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
一說到“癌”這個詞,大家可能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害怕和慌張,我們經常聽到這種癌那種癌,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咽喉癌,并說說怎樣去預防咽喉癌。
咽喉癌,一個對于大眾來說不陌生的疾病,在臨床上被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繼發性喉癌指的是發生在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向咽喉部轉移,導致咽喉部出現腫瘤,這種情況在臨床上比較少見;原發性咽喉癌是指腫瘤的原發部位就在咽喉部,最常見的是鱗狀細胞癌。一般來說,患上咽喉癌之后,患者的聲音都會不同程度地變嘶啞,而且還會伴隨著咳嗽、頸部淋巴結轉移、呼吸困難、吞咽困難等較為嚴重的癥狀。一般長期抽煙或長期喝酒的人是患發咽喉癌的高危人群,所以適當飲酒和戒煙在疾病的預防上必不可少,要提醒患者的是,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早期的診治對于患上咽喉癌的患者來說十分重要,因為早期診治一方面可以使得患者術后的生存率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可以使患者的喉部在術后盡量保留發聲的功能,不至于沒有辦法說話,也可以使手術后的并發癥盡量減少。
通過上面的介紹,相信大家對咽喉癌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那么,要想知道如何預防咽喉癌,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咽喉癌的病因,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看一看,哪些因素會引發咽喉癌。
引發咽喉癌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吸煙,大家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的確,長期吸煙的人患上呼吸道腫瘤的概率比不吸煙的人多得多。那些具有長期吸煙史的人群,發生咽喉癌的概率與他們吸煙的時間成正比關系。除此之外,“二手煙”也是咽喉的一大“殺手”,我們不能忽視“二手煙”的危害,因為在每年患咽喉癌的患者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長期受到“二手煙”困擾的人。這是因為在吸煙的時候,煙草燃燒會導致煙里面的焦油揮發,形成煙焦油,煙焦油中含有苯丙芘,這種物質是會致癌的,如果長期受到這種物質的侵擾,那么可能會導致黏膜充血、水腫,還會導致上皮增生和鱗狀化生,使纖毛的運動因受到阻礙而停止,最后致癌。另外喝酒也是引發咽喉癌的一個“兇手”,據統計,那些長期喝酒的人患上咽喉癌的概率是那些不喝酒的人的一點五到四點四倍,特別聲門上型喉癌的發生是和長期喝酒脫不了干系的。如果一個人煙和酒都沾,并且長期如此,那么其患病概率可想而知。除此之外,鉻、工業生產中產生的粉塵、砷、二氧化硫等大氣污染,長期接觸石棉、芥子氣、鎳等有毒化學物質的工作,人乳頭狀瘤病毒的病毒感染或是微量元素缺乏,放射線的侵害等都是使人患上咽喉癌的因素,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積極防治,下面,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預防咽喉癌,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一、不要抽煙
上文已經提到,抽煙是導致患上咽喉癌的重要“兇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難免有很多人喜歡吸煙,特別是一些男性,很難戒除煙草,被人稱為“老煙槍”。要知道,吸煙可對我們的身體器官造成非常直接的損害,吸煙的時間與發生咽喉癌的概率是成正比的。所以,戒煙是預防咽喉癌的首要事項,也是最重要的事項,煙里含有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質,其中,焦油里面含有苯并芘,這些物質都是致癌的“元兇”。另外,“二手煙”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因為“二手煙”而患上咽喉癌的人也非常多,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控制自己,不抽煙并且遠離“二手煙”。
二、不要過量飲酒
現代生活中我們難免會有飲酒的時候,但是飲酒絕對不要過量。有的人非常喜歡喝酒或者自認為酒量很好,就長期無節制地喝酒,這是不正確、不健康、容易導致咽喉癌出現的行為。因為如果一個人長期過量喝酒,那么他的喉部就會出現充血的現象,而且容易使其營養不良,導致免疫功能有所下降,這樣一來,咽喉癌的發生就有了契機。所以,在生活中要預防咽喉癌,一定不要在酒桌上“逞英雄”,喝酒一定要有度,不能長期過量飲酒。
三、不要接觸化學致癌物質
現在的環境污染問題是非常嚴重的,經過大力整改,已經有了不錯的效果,但是大家不要掉以輕心,在生活中一定要遠離那些容易致癌的化學物質,比如鉻、二氧化硫、砷等。我們的生活與生產環境有時候會受到工業上的污染,比如說在工業生產中產生的粉塵污染和有害氣體,在人們將其吸入到身體里后,就會對咽喉產生損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做好防護的工作,盡量做到出門戴口罩。
四、保證健康的飲食習慣
要想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自然離不開健康的飲食習慣,如果要對咽喉癌進行預防,那么改變飲食習慣也刻不容緩。首先我們要對精細的飲食結構進行改變,要多吃粗糧,例如藜麥、玉米等,這些食物能夠很好地改善腸胃的狀態,能夠增強我們身體的免疫力。此外,不能吃太多過于辛辣、刺激性強的食物,做到清淡飲食,因為這些辛辣刺激的食物會對我們的咽喉有一定刺激性,產生一定損害,平日里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對于預防疾病也是有很大的效果的。
五、不要大聲喊叫
大聲喊叫很有可能導致聲帶急性充血或出血,對于預防咽喉癌來說是一個很不好的行為,要注意避免。
六、不要有太多的壓力,學會釋放不良的情緒,不要過于操勞。
以上就是關于誘發咽喉癌的各種因素以及預防咽喉癌的方法,希望大家平時可以有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預防咽喉癌,從身邊做起,快樂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