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林
摘 要:近年來,隨著學術領域對民法基本原則不斷地深入研究,民法基本原則也日臻完善,但由于新時代背景下社會潮流的不斷改變,民法基本原則的適用性也面臨著更高要求的挑戰,其中出現了問題。因此,確定民法的基本原則,強調民法基本原則適用性,針對實際踐行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不斷加強民法基本原則的司法適用,不斷推進法律體制趨向完善,使法制觀念深入人心,建設和諧統一的法治社會。
關鍵詞:民法基本原則;適用性
一、民法的調整對象和調整方法
1.調整對象
民法主要調整了人們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的主要產生個體關系十分復雜,比如親戚之間的糾紛,物品歸屬問題的矛盾以及其它復雜關系的矛盾都是民法所包含的范圍。這種復雜的關系歸結起來也主要有身份之間的關系和財產之間的關系。親屬關系是公認的身份關系;而其它的財物之間的關系則被統一歸為財產關系;繼承關系的地位比較復雜。如果把繼承看作主要在親屬之間進行的,則可以把繼承關系看作是身份關系與財產關系的交錯,即基于身份關系發生的財產關系;如果把繼承關系看作可以超出親屬關系的范圍廣泛進行的,則可能傾向于把繼承關系看作純粹的財產關系。
2.調整方法
民法的調整方法分為事前調整和事后調整兩個階段,事前調整,即民法在當事人發生爭議之前對社會關系施加影響的活動。
(1)事前調整。①確定,是為法律關系的形成提供前提條件的民法調整方法,其主要表現在規定法律關系的主要個體,其次是找出法律關系的次要個體,賦予它們不同的地位。必須要確定關系中的個體,才能夠提取民法中有用的部分進行分析和調整人們的行為活動。②范導,是為當事人可能的行為提供法律模式的民法調整方法,最典型地體現為法律規范和法律行為制度。
(2)事后調整。①補修就是以補充性規定完善當事人間的法律關系的民法調整方法。②保障則主要是通過民法進行宏觀調控,解決人們之間的矛盾,恢復正常生產和生活狀態的方法。通過事先對可能出現的矛盾進行規范和調整,將人民矛盾的解決方法變得法律化從而輕松解決矛盾,達到一種較為可觀的狀態。③懲罰,就是在行為人不按照法律的要求行事的情況下,使其承擔法律后果的民法調整方法。懲罰有強令生效、價格制裁、解釋傾斜、失權等形式。
四、民法的基本原則及它的適用性
民法中所體現的幾個基本原則都完整的為我們展現了它的重要價值。這幾個基本的原則是民法立法的根本也是民法執行的行為規范。它不僅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和人民主要矛盾的體現,也展現了社會的經濟現狀和與人民之間的矛盾集中點。
1.民法的基本原則
(1)民法中的平等原則。在民法上,主體地位的平等主要指法律地位的平等,在今天我們已經把民事主體的法律地位平等看作是市場經濟國家的應有之義。只有人人平等才能夠讓每個人都能夠享受到自由的權力,平等不代表要進行平均,不是大鍋飯和平均主義思想。每個人有享受平等機會的權力,但是最終的結果需要個人的奮斗和努力,當然這也就不代表結果的平等。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是絕對的,讓能力不同、教育不同、財產不同的人在同一起跑線上比賽,必然結果不同,但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必然的。民法所體現的公平性對于調整人民之間復雜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解決人們之間的矛盾有著重要的意義。
(2)自愿原則。我們在進行日常的生活和生產活動的時候,一般的行為都屬于民法所規定的范圍之內,由于我們的行為受到自己意愿的影響,所以民法在進行相關規定的時候也考慮到了人民的自愿性,所以民法也具有自愿這個基本的原則。因此,民法賦予了人們擁有從事符合以及意愿事情的權力,當然違背法律的事情除外。
(3)公平原則。公平原則是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在我國民法中的反映,是人類長期追求公平和正義的結果。它是適用法律的原則,它可以彌補民法規范規定的不足。由于我們提倡從事的生產生活行為十分復雜,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矛盾也難以準確的解決,因此按照公平對待問題的方法是民法必須堅持的處理事件的原則。
(4)民法要堅持誠實信用原則。誠實信用表現為不做欺詐行為,恪守信用、尊重交易習慣,正當競爭,反對壟斷以及尊重社會利益、不得濫用權利等等。只有誠實和守信才能夠促進人們日常生產和生活行為的正常進行,一些在這個方面上對經濟造成破壞引發惡劣影響的行為都將受到嚴厲的制裁。當然不僅僅民法也要講究這個原則,人們也必須遵守民法的規定,自覺堅持誠實守信,有助于民法的實行。
(5)秩序和道德原則。民法的施行需要符合社會當前的良好秩序和優秀的道德風尚。因為良好的秩序能夠穩定社會的發展,堅持優秀的道德風尚能夠被人們認可。這個重要的原則引導人們利合理使用自己的權力,努力履行自己的義務,從法律和道德方面改善自己,發揮自己的價值。
2.民法的適用性
民法所涵蓋的范圍是十分大的,所適用的人群和事件也很多,能夠大范圍的被用來解決人們之間的關系和事件的糾紛。民法的適用作為一種國家活動,不同于其他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實現法律的活動,它不僅具有法律適用的權威性、強制性、程序性和規范性等一般特征,而且還具有它自己固有的特點:①民法適用主體的多元性。②民法適用對象的平等性。③民法適用以解決民事糾紛的被動性和主動性。④民法適用后果的強制可能性。⑤民法適用范圍的廣泛性。
我國的民法作為法律這個大概念中的一個小概念所起到的作用卻難以忽視,適用范圍十分廣泛,除了要堅持它的幾項基本原則之外還要遵循各個法律的從屬地位,確保使用法律的時候相互之間不產生沖突。這樣才能夠最大化的體現出民法的意義和重要性。
民法也算是一種私法,因為它對于任何一個普通的人都適用。民法規定的基本的權利和義務以及它所堅持的幾個基本原則都能夠從正面反映這個問題。當然民法也是解決市場經濟矛盾的最基本的法律,它隨著我國商品經濟的需要而產生,并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不斷的得到完善,所以,凡是存在商品經濟的社會都需要民法;另一點就是民法作為有實體規定范圍的法律,明確了人與人之間復雜關系的內容和平等原則。
民法基本原則作為民法的行為準則具有引領性的作用,在民法的使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民法基本原則作為民法規范之本,對幫助人們正確理解具體民法規范的立法意圖,從而更好地規范自己的行為,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周琳琳.民法基本原則及其適用研究[J].科學與財富,2015(10):273-274.
[2]商宏偉.論“買賣不破租賃”規則的適用性[J].中國商界,2011(12):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