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虹
摘 要:商業行為是企業維持日常經營活動所必需的,無論是正當的商業行為還是不正當的商業行為,對于企業而言都是為了營利,我們需要透過經濟法視角對鑄鋼企業的商業行為進行探究。在概述了企業的商業行為性質和特點后,又分析了經濟法視角下鑄鋼企業的非法商業行為,最后以經濟法為立足點就鑄鋼企業的非法商業行為提出了建立健全經濟法律體系和提高政府的行政監管力度等整改意見。
關鍵詞:經濟法視角;鑄鋼企業;商業行為
0引言
在紙醉金迷的現代社會里,企業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不惜以身試法不斷試探法律的底線,以非法的商業行為牟取暴利。壟斷經營、商業賄賂、侵犯商業秘密等各種非法商業行為層出不窮。毒奶粉、彩色饅頭、熒光面膜等危害消費者權益的商業行為也是屢禁不止,幾乎所有的人都是企業非法商業行為的犧牲品,不正當的勾當不僅僅損害企業自身的形象,更嚴重的是危及了社會大眾的身心健康,影響了市場秩序的正常運轉。我國當前的經濟法由于其滯后性,對于鑄鋼企業的商業行為不能進行有力的監管。
1企業的商業行為
企業的商業行為是指企業以營利為目的而進行的一系列經營活動,既包括從事營利活動的任何客觀商業行為,也包括任何商業主體所從事的商業行為。企業的商業行為是一個外延比較廣泛的概念,在我國企業的商業行為主要是指市場關系中,企業所從事的經營活動。一般情況下,依照我國法律規定,依據不同的標準,我國企業的商業行為可以分為以下四類。依照行為人的主體資格可以分為雙方商行為與單方商行為,若雙方均具有從事商業行為的資格能力,那么其則是雙方商業行為。按照商業行為的確定標準則可以分為絕對商業行為與相對商業行為。所謂絕對商業行為是指法律明確規定并概括列舉出來的系列行為,而相對商業行為則是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由企業自主實施后才能構成的一種商業行為。
2經濟法視角下鑄鋼企業的非法商業行為
2.1商業賄賂行為
商業賄賂行為是指企業經營者為了獲取不正當利益,利用財物對相關人員進行賄賂,促使其企業商品的銷售提供非法服務,從而促進企業產品的銷售額的增長,并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鑄鋼企業的商業賄賂行為主要表現為其經營者公司法人代表或者總經理以及銷售代理,通過私下向其采購方以錢財或者其他物品為工具,以利益引誘的方式買通對方,使其主動為鑄鋼零件的銷售打開便捷之門,進而大幅提高產品銷量,推動鑄鋼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通常情況下,鑄鋼企業進行商業賄賂大多是為了贏得更多的市場交易機會,為了在激烈的市場角逐中謀得一席之地。然而鑄造企業的商業賄賂對象并不是固定的,其不僅包括個人也涉及單位,凡是對交易有積極影響的個人或單位都可以成為鑄鋼企業商業賄賂的對象。當然,商業賄賂的財物是多種多樣的,鑄鋼企業在實施商業賄賂時會根據對方的需求以投其所好的形式提供相應的物品,進而使得受賄方能為其鑄鋼產品的銷售開辟更多的市場空間。
2.2侵犯商業秘密
商業秘密是指被權利人以措施保護起來的具有實用價值,能為其帶來經濟利益而又不為公眾所知道的技術信息與經營信息。商業秘密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其甚至直接關乎到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一般來說,企業都會采取嚴格的技術措施對商業秘密進行嚴加保護。然而,在風云變幻的市場經濟形勢中,一切都會斗轉星移。鑄鋼企業研發部的科研骨干也可能會因為不滿于工資待遇而跳槽,然后剛剛研發出來的新生產技術與新研發設備也會因此而被帶到同行業競爭對手中,并為其所用,那么其商業秘密的優勢也不復存在了。此外,某些鑄鋼企業為了獲得經濟利益,可能會以盜竊的方式非法竊取同行鑄鋼企業的商業秘密并據為己有。“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侵犯商業秘密的非法商業行為在鑄鋼企業整個行業領域內已屢見不鮮,在拜金主義觀念盛行的現代社會里,鑄鋼企業會在利益的驅動下不斷挑戰法律的底線。
2.3壟斷性經營
壟斷性經營是我國反競爭法中明確規定的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龍頭企業之間容易形成壟斷性聯盟經營模式,從而利用自己的市場霸主地位,排除一切不利因素,逐漸擴張自己的經濟規模并創建有利于自己的市場經濟形勢。我國鑄鋼行業為了實現長久的發展目標,通常會聯合大型的鑄鋼企業簽訂限制鑄件產品數量與銷量、變更鑄鋼模具價格以及聯合抵制交易的協議,來進行壟斷經營。當然,鑄鋼企業也會濫用其市場主體的支配地位來控制鑄件產品的價格,進而影響同行業其他生產經營者的正常銷售活動。此外,鑄鋼企業也會以經營者集中的形式,對整個鑄鋼行業實施壟斷性經營。鑄鋼企業通過合并與收購的方式,來促進資源的重組與優化,而在這一過程中,鑄鋼行業領域內的優勢資源可能會被某一些企業所集中,而對其不利的市場經濟因素也會因此得以排除,所有的優勢資源都集于一體,為鑄鋼企業壟斷性經營局面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3經濟法視角下整治鑄鋼企業非法商業行為路徑探討
3.1建立健全的經濟法律體系
企業所有的經濟行為都是以營利為目的,但是對于不正當商業行為則必須依靠法律進行調整與規范。當前,我國以雙管齊下的立法模式對企業的非法經營活動進行調控,分別以《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懲處企業的非法商業行為。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企業的商業行為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非法經營活動也隨之趨向于多樣化,但無論是《反壟斷法》還是《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于企業的非法商業行為都沒有明確的規定,也沒有對企業經營活動過程中新出現的非法商業行為進行解釋性應用,進而使得鑄鋼企業的非法商業活動游走在法律邊緣,而因為“法無禁止即自由”也使其更加猖獗。所以,我國立法機構應該結合鑄鋼企業商業行為的現實狀況,建立完善的經濟法律體系,以鑄鋼企業的經濟活動為出發點,不斷融入新的法律元素,構造靈活而又穩固的法律結構。
3.2提高政府的行政監管力度
非法商業行為愈演愈烈,然而最終的受害者卻是人民大眾。雖然,我國已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政策來規制鑄鋼企業的非法商業行為。但是,執法機關并沒有做到嚴格執法,反而以互相推諉的方式,將其丟給不相干的行政部門,也為鑄鋼企業的非法商業行為提供了便利。另外,對于企業非法商業行為的監管機構,我國法律也沒有明確規定,對于其職責權限更是只字未提。“法無授權即禁止”,行政機關也不能依法對鑄鋼企業的非法商業行為進行制裁。所以,政府應該切實提高其對于非法商業行為的監管力度,以維護市場正常經濟秩序。首先,政府應該根據法律的規定,對不同行政機關的不同職權進行明確劃分,工商部、公安局以及反壟斷組織等每一工作部門的工作進行具體的分工,避免“你推我,我推你”式惡性循環。其次,政府的執法機構應該時刻銘記“秉公執法”的宗旨,絕不徇私舞弊,嚴格對待每一違法行為,審慎踐行罪責罰相適應原則。
4結語
對于鑄鋼企業來說,避免非法商業行為的最根本措施是加強自身的管理,樹立高度自律意識,認識到非法商業行為對企業的長遠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不以不健全的經濟法律體系為托詞,為了一時的利益,進行非法經營活動。鑄鋼企業應該以政策規則為導向,堅決抵制行業內的非法商業行為,履行道德義務,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營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經濟環境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胡建兵,顧新一.政府環境規制下的企業行為研究[J].商業研究,2016(19):35-38.
[2]楊德敏.論經濟法在防范金融風險中的價值功能[J].政法論叢,2017(4):16-20.
[3]董毅濤.經濟法視野下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制度的完善[J].商品與質量:理論研究,2016(2):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