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扁平化,中國越來越多的企業為適應國際形勢,增強自身競爭力,走出國門,走向國際化。而面對不同國家的經濟背景及行業發展情況,如何構建組織國際化企業管理,如何采用國際化戰略應對挑戰,使企業國際化,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加強與本土企業的競爭力,本文以萬向集團為例,從萬向集團國際化的發展歷程,發展模式及國際化戰略,以及當前形勢,來探討中國企業國際化發展。
關鍵詞:國際化戰略;五力分析;SWOT分析;企業管理
一、萬向集團
1.1萬向集團簡介
萬向集團始創于1969年,主要從事汽車零部件生產,1997年和1999年,萬向集團分別被列為國務院120家試點企業集團和520戶重點企業之一。
萬向從汽車零件做起,到部件,再到系統模塊供應,萬向以持續穩健的發展模式,不斷壯大,成為中國最大的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之一。
1.2企業愿景
萬向集團一直以“管理信息化、服務網絡化、發展品牌化、合作全球化、資本本土化”為目標,以成為一家擁有思想的現代公司為愿景,不斷發展壯大。并順應時代的發展,萬向集團除了零部件產業,旗下同時經營了萬向電動汽車、萬向錢潮、萬向美國、萬向資源、萬向財務、萬向德農、承德露露、遠洋漁業、德華木業等15家公司。
1.3企業地位
2010年萬向集團被中國共一萬經濟研究院評委中國制造業500強,排名第60位。機械業第15位,汽車行業第8位,汽車零部件第一位。
1.4國際化發展
面對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國際化趨勢,萬向緊跟國際步伐,從出口到成立海外公司再到后來的海外收購,萬向集團以創新敢為、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進入國際市場、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實行國外分公司本土化經營模式,逐步建立起自有的具有代表性的國際化跨國集團。
二、國內外行業市場現狀
汽車零部件產業是支撐汽車行業發展的基礎,十九世紀,隨著汽車行業的興起,汽車零部件產業也隨之成長發展起來。
2.1中國零部件行業的發展
我國汽車零部件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這一時期,新中國剛剛成立,所有行業處于百廢待興的局面,國內以農業重工業為主,最先成立了一批制造產,帶動中國整體經濟的發展,期間第一汽車制造廠1956年成立,標志著中國汽車行業的興起。隨著第一汽車制造廠的成立,南汽、二汽等制造廠相繼成立,中國迎來了我國第一次“汽車熱潮”。與此同時,汽車零部件企業為與整車市場配套,隨著市場需求建立起來。但因為當時零部件企業剛剛產生,生產能力較低,企業規模小,產品開發能力薄弱,導致零部件產品質量差、價格高,且通用性低,銷售市場有所限制。
1978年到90年代中期,中國零部件行業進入了第二階段,改革開放后,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國家制定了“三大、三小、二微”的生產格局,汽車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逐漸進入了供不應求的繁榮發展階段。同時,汽車零部件行業也隨著汽車行業的火熱,政府政策的支持及市場的需求,使得一大批零部件生產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零部件企業的過多,導致了市場過多飽和,許多零部件企業只能依賴于汽車廠而勉強生存。
90年代中期到現在,隨著生產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市場逐漸成熟有序的管理,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進入了第三階段,成熟發展階段。這幾年,隨著政策的鼓勵,國際市場的開放性,無論從生產技術、產品質量還是研發創新等能力上,我國零部件制造商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國外制造商的進入,我國生產水平及自主研發能力的增強,使得我國零部件行業迅速發展,以萬向為代表的一批零部件企業并憑借高質量、低價格的優勢,在國際市場占據一定優勢,越來越多的國際汽車企業與我國零部件企業合作進行采購。
2.2國際市場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國際汽車市場相比我國,發展較早且較為成熟,但由于汽車市場對汽車要求的不斷提高,國際汽車企業為降低成本,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對其零部件不再局限于本企業內部制作,二是通過全球比較,擇優進行采購,全球采購汽車零部件逐漸成為世界各大汽車企業的生產需求。這促使汽車零部件行業逐漸脫離汽車行業,作為一個獨立的產業進入市場進行發展。而中國低成本高質量的零部件產品逐漸取得國際汽車企業的青睞。但21世紀后,隨著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智能汽車、環保汽車等概念型汽車成為新一代汽車行業發展趨勢。隨之對零部件的要求也更加嚴格,高標準。能夠實現零部件的通用化、電子化、智能化、環保化,成為當今零部件企業的主要競爭力,區別于供應商,具有獨立研發能力及技術開發等全方位零部件企業,更具有競爭力。這對我國零部件企業面臨了新的挑戰。
2.3中國零部件企業面臨的挑戰
中國零部件企業面對國際市場的高要求、新需求,成本優勢已不再作為主要競爭優勢,增強自我研發能力成為我國企業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因此,通過收購、合并或合作等方式,收購國外企業,增強核心研發能力,提高自我競爭力,是我國企業走向國際化發展的新趨勢;。
三、萬向集團的國際化發展
3.1產品國際化
20世紀80年代,此時的萬向集團在國內已占有一席之地,成為全國僅有的三家萬向節定點專業生產廠商之一。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新時期,“走出去”的熱潮日益高漲。許多企業已不再僅滿足于國內市場,進入國際市場,成為各大企業的一個戰略目標。而萬向集團也不例外,國內汽車市場的局限性,使得萬向集團開始走向國際化道路。1984年,萬向集團為美國舍勒公司貼牌生產了第一批產品,實現了萬向集團走向國際化道路的第一步。
3.2企業人員國際化
1994年,萬向集團在美國芝加哥成立了萬向美國公司,負責萬向集團國際市場的建設與發展,海外分公司的成立是萬向集團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大大提高了萬向集團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萬向美國公司建立時,除了主要負責人倪頻是由萬向集團派駐美國,其余人員幾乎都是從當地雇傭。人員本土化及企業管理的本土化,都促進了萬向美國公司在美國行業市場的發展。并且通過萬向美國公司,方便了萬向集團海外業務的開展,后續幾年,萬向集團相繼與美國通用公司、福特、克萊斯特、大眾等公司簽訂供貨合同,成為這幾大世界汽車制造商的主要供應商,進一步開拓了海外市場,加快了萬向集團國際化道路的進展。
3.3資本走出去
萬向集團通過萬向美國公司的成立,打開了國際市場后,開始實施收購戰略,實現資本走出去。1997年萬向收購了英國AS公司,2000年為獲得更多海外客戶群,萬向收購了美國舍勒公司,2003年收購了美國洛克福特公司,獲得了克洛福特的技術資源,大大提升了萬向制造的速度,同時借助其品牌影響力及市場資源,進一步拓展了北美市場。2013年,萬向集團收購A123系統公司,不僅獲取了其新能源技術及專利產權,也使得萬向擁有了美國最具規模的動力電池生產基地,為萬向集團走向新能源領域奠定了基礎,也是萬向集團實現國際化道路的可持續發展一個重要里程碑。2014年萬向繼A123系統,以1.5億美元收購了Fisher,進入了新能源汽車領域,使得萬向從汽車零部件開始轉向整車市場。
四、萬向集團國際化過程分析
根據波特五力分析,從新進入者的威脅、替代威脅、購買者的議價能力、供應商的議價能力、現有競爭者等方面來看,萬向集團將出口作為打開國際市場的第一步,在新進入者威脅相對較小的情況下,進入國際市場,并依靠國內市場較強的供應商者議價能力,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而慢慢占據一定市場份額后,成立了海外分公司,負責集團海外業務及管理,并通過萬向美國公司不斷收購國外其他公司,借助收購公司的品牌影響力及市場占有率,來增強自身競爭力,提高購買者議價能力,逐漸擴展萬向集團的國際化道路。
五、萬向集團的國際化戰略
5.1國際化戰略的種類
萬向集團采取了多國中心戰略,指在統一的管理目標的指導下,根據東道國的實際情況進行組織生產和經營,海外子公司擁有較大的自主經營權。萬向美國公司雖屬于萬向集團的海外分公司,但他的人員及經營管理模式完全按照美國當地的模式進行經營,核心人員本土化、人力資源本土化、經營管理本土化、資本本土化等,正因為這種本土化的經營模式使得萬向美國公司能夠快速適應當地市場需求,市場反應迅速,促進了萬向美國公司在美國當地的發展。
5.2國際化戰略模式
中國企業國際化戰略模式通常分為四種,1)出口,將產品出口到國外;2)建立海外子公司,雖然成本較高,但控制程度大;3)并購國外企業,可以迅速進入市場,并可以借助品牌原有的影響力及客戶群,迅速提升企業競爭力,但成本較高,過程復雜;4)貼牌出口,即采購方提供品牌,國內制造商生產出產品,貼上標牌再出口國外,也稱“OEM”模式。由于國內勞動力密集,生產能力強,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企業通過“OEM”模式進入海外市場。
而萬向集團先后通過出口、建立海外子公司、海外并購以及反向“OEM”等戰略模式,逐步走上自己的國際化道路。
5.2.1反向“OEM”模式
反向“OEM”是指企業生產自己的產品,并由自己控制品牌的模式。在萬向的國際化戰略中,萬向集團不斷收購國外知名品牌汽配供應商,借助國外品牌的知名度及研發技術來提升自我競爭力,并且通過把產品轉移到國內生產,產后打上原來的品牌返銷國外市場的模式,利用國內低成本及大規模生產能力,借助原品牌已有的國外市場及客戶,高價返銷國外市場的營銷模式,這種反向“OEM”模式使得萬向獲取了高額利潤,創造出連年盈利的經營神話。
5.3萬向集團的國際化管理模式
5.3.1企業組織結構的國際化
萬向集團采用“雙總部”組織結構,即萬向集團主管國內市場業務,而萬向美國公司主管海外業務,萬向集團的這種雙重管理模式,使得萬向美國公司擁有了極大的自主經營權,較好的適應了當地市場,可以較快的根據當地市場情況及時做出反應,這種組織結構促進了萬向集團國際化的進展,有助于萬向集團借助海外本土資本進行收購等戰略的實施。
5.3.2企業管理的國際化
萬向集團的國際化不僅表現在公司業務的國際化發展中,在企業管理上也做到了國際化管理。萬向美國公司在人力資源、企業文化、管理結構、投資運營等模式完全以美國本土化的模式進行運營管理,雇傭當地人,核心管理層人員幾乎也以海外人員為主,這有助于萬向美國公司更好更容易的進入融入當地市場,以當地經營模式進行生產經營,較好較快的適應當地市場,提升與本土企業的競爭力。
5.4萬向企業國際化SWOT分析
優勢:一是萬向集團循序漸進的國際化戰略,為萬向集團國際化的發展積累了足夠的經驗;二是萬向集團擁有自己的制造廠,國內低成本的產品生產,使得萬向集團在國外市場占據了成本優勢;三是私營企業的性質,使得萬向集團在企業管理以及企業戰略規劃中,更加靈活自由,能夠迅速適應海外市場的發展。
劣勢:規模經濟不足,萬向集團主要產業集中于汽車零部件領域,市場局限性較大;企業品牌度不高,雖然萬向集團收購了不少國際知名品牌,但其自有品牌知名度不高,開拓市場主要借助收購品牌的影響力。
機會:國家政策的支持,“一帶一路”以及多邊貿易體制等政策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創造了許多條件和機會;中國自主研發技術及創新能力日新月異。
威脅: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國際化環境的不確定性;當地文化差異;當地政府可能存在的障礙性條件;當地市場的排他性;競爭對手的反擊等。
這些機會與威脅不僅是萬向集團所面臨的,也是大部分中國企業國際化過程中所面臨的。但即使面臨挑戰,也不會阻礙中國企業走出去,走向國際化的決心,如今中國市場作為全世界主要經濟市場之一,中國企業也不斷出現在國際市場中,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不僅在海外設立分公司,同時還在海外市場上市,中國的技術與產品不斷刷新外國人對中國的認知,共享產品的出現,移動支付方式的普及,讓外國人驚嘆,而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戰略,也逐漸將這些創造帶向國外,使國外不再僅僅是中國制造,更多的是中國創造。
參考文獻:
[1]從萬向集團視角看中國企業國際化模式[OL].
[2]蘇靖.國際化與浙江制造企業競爭力壓出[D].2007.
[3]秦遠建,楊燚.中國汽車工業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企業發展模式分析[J].汽車工業研究.2001.
[4]周常寶.萬向集團的國際化擴張之路[J].企業管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