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佳
摘? ? 要:要想不斷優化國內產業結構的發展,使其獲到更好的進步與革新,就需要國內相關領域人員革新工業設計產業,跟上世界經濟發展潮流。工業設計由宇而意思理解就是用創新能力設計出新型工業生產產品,進而不斷滿足當前社會和人民的使用需求。對于此,本篇文章中將針對國內工業設計的發展情況和不合理之處進行闡述,并提出可行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工業設計;影響因素;措施
1? 引言
現代生活追求人與工具更加完美的契合,從而獲得更加高效的工作效率和更加舒適的生活、工作體驗,在這樣的背景下,加之現代工業的不斷發展,現代工業設計從萌芽到發展,生機勃勃、欣欣向榮。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意識到工業設計的重要性,由此工業設計專業的教育發展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而相對于西方國家,我國的工業設計起步較晚,發展不足,與其他國家的差距還比較明顯。
2? 國內的工業設計影響因素
首先,國內的工業設計領域人員的創新能力較低。卞要是因為西方發達國家的工業發展起步旱,所以明顯看出國內工業產業發展落后,和西方國家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而,國內關于工業設計的政策和理念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進而使得工業方而的創新能力無法有效增強,但國內工業生產力和生產量較為樂觀,所以不難看出已經逐步發展為一種新型行業矛后,對國內的工業產業發展產生消極的影響。所以行業內為盡快鏟除這一矛后,就要求國內工業的管理人員要將重視工業設計創新力的提升,力求培育出創新力強的全能型人才,保障后期所研發出的新型工業產品可以不斷應對工業產業的發展需求。與此同時,還可增強工業產業的生產技能和質量。
其次,我國的工業設計行業的起步和發展均較晚,地域之間的工業設計也存在很大的發展差異。我國改革開放之后逐步接觸到工業設計這一領域,所以工業設計的起步較晚,國內地區之間也存在發展差異的情況。沿海的廣東地區最旱開始發展工業設計,這是山于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環境較強,且國家當時頒發了系列政策扶持工業設計發展,因此廣東等地區的一線城市首先發展工業設計。由此工業設計領域開始受到國家和不同地區的重視,國內還為此成立中國工業設計發展協會,成立相關機構培養領域人才,對于工業設計在國內的發展而言,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最后,國內的品牌建設較為匾乏,產品銷量情況雖然樂觀但產值普遍偏低。國內許多企業為了擴大經濟效益展開生產活動,由于沒有個人品牌所以出現產量高、產值低的負增長情況。另一方而,國內工業設計在發展期間普遍存在創新力偏低的情況,許多產業沒有樹立個人企業品牌。例如國內的鐘表行,雖然產量很高,產量達世界總產量的80%,但產值很低,占世界的10%。與此相反,瑞士鐘表產量低于國內,占世界總產量的3%左右,但產值高達40%,這是由于瑞士的鐘表行業創造出工業設計的品牌效果。由此不難看出,國內工業設計還需針對增強品牌影響力方而努力。
3? 我國工業設計發展措施
3.1? 優化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環境
從工業設計產業進程分析,我國工業設計行業正處于規模化發展階段,隨著工業設計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影響愈加明顯,打造有益于工業設計行業發展的環境十分重要。
(1)打造科學、合理的政策環境。工業設計行業的政策環境包括工業設計扶持政策、工業設計推廣政策、工業設計公共服務政策等三個主題構成的公共配套政策。公共配套政策是引導工業設計行業良性、快速發展的機制保障。在當前產業成長的初期,明確、合理的政策規劃意義明顯。
(2)完善工業設計金融服務環境。工業設計行業的迅速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金融機構應通過開拓新的服務業務,例如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試點工作,增加工業設計機構融資途徑,使企業能夠有足夠資金用于設計創新,逐漸做大做強。
(3)搭建工業設計成果交易平臺。工業設計成果交易平臺的建立能夠在工業設計企業與制造業企業間建立互動、合作的渠道,大大提高設計成果轉化率,促進設計成果的產業化和市場化,進而推動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3.2? 建立設計創新網絡
工業設計行業所進行的設計驅動式創新,其知識主要來源于企業外部,包括設計機構、獨立設計師、藝術家、社會組織、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市場營銷人員、媒體、消費者等,這些主體被稱為設計創新的診釋者。這些診釋者的共同特征是他們都關注對產品內在意義的探索,他們散布于各行各業之中,彼此之間的互動交流都是非正式的、不可預測的,構成設計網絡。最著名的設計網絡存在于意大利北部地區,該地區匯集了許多世界著名的設計咨詢機構與設計師,也對外國年輕設計師有著莫大的吸引力,Verganti認為這一設計網絡的形成主要得益于當地制造業對設計的支持和理解,從而在整體上形成良好的設計文化氛圍,著名的“第三意大利工業區”就和意大利北部地設計網絡之間高度重合。
設計網絡是一種特殊的創新網絡,一方面能幫助企業認識到社會文化的發展趨勢,從而發掘出潛在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能幫助企業獲得更多產品解決方案領域的相關知識,從而實現功能的創造性組合。因此,建立設計創新網絡是推動我國工業設計行業發展的有力舉措。目前,我國創新網絡的主體主要是高校、科研機構、設計機構、企業等機構,這一合作網絡有助于推進科技創新,但不利于洞悉社會文化趨勢和市場需求走向。因此,我國應當對創新網絡加以改善,使其從科學的象牙塔中走出來,在關注科學性的同時提高對社會性的關注。創新網絡應逐步向設計創新網絡過渡,將社會學家、人類學家等診釋者納入網絡。此外,工業設計企業在與產業鏈下游的制造企業建立縱向聯系的同時,也應當注重與同類型企業橫向聯系的建立,通過研討會、交流會等非正式溝通途徑進行合作、交流,促進隱性知識的網絡中的流動,從而實現學習效應和知識溢出效應。
4? 結語
綜合上述所言,可以看出當前國內工業行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呈現出優勝劣汰的趨勢。因此,企業只有具有創新生產力、樹立強大品牌形象的意識才可在市場競爭中獲取一席之地;國家和政府要頒發政策鼓舞企業自主開展工業設計,培養自身成為競爭力高、優秀的工業設計發展企業,更好促進國內經濟體系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琪.我國工業設計發展影響因素及措施[J].工業設計,2016(8):43.
[2] 王維.我國工業設計發展影響因素與措施[J].教育,2016(12):162.
[3] 侯森瀚.國內工業設計創新現狀、存在問題與對策[J].工程技術:全文版, 2016(1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