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慧
摘 要:實體經濟的發展水平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發展效果,二者之間密切相關。如今,金融資本的發展趨勢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正朝向虛擬領域建設。正是受到金融資本的影響,金融經濟及實體經濟受到較大的沖擊,二者之間的關系無法維持平衡,從而威脅到了市場經濟的發展與建設。此種背景下,市場經濟的發展面臨全新的要求與挑戰,要想維護市場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必須強化金融經濟及實體經濟之間的互動,確保其真實有效。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失衡為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了諸多弊端,如何在維護市場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平衡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已經成為重點研究的問題。基于此,我們以金融經濟及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為基礎,對金融發展建設及實體經濟發展進行了分析,借此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希望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金融經濟;實體經濟;良性互動
要想深入分析實體經濟,可從經濟層面入手,簡單來說,實體經濟就是具體的經濟活動。一般情況下,我們會將價值系統分為物質價格系統及資產價格系統兩個系統,另外,價值系統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核心內容。因此,建設現代化的經濟時,絕不可忽略價值系統的作用。在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金融經濟的發展速度不斷提升,體系越來越完善,在加快國民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對于實體經濟而言,金融經濟帶來了一定的沖擊,二者之間的矛盾不斷加深,只有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使其良性互動,才能逐步消除金融經濟及實體經濟之間的矛盾,使其共同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助力。
一、金融經濟給實體經濟帶來的影響
(一)阻礙企業發展
市場經濟發展的背景下,銀行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為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生存空間,銀行進行了大力度的改革與創新,并在改革過程中制定了融資標準,要求銀行必須遵循該標準完成融資,而金融經濟的發展給企業融資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首先,商業銀行與其他企業和行業不同,極為特殊,突出表現為利用“一刀切”的形式完成宏觀調控,這與我國貸款標準之間不符,致使銀行的信貸不斷下降。此外,原材料的價格大幅上漲,這給企業的運營帶來了負面影響。原料變化速度與經濟增長速度之間的關系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濟利益,如果二者無法以相同的速度變化,就會降低企業的利潤空間。缺乏資金支持的企業很難完成進一步發展的目標,資金運行受到嚴重阻礙,但是融資要求并沒有下降,而是不斷提升,最終影響到了企業的發展。
(二)引發市場波動
為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商業銀行開始轉變股份制,農村信用社同樣借此機會發生了較大的變革,這為金融機構的發展與建設注入了全新的動力。商業銀行在此背景下轉變了發展理念與發展模式,逐步提升防范意識,規避金融風險。這有利于商業銀行規避市場競爭中的潛在威脅,是加快金融經濟發展速度的重要前提。但是,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還是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忽略員工激勵機制等,致使激勵制度無法協調與銀行發展之間的關系,無法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1]。因市場大環境的轉變,金融監管力度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以及過于重視金融監管,致使資本出現不充足的問題,對實體經濟的發展極為不利,引發市場波動。
二、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
(一)實體經濟是金融經濟發展的基礎
貨幣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來源于經濟活動。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密切相關,要想在國民經濟發展中達成預定的目標,發揮自身的利用價值,必須依托實體經濟[2]。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金融經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這些變化存在一定的共性,均以實體經濟為核心。雖然,在發展時二者極有可能出現互相偏離的問題,但是永遠不會完全脫離實體經濟。貨幣空轉清、貨存差擴大等都說明金融經濟的發展脫離了實體經濟的掌控,但是從金融經濟發展的本質來說,實體經濟永遠都是金融經濟發展的基礎。
(二)金融經濟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支付結算及資金利用等都是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突出了金融經濟在國民經濟建設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要想降低經濟運行的成本,必須從金融經濟入手,使其不斷完善、成熟,從而達成合理劃分經濟資源的目標,加快國民經濟的發展進程。金融經濟在全球經濟內起到了加快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西方國家的金融經濟于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速度相當迅猛,為全球經濟的發展與繁榮做出了突出貢獻,而我國的金融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發揮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三、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良性互動的策略
(一)拓寬融資渠道
所謂銀政機制,就是政府部門及經濟管理部門之間通過共同努力構建的全新機制,用于溝通交流信息。構建信息溝通機制的目的在于加深二者之間的聯系,使得經濟管理部門可更加及時、全面的了解到與金融相關的政策,做好規劃,及時調整金融產業,轉變發展結構。另外,可利用金融政策修改地方經濟建設中的不足,解決金融經濟及實體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政府部門在發展與建設過程中會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招商引資,而這部分工作需要參考金融機構的意見。通過金融機構的作用清理服務障礙,降低融資渠道,提高服務水平。從金融機構來說,應主動參與到各項經濟活動當中,無論是政府部門舉辦的融投資活動,還是經濟管理部門開展的活動,都應主動參與其中,完善信貸政策及服務水平,加深與政府部門及經濟管理部門之間的聯系[3]。在維護企業正常運行的前提下,盡最大努力拓寬融資渠道,為企業的經營與發展贏得更大的空間。
(二)強化監督與管理
無論是金融經濟還是實體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都會面對不可預測的金融風險,必須提高對監管工作的重視,強化監督與管理,防范金融經濟風險,以免其對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造成不可回避的影響。經實踐發現,最有效的方式是在金融機構運行過程中做好監督與管理,時刻關注金融機構的發展動態。及時發現金融機構當中潛藏的危險和問題,利用金融監管部門的價值約束金融市場,使其朝向更加規范的方向發展。另外,金融體系也與金融市場秩序之間有所關聯,只有完善原有的金融體系,才能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性。無論是在監督時,還是在管理中,都應嚴格遵循國家法律法規,對民間資金的流動及發展進行適時、適當的引導,嚴厲打擊各項風險及安全隱患,做好創新與改革,為金融經濟的發展打造現代化的體系[4]。如今,社會各界已經意識到金融監管之間的矛盾,只有解決好這類矛盾,才能起到加快金融經濟發展速度的作用。從金融監管部門角度來說,應強化溝通與交流,構建相應的平臺,為金融監管質量的提升打好基礎,提高金融機構運行的效率,降低壓力,確保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良性互動。
(三)金融生態環境的優化與完善
相對于其他部門而言,政府部門的管理作用更為顯著,政府應意識到自身對于金融生態環境優化的作用。調動社會各界內的所有力量,共同完善金融生態環境。傳統的金融機構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的需求,加之傳統運營負擔的影響,很難在市場上生存,政府部門應為金融機構提供必要的支持,幫助其突破傳統運營負擔的束縛,改善管理水平,提高管理質量,確保金融機構持續發展。除生態環境外,金融經濟的信用環境也相當重要。只有構建有針對性的措施及中介組織,才能完善金融經濟信用環境,為其運行提供更加高效的平臺。最后,結合科學發展觀,推動金融經濟可持續發展建設,為金融行業發展營造外部環境。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模式應該不斷進行完善創新,推動干部考核機制市場化建設,有效降低金融資源市場化控制,對金融市場運行環境進行改善。
只有市場經濟穩定運行,金融經濟才能與實體經濟之間良性運轉,形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各界學者不斷加深對金融經濟及實體經濟的研究,希望借助二者融合的方式更好地發展區內的經濟,扭轉落后的發展格局。通過對金融經濟發展環境進行優化后發現,金融經濟的互動性不斷提升。應提高對金融經濟發展環境的重視,采取相應的手段使其符合金融市場的發展需求,做好監督與管理。眾所周知,金融經濟是一把雙刃劍,控制得當的金融經濟會成為發展經濟的重要動力,稍有不慎,會給我國經濟的發展與建設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必須提高對金融經濟的重視,從金融經濟及實體經濟之間的互動入手,維護經濟發展的持續性。
參考文獻:
[1]張曉妍.關于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的思考[J].財經界(學術版),2018,493(20):9.
[2]鄭琨.高原藏區金融助推與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調查與思考——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為例[J].西南金融,2012(9):72-74.
[3]張卓姁.淺談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的思考[J].經貿實踐,2017(24):128.
[4]都春峪.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的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No.577(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