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玉

【摘 要】 目的:對毒蛇咬傷患者進行血栓彈力圖檢測,分析其凝血功能。方法:從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選擇本院1000例毒蛇咬傷患者作為研究組對象,再選擇100例正常患者作為對照組,對比其血栓彈力圖。結果:研究組患者血栓彈力圖表現為低凝圖像,研究組R值和K值延長情況均明顯高于對照組,α角和Ma值都小于對照組(P<0.05)。結論:毒蛇咬傷患者處于病理性低凝狀態,觀察其血栓彈力圖變化可以得出患者凝血狀態,采取治療措施。
【關鍵詞】
血栓彈力圖;毒蛇咬傷;凝血功能;應用價值
在每年的夏秋季節,醫院急診中??梢姷揭蚨旧咭幕颊?,大部分毒蛇咬傷患者會出現多種生理功能紊亂,被毒蛇咬傷后患者的凝血狀態通常會出現變化,比較多見的臨床癥狀主要有紫癜、瘀斑和皮下出血等,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還會發生消化道出血或腦出血的情況。需要對毒蛇咬傷患者及時進行凝血功能的檢測,并展開全面評估,從而對患者的出血風險進行有效的判斷。目前臨床中經常用血栓彈力圖進行觀察,血栓彈力圖是一類床旁檢測方法,可以通過圖像對血液凝固的動態過程以及纖維蛋白形成的動力學變化進行觀察,從而判斷凝血狀態。許多研究表明該方法進行凝血功能檢查的效果要比常規凝血檢查好[1]。本研究特對本院毒蛇咬傷患者選擇血栓彈力圖進行凝血狀態的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選擇本院1000例毒蛇咬傷患者作為研究組對象,男437例,女563例,年齡為8~75歲,平均年齡為53.4歲。再選擇100例正?;颊咦鳛閷φ战M,男42例,女58例,年齡在10~70歲,平均年齡為50.6歲,兩組基本資料差別不大(P>0.05)?;颊呔窗殡S有其他凝血疾病,本次研究獲得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申請批準,且所有患者均已完成知情同意書的填寫。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入院時就抽取5mL靜脈血,3mL接受TEG檢測,2mL進行常規血小板計數,其中TEG檢測選擇Haemosscpe 5000血栓彈力圖儀進行檢查,在37℃下,在管瓶中注入1.0mL全血將其激活,再吸取0.34mL注入測定杯中,測定杯進行旋轉,每周期保持10s,再進行電腦收集以及軟件處理,記錄TEG圖像和參考值。
1.3 觀察指標[2]
本研究觀察指標為兩組R值、K值、α角以及Ma值。其中R值為反應時間也是凝血活酶生成時間,也就是血樣從開始檢測到生成初始血凝塊中所經過的時間值;K值為凝血酶形成時間,也就是初始血凝塊進一步發展成為血凝塊所經過的時間值;α角為纖維蛋白凝塊形成和加固的速率,K與α角均可以對纖維蛋白水平與部分血小板功能進行反映,但是α角與K值進行比較,α角可以得到更為直觀的反映;Ma值為最大振幅,可以對血凝塊最大強度及硬度進行反映,其主要的決定因素在于PLT數量與部分功能狀態。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數據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TEG圖像顯示:研究組R值為(7.7±1.9)min,對照組R值為(6.3±0.7)min,差異顯著(P<0.05);研究組K值為(6.8±4.7)min,對照組K值為(2.2±0.4)min,研究組R值和K值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α角為(38.8±16.3)°。對照組α角為(61.3±3.6)°;研究組Ma值為(38.2±16.5)mm,對照組Ma值為(63.0±3.6)mm,研究組α角和Ma值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下表1。
3 討論
蛇毒包括神經毒素、細胞毒素、心臟毒素、抗凝組分、蛋白酶、促凝、磷脂酶A2以及磷酸二酯酶等,其含量的多少主要由蛇種決定。臨床對其生理及毒理作用可以分為血循毒、神經毒以及混合毒,對于正常機體而言,這些毒素都會造成巨大的損害,損傷到多種組織器官,例如腎臟損傷、肝實質損害等,直接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其中血循毒包含血凝素、出血毒以及溶血素,在機體中造成的傷害主要是患者凝血障礙以及內外出血[3]。機體凝血的過程包含凝血活酶及凝血酶的形成、纖維蛋白質轉為纖維蛋白等,而被毒蛇咬傷后的患者出現凝血障礙主要為以下幾點:一是蛇毒中存在類凝血酶,作用于促凝過程會消耗大量的纖維蛋白質、血小板以及其他凝血因子,從而起到抗凝作用;二是蛇毒中存在抗凝成分對多種凝血因子的活動進行抑制,包括血小板的聚集都會被抑制;三是蛇毒中存在的出血毒素會破壞毛細血管的內皮細胞,從而增加血管通透性,引發出血。蛇毒可以使得XI因子得到顯著的抑制,并對血小板造成一定的干擾,從而起到抗凝血活酶的效用。也就是說凝血酶樣促凝物質,能夠導致凝血反應的發生,使得消耗了許多的凝血因子,導致血小板的數量在短時間內明顯減少,并且過程中所形成的纖維蛋白凝膠具有不穩定性,容易受到血液中的纖溶酶的影響而發生溶解,使得患者發生低纖維蛋白原血癥。纖溶酶與類凝血酶可以使得PT、aPTT、TT得到顯著的延長,從而使得Fbg的含量顯著降低,類凝血酶也可發揮其抗凝作用。磷脂酶A2的抗凝作用機制為阻礙血小板發生聚集。凝血指的是血液從原來的流動狀態轉變為凝固狀態的一個過程,生理狀態下的機體凝血與止血系統是互相平衡的。通常情況下分析患者的凝血功能常使用血小板計數聯合凝血4項來進行,PT是外源性凝血途徑的有效反應,FIB是纖維蛋白原數量的有效反應,TT是凝血酶時間的有效反應,APTT是內源性凝血途徑的有效反應,PLT是血小板數量的有效反應。而常規的凝血檢查很難對出血的原因進行有效的判斷,血栓彈力圖可以采用圖像的形式來將機體的凝血和纖溶能力進行具體的反映,從而可以幫助醫生準確地診斷凝血。進行常規的凝血檢查只能對凝血過程中的一個階段進行檢測,而無法反映整個凝血過程,對患者的出血風險難以進行反應,而進行血栓彈力圖觀察主要是對血液凝固過程的動態變化進行觀察,其中包括凝血活酶、凝血酶、纖維蛋白的形成速度、凝血塊的彈力度等,其血液凝固的過程可以用血栓彈力儀直接顯示圖像,進行各值的測定,有利于判斷凝血狀態,該方法快速而且準確,可以及時提供臨床治療依據。血栓彈力儀的主要部件包含有能夠自動調節恒溫的不銹鋼盛血杯,需要插入杯中的不銹鋼材質的小圓柱體和能夠與圓柱體相連接的傳感器。盛血杯需要放置在可以4°45′角度展開來回轉動的反應池中,容放血液的位置位于杯壁和圓柱體中間。當血液標本表現為液體形態的時候,要注意杯的來回不可以帶動圓柱體,運用傳感器將信號傳送到描圖紙上,此時可發現信號呈現為一條直線,當血液開始慢慢凝固時,杯和圓柱體之間由于纖維蛋白黏附性而出現一定的阻力,杯的轉動會使得圓柱體一起運動,在纖維蛋白明顯增加的同時,阻力也會逐漸增大,杯帶動圓柱體的運動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電流的出現是因為受到圓柱體運動切割磁力線的影響,電流信號會逐漸轉變為數字信號,這個信號在傳感器的描繪到描圖紙上會生成血栓彈力圖。
進行血栓彈力圖需要注意以下事項,以此避免因為人為因素而影響到圖形。1)要將盛血杯放入反應池后要稍用力將其向下按緊,避免因為盛血杯沒有到達反應池的底部,而導致圖形頭部出現混亂。2)需要牢記螺絲的開關方向,在放好血與石蠟油后要及時將螺絲松開,避免因為沒有松開調節螺絲,而導致出現圖形無頭的情況。3)在關機時務必要畫筆接近中線再進行,避免因為畫筆停點與中線的距離較遠,導致再次開機時畫筆發生劇烈的抖動,而造成R值沒有描出。4)需要合適地放入圖紙量,最合適的放置圖紙量為轉動圖紙的時候壓板可以自由活動,避免因為放入太多的圖紙,抬起畫筆的時候會使得圖形中間發生斷裂。5)在加入石蠟油時,要使得石蠟油可以蓋滿盛血杯口,避免因為加入的石蠟油量不足,而導致出現圖形畸形的情況,也避免沒有加入石蠟油,圖形呈現出魚翅狀。6)要將機器放在平穩和固定的臺面上,避免機器工作過程中突然出現一次震動而導致R值不可以形成直線,避免因震動而導致圖形出現凹一塊的情況。7)需要運用硫酸鋇來清洗小圓柱與盛血杯,清洗過后要將小圓柱和盛血杯擦干,避免因為不干凈的盛血杯中還含有沒有洗凈的石蠟油等導致圖形出現一側平直的情況。8)發現機器故障時,要及時聯系相關人員進行檢修,避免因為描圖筆一端可以與圖紙進行良好的接觸,而另外一端卻存在接觸不良的情況,而導致圖形出現毛刺的情況。
本研究對本院毒舌咬傷患者選擇血栓彈力圖進行分析,大多數患者都顯示為低凝圖像,且相比于正常人群其血栓彈力圖各指標均具有差異,可以根據血栓彈力圖觀察結果對臨床治療進行指導,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據,具有積極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艷紅,劉磊,鄭婭瓊.血栓彈力圖監測肝病患者凝血功能及其對臨床輸血的指導意義[J].中國輸血雜志,2018,24(10):1149-1152.
[2] 周清.血栓彈力圖(TEG)對危重癥患者臨床合理用血的指導作用研究[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9,14(01):77-78.
[3] 何東元,張文婷,朱憲強.血栓彈力圖在毒蛇咬傷患者凝血檢測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8,15(17):2595-2596,2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