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夢霞


【摘 要】 目的:探究將產后延續性護理應用于產褥期母嬰護理中的效果,評價其對母嬰生活質量、母嬰并發癥和產婦護理能力造成的影響。方法:在本院數據庫中抽選出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收入的所有正常分娩產婦的一般資料,按照要求選出其中50例開展研究,通過隨機分組法將所有產婦分為對照組(n=25)與研究組(n=25)。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護理方案,研究組產婦應用微信隨訪的延續性產后護理,對比兩組產婦的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結果中研究組產婦的母乳喂養率較對照組明顯更高,而研究組母嬰發生并發癥的概率較對照組明顯更低,組間差異明顯(P<0.05)。同時對照組產婦的產褥期知識和自我護理能力評分較對照組明顯更低,各數據對比差異明顯(P<0.05)。結論:在對產褥期產婦進行延續性母嬰護理時,配合微信和上門隨訪的方式對產婦進行護理,能夠有效提高產婦的母乳喂養率并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同時也能增強產婦的自我護理能力,有助于提高產婦的產褥期護理知識。
【關鍵詞】
延續性護理;產褥期;母嬰護理
產褥期是指產婦在分娩完成后,各器官形態功能逐漸恢復和接近正常未孕狀態的一段時間,通常在分娩后需要6~8周的時間進行恢復[1]。在這個時間段內,產褥期產婦的身體和各個器官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調整復原,所以在醫學和社會學的角度中,這段時間都需要產婦順利度過人生和心理的轉折時期,也是新生兒健康成長的關鍵時期[2]。連續性護理是一種較為新型且全面的護理方案,這種護理工作要求護理人員在產婦出院后對其進行進一步的隨訪,這已經成為了現代產科護理服務的新理念[3]。本次研究中,探究將產后延續性護理應用于產褥期母嬰護理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本院數據庫中抽選出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收入的所有正常分娩產婦的一般資料,按照要求選出其中50例開展研究,通過隨機分組法將所有產婦分為對照組(n=25)與研究組(n=25)。對照組產婦的年齡為23~31歲,產婦的平均年齡信息數據記錄為(26.4±2.5)歲;研究組產婦的年齡為20~32歲,產婦的平均年齡信息數據記錄為(25.9±2.1)歲。其中包括自然分娩產婦29例,剖宮產產婦21例。
本次研究所納入的所有產婦均在入院和分娩完成后,未見相關并發癥或分娩后遺癥,所有產婦均能配合相關治療和管理。所有產婦的一般資料,經對比分析未見明顯差異(P>0.05),產婦的個體化信息差異細微,即不對本次研究結果造成影響,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在就診時,進行相關知識的宣教,同時給予相應的健康資料。而研究組產婦實施延續性護理,主要通過以下幾點入手:
1)在進行延續護理前,應當成立相應的延續護理干預小組,對產婦進行相應的延續護理,這樣能夠幫助產婦解決在康復過程中存在的健康問題。2)在對產婦進行隨訪期間,應當針對個別產婦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如果產婦存在對產后恢復或相關后遺癥的錯誤認知,應當告知產婦分娩后遺癥的相關知識,使產婦接受自身的產后恢復狀況,消除產婦的負面情緒,對產婦的焦慮和抑郁狀況進行疏導,鼓勵產婦在身體狀況允許的前提下積極參加運動和家庭活動。3)護理人員或醫師可以建立相應的微信群或微信公眾號對產婦進行相應的健康知識教育,主要涵蓋各種產后并發癥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等臨床病癥知識,通過對產婦進行診療方法介紹和相關知識介紹,為產婦答疑解惑,并在產婦的恢復期間,針對產婦提出的問題進行解決。4)醫務人員在對產婦進行圍產期護理時,還應當在產婦允許的狀況下觀察產婦的子宮收縮和傷口恢復情況。積極指導產婦的自我護理操作,同時通過合理的方式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使產婦意識到母乳喂養的優勢和好處,并且告知產婦應當如何對自身乳房和外陰進行護理。5)如果產婦在恢復期間出現相關并發癥,醫務人員應當立即告知醫師并選擇相應的產褥期護理專家進行積極指導和治療,給予產婦相應的心理支持,耐心解釋產婦的疾病相關癥狀,以保證產婦的并發癥恢復。
1.3 評價標準
采用本院中自主制定的相關生活質量評分表,對產婦進行數據調查,主要記錄產婦的自我護理能力和產褥期知識評分,滿分均為百分制,得分越高說明產婦的各項指標越好。除此之外,記錄所有產婦的母乳喂養率和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數據均進行分析后錄入統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數據統計學處理,而研究結果中,所有產婦血壓指標應用(均數±標準差)進行數據記錄,結果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若P<0.05,則說明結果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產婦評分數據對比
對照組產婦的產褥期知識和自我護理能力評分較對照組來說明顯更低,各數據對比差異明顯(P<0.05)。詳情見表1。
2.2 產婦喂養率與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結果中研究組產婦的母乳喂養率較對照組來說明顯更高,而研究組母嬰發生并發癥的概率較對照組來說明顯更低,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2。
3 討論
在對產褥期產婦進行延續性護理時,護理人員首先應當明確護理工作存在的具體問題,了解產婦的康復狀況,使產婦的護理工作切實有效地開展[4]。
延續性護理能夠有效減輕產婦對產褥期恢復狀況的擔憂感,利于產婦子宮功能和心理功能的恢復,而通過微信隨訪和電話隨訪的方式,能夠改善產婦在恢復過程中的危險因素。然而在實際工作中[5],值得注意的是,護理人員在對產婦進行延續性護理時,應當著重提高產婦的護理頻率[6]。如果產婦治療依從性較低,護理人員應當加強護理的頻率,使產婦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護理頻率更高,從而達到延續性護理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對產褥期產婦進行延續性母嬰護理時,配合微信和上門隨訪的方式對產婦進行護理,能夠有效提高產婦的母乳喂養率并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同時也能增強產婦的自我護理能力,有助于提高產婦的產褥期護理知識。
參考文獻
[1] 燕丹丹.基于微信APP的延續性護理在初產婦產褥期的應用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8,39(14):1731-1733.
[2] 席衛娟.延續性護理對初產婦產褥期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8,32(10):1621-1624.
[3] 彭金香,吳沛琴.基層醫院產后延續護理方案的效果評價[J].江西醫藥,2017,52(08):785-787.
[4] 胡國玉,曾苑玲.產后延續性護理對產褥期母嬰護理效果觀察[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2017,31(02):161-163.
[5] 王竹青,韓萍,潘太健,等.延續護理對產褥期婦女健康狀況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05):936-939,929.
[6] 周燕莉,肖春芳,歐有良,等.產褥期社區延續護理服務需求調查與對策[J].現代醫學,2013,41(07):50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