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霞


【摘 要】 目的:分析在晚期肺癌患者護理中應用舒適護理模式的臨床價值。方法:納入本院收治的60例晚期肺癌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進行研究,并分別對兩組患者行常規護理與舒適護理,對護理后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在生活質量評分上,觀察組的評分高于對照組;在滿意率上,觀察組的總滿意率(93.33%)高于對照組(70.00%),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舒適護理模式可有效促進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質量水平的提高,從而增進醫患友誼,令患者滿意度獲得提升,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
晚期肺癌;舒適護理;生活質量
肺癌是一種以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為特點的惡性腫瘤,該病發病的癥狀不明顯,但是病情能在短時間內惡化,大部分的患者前往醫院就醫時病情已發展到晚期,錯過其治療的最佳時機[1]。有研究指出,絕大多數的晚期肺癌患者情緒上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悲觀、抑郁、焦慮等,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均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2]。舒適護理是一種從患者的角度出發,集整體化、個性化和舒適化等特點于一身的先進護理模式[3]。本研究對兩組晚期肺癌患者采用兩種不同的護理模式,通過觀察得出以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本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中選擇6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的入院時間均為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按隨機原則將60例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有男17例,女13例;年齡39~80歲,平均年齡為(62.27±6.42)歲;腺癌、鱗癌、腺鱗癌分別有9例、16例、5例。對照組有男16例,女14例;年齡37~81歲,平均年齡為(61.89±6.73)歲;腺癌、鱗癌、腺鱗癌分別有11例、15例、4例。納入標準:1)患者入院時接受相關臨床診斷和檢查后均確診為晚期肺癌患者;2)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心、肝、腎功能障礙疾病患者;2)精神病患者。通過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觀察對比發現,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對比分析。
1.2 方法
給予常規護理于對照組患者進行干預,通過健康教育、藥物護理、體征監測等常規措施進行干預,并重視對患者的病區管理,保持病房的干凈整潔。給予舒適護理模式于觀察組患者進行干預,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患者針對性的舒適護理進行干預:1)疼痛護理。晚期癌癥患者由于病情發展以及放化療等情況,身體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此時,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采用不同的護理措施來減輕疼痛。對于疼痛不是很強烈的患者,可通過音樂冥想法、呼吸放松法對患者的注意力進行轉移,使得患者盡可能地保持在放松的狀態,緩解其疼痛;若患者的疼痛較為強烈,則及時向主治醫生反映,給予鎮痛藥物緩解。2)咳嗽護理。晚期癌癥患者咳嗽癥狀加重,會出現持續性咳嗽、痰量增多等病癥,護理人員應該協助其進行霧化治療幫助排痰。若患者有咯血的情況,應及時給予止血藥;若出現大量咯血的現象,立即通知主治醫生并協助搶救。3)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的病情改善情況,協助患者家屬為其制定安全、合理的飲食方案。同時告知患者飲食上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不能食用辛辣的食物,不能吸煙、喝酒,少吃油膩的食物,以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等。4)心理護理。晚期癌癥患者情緒波動較大,會出現恐懼、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護理人員需要針對不同患者的心理情況對其進行疏導,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時要保持溫和的態度,減少對患者的刺激,盡量使患者的情緒保持穩定;鼓勵親朋好友探病,多陪伴患者,讓其感受到來自親友的支持,從而樹立生活的信心;注意與患者的溝通,了解其內心的想法及需求,令其建立信任感,從而提高治療的依從性。兩組患者的護理均持續2周。
1.3 觀察指標
1)護理干預后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評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2)統計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滿意度采用自擬護理滿意度量表進行調查,主要從護理人員的工作態度、工作質量及熟練程度進行評估,采用三級評分法,滿分為100分,分為不滿意(60分以下)、滿意(61~89分)及非常滿意(90~100)三個等級,總滿意度等于滿意與非常滿意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選用SPSS 20.0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運用(±s)對計量資料進行表示,采用t進行檢驗;運用百分數(%)對計數資料進行表示,采用χ2進行檢驗。若檢驗得出P<0.05,則表示兩組間差異顯著且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情況
如表1所示,在生活質量方面,觀察組與對照組之間的生理功能評分、情緒功能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和健康狀況評分均存在顯著性差異,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
如表2所示,在滿意度方面,觀察組與對照組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護理是臨床治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對于晚期肺癌患者來說,護理的優質程度會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產生直接的影響,與患者生活質量水平的高低緊密聯系。近年舒適護理模式也逐漸在晚期肺癌患者的臨床護理上得到廣泛應用,它是一種多途徑、多層次、全方位且針對性極強的護理模式[4]。晚期肺癌是患者與病魔最后的抗爭,此時患者身心都承受著極大的痛苦,這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舒適化護理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從患者的需求出發,結合患者的實際為其提供個性化及細致化護理,進而讓患者感受到舒適。該模式要求護理人員重視與患者的交流,深入了解患者的情況,從而才能站在患者的角度為其提供可以滿足其需求的護理措施,令其舒適度增加,緩解疾病所帶來的不適。通過給予患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雙重干預,舒適化護理讓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讓患者對護理人員產生更高的認同感,提高護理的總體滿意程度。護理人員針對晚期肺癌患者患者生理上出現的疼痛應該通過轉移其注意力來幫助緩解,必要時給予藥物改善癥狀;針對患者出現的咳嗽病癥應該協助進行霧化治療,幫助排痰,妥善處理突發情況并及時通知醫生等;針對患者的飲食,幫助安排飲食,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并提醒注意事項等;針對患者出現的多種負面情緒,除了必要的溝通和疏導外,還應該讓患者感受到盡可能多的關心和溫暖,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通過這一系列護理措施的干預,患者在生理層面和心理層面得到了舒適的照料和安撫。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和滿意度均比對照組高,且P<0.05,說明舒適護理模式不僅能促進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還有助于提高其滿意度。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模式不僅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達到更理想的護理效果,還可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提升,具有良好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孫廣宇,張帥,王悅,等.不同疼痛護理方法對98例晚期肺癌患者疼痛控制的影響[J].癌癥進展,2017,15(08):970-972.
[2] 佟銀俠,王平,李麗華,等.短期正念訓練在晚期肺癌患者護理中的作用[J].上海護理,2017,17(02):20-23.
[3] 甘海潔,李媛,趙昀,等.姑息照護模式對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7,34(05):795-798.
[4] 岳瑞清.持續護理干預對晚期肺癌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14):1712-1713.
[5] 王東艷,藺亞莉,趙妮霞.循證護理對晚期肺癌患者的疼痛護理效果及生活質量影響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6):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