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芬

【摘 要】 目的:將綜合護理干預應用在婦科陰道炎患者的治療中,觀察分析其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1月在本院進行診治的婦科陰道炎患者60例,按數字隨機法分為干預組和參照組,每組各30例。參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干預組患者在參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再施加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包括飲食干預、生活指導、心理輔導和疾病知識普及等。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分析護理干預對婦科陰道炎治療的影響。結果:干預組治療效果明顯比參照組好,干預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3.33%,參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3.33%,兩組患者療效評價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提高婦科陰道炎的治愈率,且對患者有宣傳普及疾病相關知識及預防措施的效果。
【關鍵詞】 陰道炎;護理干預;臨床影響
婦科陰道炎是因婦女陰道自然防御功能受到破壞,使得病原體侵入后引起的一種陰道炎癥,常導致外陰陰道瘙癢、灼痛、異常流液及性交不適。究其原因有性交不潔、衛生不潔、抵抗力下降等,且該病極易復發,遷延難愈,對身體健康和生活造成嚴重影響[1]。本次課題主要研究綜合護理干預對治療婦科陰道炎患者的效果,并總結有效的護理措施使之應用于臨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1月在本院進行診治的婦科陰道炎患者60例,按數字隨機法分為干預組和參照組,每組30例。患者年齡23~45歲,平均年齡(31.34±4.72)歲。病程2~9個月,平均(5.18±1.22)月。經檢驗,兩組患者在年齡、炎癥類型、病程長短、生育史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干預組患者在參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再施加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包括飲食干預、生活指導、心理輔導和疾病知識普及等。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分析護理干預對婦科陰道炎治療的影響。
1.2.1 常規護理方法 定期更換被褥及病號服,仔細消毒。按照醫院提供的餐食按時進食。給予患者簡單的心理疏導,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病情。
1.2.2 護理干預方法 1)飲食干預:陰道炎患者飲食需規律,多食用高營養、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多食用新鮮蔬菜、瘦肉、蛋、奶等食物,保證營養攝入足夠。少食用辛辣刺激、生冷油膩之物。2)生活指導:①患者貼身內衣需勤洗勤換,并建議選用棉質布料,用開水浸泡30min左右消毒后再用專用皂清洗,注意清洗工具皆要專用,不可與其他人衣物混用。洗凈后于陽光下通風處晾干,陽光中的紫外線有消毒之功。②適當增加運動量,提高免疫力,避免久坐導致盆腔部連及外陰通氣不暢。運動會使全身氣血流通,包括卵巢在內的全身器官能夠享受到充分的氧氣與養分滋養,代謝增強,功能始終處于優質狀態,從而保證體內雌激素的足量分泌[2]。③患者每次同房前需與伴侶各自清洗生殖器,避免交叉感染。切記不要在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地活動。不建議長期使用洗液和抗生素,切忌過度使用護理液清潔頻繁或使用酸性的婦科清潔消毒劑、消毒護墊等,容易營造滋生霉菌的潮濕酸性環境。3)心理指導:給予患者專業護理人員的心理疏導及健康護理指導,普及陰道炎基礎知識,緩解患者緊張心理,使樂觀、積極地配合治療。并對患者及其家人尤其是伴侶進行健康護理指導,調整心理狀態,保證充足睡眠,消除負面情緒,使患者以平和心態面對疾病。另外由于本病患病部位較為隱私,故應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消除緊張感,并注意保護患者隱私。4)疾病知識普及:向患者及家屬宣傳教育關于婦科陰道炎的基本概念、常見病因、治療措施、注意事項等,使患者對病情有一定了解和認識,積極治療,提高醫患配合度,并為預防疾病復發做出措施。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陰道炎癥狀發展情況,詳細記錄患者病程變化,將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1.4 療效評估標準
顯效:患者陰道未再出現瘙癢、刺痛、灼熱或白帶異常,并維持1月以上無復發;有效:患者陰道瘙癢、刺痛、灼熱或白帶異常情況較前明顯減輕;無效:患者陰道瘙癢、刺痛、灼熱或白帶異常情況無明顯好轉,或上癥雖有所緩解但1個月內復發者。療效總有效率以顯效和有效患者數之和與各組總數之比而得。
1.5 統計學分析
用統計學軟件SPSS 24.0進行數據分析處理,組間計量數據用(±s)表示,選用t檢驗方法。按α=0.05的檢驗水準,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干預組治療效果明顯比參照組好,干預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3.33%,參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3.33%,兩組患者療效評價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陰道炎是女性生殖器官的一種常見疾病,尤其是成年女性和產后女性患病幾率尤其高,臨床上常見有:細菌性陰道病(占有癥狀女性22%~50%)、念珠菌性陰道炎(17%~39%)、滴蟲性陰道炎(4%~35%)、老年性陰道炎、幼女性陰道炎[3]。患陰道炎后最明顯的癥狀就是外陰及陰道不適,白帶異常,表現為白帶量增多,顏色不再透明清亮,呈灰黃色或凝乳塊或豆渣樣性質,且伴隨異味,甚者伴隨排尿不適及性交痛等癥狀[4]。癥狀一般因年齡和感染源的不同,分泌的量和性質不同,瘙癢的輕重程度也不同。正常情況下陰道內需有氧菌及厭氧菌寄居在陰道內,形成正常的陰道菌群,且正常陰道環境處于弱酸性,乳酸桿菌占優勢,在維持陰道健康中起著關鍵作用,能夠抑制致病菌的生長。任何原因將陰道與菌群之間的生態平衡打破,也可形成條件致病菌[5]。
本次課題主要研究綜合護理干預對治療婦科陰道炎患者的效果,并總結有效的護理措施使之應用于臨床。本文作者總結的陰道炎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包括飲食干預、生活指導、心理輔導和疾病知識普及等,能夠有效提高婦科陰道炎的治愈率,且對患者有宣傳普及疾病相關知識及預防措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危莉.陰道炎護理過程中健康教育的臨床應用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33):4734-4735.
[2] 余燕.婦產科臨床治療陰道炎的效果[J].健康前沿,2018,27(12):135.
[3] 張春桃.霉菌性陰道炎的治療及護理方法[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32):223.
[4] 陳滿麗.優質護理在霉菌性陰道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養生保健指南,2019,(01):183.
[5] 申嬌.陰道炎臨床護理中健康教育的應用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05(91):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