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 要:主要對商業銀行再融資進行行為分析,分析上市商業銀行再融資的渠道、現狀,以及再融資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比國內外商業銀行再融資行為,最后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對我國上市商業銀行再融資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再融資;行為分析
近幾年,我國的實體經濟發展迅速,使得金融業不斷發展壯大,形成證券、保險、銀行等比較全面的金融機構體系,特別是銀行業,已經發展成為包括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區域性銀行、國有銀行、農村合作銀行等完整的體系。而再融資行為對于銀行來說能夠迅速的彌補自身的資本不足,達到資本充足率監管的要求,所以我國上市銀行再融資事件越來越頻繁,融資的規模越來越大,雖然再融資對銀行來說無疑是最好的,但是資本缺口的背后值得我們研究。上市銀行內源融資的短缺導致了銀行只能借助外部再融資來支撐自身的規模擴張,頻繁的再融資行為則反映了我國銀行業資本消耗過快而內生資本補充能量較弱的一面,過度依賴資本市場融資獲得外部資本來源來維持現狀。從長期來看,上市銀行再融資選擇應該以建立內源融資機制為本,外部融資靈活運用相結合的方式。因此銀行業的再融資行為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上市商業銀行再融資的渠道
商業銀行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股東在進行投資決策前都會選擇最符合自身的資本結構,從補充資本金,提高資本充足率等一系列的融資行為對上市銀行進行再融資。由于銀行業的規模越來越大,時常出現短暫的資金不足,因此商業銀行融資越來越頻繁,融資的渠道也多種多樣,我國上市銀行最主要的以補充一級資本為目的進行融資,其補充方式可大體分為兩種;一是依靠利潤留存內部積累的內源式融資,二是依靠股權擴張的外源式融資;例如發行普通股、優先股和混合型權益工具等。
二、 我國上市商業銀行再融資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由于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的再融資受到銀行業監管的約束和市場融資環境的不斷變化,使得資本充足率不斷下滑,而上市商業銀行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更加頻繁地進行融資以保證資本金的充足,反映出了我國銀行業資本消耗過快但內生資本的補充較慢。出現這一現狀是因為銀行的內部受到資產的擴張使銀行有資本壓力,資產的獲利能力弱,并且外部又受到監管當局的資本水平要求,而融資方式增多使得近幾年銀行業發生的變化層次不齊,資本充足率越來越不穩定,股權利益也在不斷減少,我國商業銀行再融資存在的以下問題:
1? 資本市場的限制
我國采取審批制進行債券融資,對股票采取核準制進行融資,無論上市銀行提出增發、配股,還是發可轉債的決議,股票融資和債券融資的時間需要經過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還需流通股股東同意。這就大大延長了資本市場的再融資周期,降低了資本補充效率。一般國內資本市場融資,從提出融資需求到最后融資成功,需要2到3年,再融資要1到2年。由于銀行的資本需求大,中國資本市場容量相對有限,大量頻繁的再融資,將在很大程度上抑制銀行股的市場表現更影響投資者的投資熱情。
2 投資者的利益約束
銀行股東不斷增加資本是為了追求資本收益最大化,當期資本回報率對銀行的資本約束越來越明顯,因為銀行的高財務杠桿運作能夠使得股東得到更多的資金回報,提高當期利潤分配比例。再者是為了不愿意股本的份額降低、股權利益減少,當股東的投資實力不足的情況下,老股東往往不愿意銀行增加資本擴大股份。
3 銀行的盈利能力
銀行的盈利能力影響銀行留存收益和利潤增加,通過留存收益能大大提高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水平。近幾年中國上市銀行的盈利水平遠遠超過了國際大銀行。銀行為了提高自身的利潤,紛紛從銀行的核心資本進行再融資,但是,在現在的實體經濟社會,商業銀行隨著資產規模的擴大,資產充足率越來越不穩定,所以,資本缺口巨大是銀行體系最重大的問題,中國上市銀行應該尋找長期可行的融資渠道,以便提高自身資本充足率水平。
三、國外商業銀行再融資現狀
在西方發達國家,金融市場經過長期的演變和發展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銀行體系制度。西方國家的上市銀行在融資方面也形成了比較規范的運作機制。國際銀行業的資本充足率一般要求較高,這是因為國際銀行基本采取混業經營,可以擁有工商企業的股票。資本充足率會隨著股票價格的變動而變動,銀行資本充足率成為承擔風險損失、保證銀行正常經營的重要保證,其資本充足率要求一般要超過10%[2]。從1995年開始,歐洲大部分銀行業進入穩步發展階段,除意大利外,各發達國家主要銀行業資本充足率基本都在10%以上,尤其是瑞士的銀行從1998年開始其資本充足率都在15%以上。由于國際金融體系的水平較高,銀行增加資本所需金融工具的運用并不受發行限制,在程序上對于發行的資本工具,還有許多創新,并且這些創新予以認可并計入資本。
國外一些國家的上市銀行在選擇融資方式時, 當股票發行價格過高,企業管理者運用內部信息發行新股,這時投資者會發現內部信息發行的股價與市場發行的股價不太相同,所以當企業發行股票時,投資者會降低對現有股票和新發股票的暫估值,股票價格就會降低同時引起企業在市場上的價值也降低,這就是銀行業所遵循的優序融資理論。
從以上分析中,導致差異的原因首先是治理結構和產權效益的差異,國外上市銀行中,股票是全部流通的,股東可以自由退出。其次管理層的經營理念不同市場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對于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在美國,股價的高低表明了經營者經營業績的好壞,而在中國,缺乏完善的管理人才市場,政企不分,經理人只追求企業發展速度和規模,追求的目標與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相差甚遠。最后,再融資的監督管理制度不同,不同國家對于上市銀行的再融資制定了不同的準則,國外上市銀行只有在符合準則的情況下才可以進行再融資,而在中國對于再融資的規定比較松懈。而這種寬松的政策規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國上市銀行更快的籌集到資金,擴大規模加速發展,但同時也會助長其惡意圈錢行為,增加市場風險,增加投資人的投資風險。而美國要等18年才有資格進行再融資一次,而且只有投資者持有該公司股票的投資回報大于其投入的資金,才有資格進行再融資。
四、? 我國上市商業銀行再融資的對策
隨著近年來銀行的融資行為越來越受關注,但資本充足率的下降卻限制了銀行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和擴張的能力,為了進一步完善我國上市商業銀行再融資行為,我們認為除了從宏觀上加以調控,進一步規范我國上市公司的再融資行為。加強對銀行股權再融資的監管、樹立社會責任理念、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更需要從微觀層面完善我國商業銀行再融資行為:
a.銀行業并購重組再融資
銀行業并購重組,是提高銀行資本實力的有效手段和方式[1]。中國銀行業可以根據國際銀行業的發展趨勢,結合銀行體系的發展現狀,鼓勵支持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整體并購中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或者在銀行體系內進行橫向重組。通過并購重組進一步增強銀行資本實力,使得銀行的規模變大經濟效益變強,全方面的發展業務,還應通過國際并購及設立國外分支機構的辦法,擴大服務領域,增強銀行跨國經營的能力[1]。推動商業銀行之間的并購重組,擴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規模,增強其資本實力和抗風險能力[1]。
b.再融資行為應考慮原有股東、債權人的利益
銀行進行再融資行為,上市銀行應加強監管,將非系統性風險降到最低,盡量維護原有股東、債權人的利益。股東作為銀行的出資人,擁有所有者的分享收益,對重大決策、選擇管理者的權力,債務人作為銀行的預付款人,擁有到期收回貸款利息的權力,二者是銀行主要的債權人,所以在我國商業銀行再融資行為不斷擴張情況下,不但要降低籌資成本,減少賦稅,還要充分利用杠桿效應增加資本金,使得股東和債權人同時獲得收益。并且再融資發行價格也是融資行為成敗的關鍵,如果發行價格太低,則會直接影響原有股東的利益。
c.全面降低經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
上市銀行的經營成本高,人員多、效率低,運營成本無法很好的控制,是導致利益不好的直接因素。所以,首先就是要削減成本。在國外的商業銀行中他們為了降低成本提高留存收益采取了合并、或者裁減人員的方式,但對于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來說,短期內進行合并是不可能的,但裁減人員卻是可行的,還能關閉多余的業務部門和分支機構,減少運營成本,增加凈利潤。
d.提高盈利能力
提高盈利能力,擴大業務規模,通過實現業務的多樣化降低經營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使得留存收益轉增為資本,從而為穩定的長期發展積累更多的資本金。上市銀行提高盈利水平的關鍵要發展中間業務,開展多元化經營,走混合型經營的道路。上市銀行還應將中間業務提升到戰略高度對待,使其成為商業銀行增強競爭實力和降低經營風險、提高資本充足率的支柱性業務[1]。例如: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利用信息技術建立和完善業務處理,促進中間業務的全面迅速發展,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如業務監督、財務管理、風險預測等提升中間業務能力。同時要尋找出符合要求的業務流程,明確各個崗位的責任,銀監會還要加強對上市銀行的監管,對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嚴格管理,使得商業銀行在經濟體系上更好地發展,提高盈利能力,獲得更大的利潤。
e.完善次級債券市場,補充附屬資本,提高再融資能力
改變目前次級債投資主體太單一的情況, 降低銀行體系風險,著重培養非銀行機構投資者,如證券公司、社保基金、貨幣市場基金、郵政儲蓄等。同時,可大量的引入國外符合條件的機構投資者,增強我國次級債市場的投資者群體。還可以模仿國外成熟經驗,按照規范化、標準化、市場化的要求,不斷完善再融資行為,創新設計多種多樣的債券甚至采取循環發債的方式,增強發債的連續性來提高再融資的能力。
f.建立多元化的再融資渠道
與國外發達資本國家再融資規模和途徑相比,我國上市公司的再融資規模比較小,再融資方式相對缺乏,并且基本偏向于股權再融資,通過債券市場進行的再融資規模非常低,這與我國債券市場相對落后的現實有關。因此,要逐步恢復我國債券市場的融資功能,增加債券市場中的交易產品,不斷開發新的債券融資工具,促進債券市場的發展,為我國再融資市場提供更多更有效的途徑。而且銀行所持有的風險資產數量也是影響我國商業銀行再融資能力大小的因素。我們可以通過控制信貸資產的比重來控制風險資產,還可以要求監管部門指引投資者合理對待企業的再融資行為,從而穩定多元化的再融資市場,逐步建立起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互動的再融資方式,使得上市銀行再融資渠道多種多樣 。
雖然本文通過對我國商業銀行再融資的渠道、現狀及再融資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比國內外商業銀行再融資現狀,對上市商業銀行再融資的行為提出了一些建議和對策,但這些分析和對策中可能不夠全面具體,銀行業應該結合自身的行業特點,合理的進行融資,從而更好的實現上市商業銀行利潤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閔慶瀾.股份制商業銀行融資渠道問題研究[D].沈陽:沈陽理工大學, 2014.
[2] 姜源.中國上市銀行再融資公告效應研究[D].上海:東華大學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