPO),這對于貧血的改善很有幫助。透析時運用白蛋白、血漿、濃縮紅細胞等有助于提升血漿滲透壓。而經常需要透析低血壓的患者,在透析時應該靜脈滴注5% GS 250 ml加參麥注射液40 ml。
5 藥物控制:高血壓患者進行透析前與透析中盡量不要服用大劑量及長效或快速降壓藥。高血壓嚴重的患者可以使用小劑量、作用溫和的降壓藥,同時每隔一段時間對血壓進行測量,間隔在20~30 min,遇到低血壓傾向需立刻采取措施處理。若患者在透析出現低血壓頻率過高,則要求其在透析前禁止使用降壓藥,而基礎血壓偏低、透析中存在低血壓的,需對透析前30 min使用管通5 mg,需要時可配合2.5~5 mg。
6 觀察病況:對透析時要時刻注意患者的情況變化,做好各方面的檢查工作,對生命體征定期觀察。對于異常情況需盡早采取措施處理,避免患者的病情發揮。而對于一些低血壓的先兆癥狀,包括:視物模糊、打哈欠、抽搐、腹痛、便意等,則要重點采取措施防范低血壓的出現。對穿刺部位嚴格固定,防范滲血、穿刺針脫出;對透析器、透析管路的裂縫、松動等問題加以關注。護士需引導患者在完成透析后的起床動作不宜過快,防止造成直立性低血壓。
7 透析器選擇:主要是結合患者的具體狀況使用透析器,體質弱、病情重、年齡小的則盡量小面積透析器為主。透析器的透析膜需具備理想的生物相容性,如:血仿膜、聚砜膜等。若患者對新透析器或復用透析器的消毒液出現過敏則選擇其他消毒液,此次共3例過敏,更換消毒液之后情況得到顯著改善。而低血鈣患者選擇高鈣透析液透析,這樣能夠調整患者血鈣,使患者血鈣達到正常或輕度平衡,進而增強心臟收縮力,使心輸出量增加且緩解血管緊張性。
二 結果
對低血壓者采取停止超濾,降低血流量,調節透析機溫度等方案后,自行緩解持續治療達99次;輸入生理鹽水后再次治療達19次;終止透析治療達5次,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療后的成功完成率達96%。
三 小結
血液透析引起的低血壓在血液透析中較為多見,其常導致透析血流量減小,造成超濾難度大、透析不徹底、心絞痛等諸多異常問題。而減小血液透析相關性低血壓的發生率重點是提高護士的護理質量,對于患者臨床上的異常問題及時采取措施處理,并且要時刻觀察調整。醫護人員需要共同努力研究,對血液透析相關性低血壓的發生機制深入分析,不斷調整優化透析技術,為患者的生存質量起到提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