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寶實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高中美術教學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成為了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課程之一。本文首先簡要分析了多元化教學方式的意義和目標,然后結合實際教學案例,研究了高中美術教學的多元化策略應用,希望能以此為廣大美術教師提供參考和啟發(fā)。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學;多元化;情境創(chuàng)設
由于在過去對美術課程重視不足,高中美術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時,經常會采用填鴨式的方法,向學生單純地講授美術知識,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且無益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而面對當前新課改的趨勢,美術教師應當把多元化策略融入到課堂之中,充分利用身邊的教學資源,設計合理的教學流程及方法,貫徹素質教育理念,以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多元化教學方式的意義和目標分析
在以往的美術教學中,相應的課程目標設置還顯得較為單一和片面,只是注重學生的認知領域拓展,卻沒有將多元化的理念融入其中。在高中階段的美術教學中,該問題表現得尤其突出。因為高中屬于十分關鍵的學習時期,大多數教師和學生均會把重心放在對高考科目的準備與復習上,于是便忽略了美術學科的學習。實際上,這樣的教學模式同多元化教學理念是不相符合的。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相關教育工作者應當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及目標,制定出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在高中美術教材中,時常會涉及到以繪畫技巧為核心的目標及內容,比如空間表現之類。對此,教師在教學時通常是讓學生進行線條練習,顯得比較枯燥乏味,學生也很容易對美術學習喪失興趣。而高中美術教學是對學生展開美育的一大關鍵渠道,其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及文化素養(yǎng)而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要積極采用多元化策略,實現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
二、高中美術教學的多元化策略應用研究
(一)突出多元化的教學流程
在開展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時,教師通常會對教學流程進行弱化,一味強調學生的學習結果。這便屬于“重結果輕過程”的表現,容易削弱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要轉變以往的思想觀念,采用多元化教學流程,在過程與結果之間搭建起平衡的橋梁。不能僅僅向學生講解、灌輸美術知識,還應關注到每位學生的學習經過,把握學生的美術感受能力以及文化素養(yǎng)等多方面的轉變。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向學生傳遞“過程訊息”。例如教師提問學生:“這堂課我們一起欣賞了《父親》這幅作品,請問你們有什么感受?聯想到了什么?”之后還可以和學生交流互動,開展“你畫我猜”的游戲,以此方式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意識和繪畫能力。此外,要進一步落實教學流程的多元化,教師還需不斷鼓勵學生,讓其在鑒賞或是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時,參與合作為主的體驗式學習活動,將學生按小組劃分出來,共同完成美術學習任務。如此一來,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美術素養(yǎng)都會得到提升。
(二)打造多元化的教學環(huán)境
對于現代化素質教育而言,若教師仍把教學活動局限于課堂上,則無疑等于給學生套上了“枷鎖”,禁錮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對此,教師必須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自由空間,打造出多元化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放飛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其學習熱情。在教育改革逐步深入的背景下,教學氛圍及環(huán)境的重要性不斷被凸顯出來。作為高中美術教師,就應當對這部分社會文化資源進行充分、妥善的運用,把美術課堂拓展到學生的生活乃至于社會、自然當中,實現教學環(huán)境的多元化發(fā)展。這樣才能讓學生獨立自主地追求美、體驗美,并在藝術的海洋中暢游。在實踐操作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跳脫出教材的束縛,全面體現出地域性教學資源的作用,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之上,把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美術素材導入到課堂內,并糅合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藝術,確保傳統(tǒng)文化能得以傳承和發(fā)揚下去。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實現教學方法的多元化,教師可以從如下方面開展。第一,討論教學法。美術這門學科與理科課程不同,其著重突出感性教學,因此教師需要強化教學方法的討論性,讓課堂教學顯得更加靈活。在實際教學時,應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討論活動中,勇敢地說出自己的看法。比如講到山水畫時,就可以鼓勵學生從歷史、人文等角度出發(fā),闡述自己的觀點,或是結合自身的旅游經歷與同學交流溝通,使課堂氛圍顯得更加活躍,同時拓展學生的眼界和思維。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合作意識、分析能力、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等都可得到提高,同時還能體現出學生之間的協作水平。
第二,實踐教學法。以往教師開展高中美術教學時,會比較側重于理論講解方面,教學氛圍顯得較為死板,引不起學生的興致,且學生也很難切實體會到作品中的內涵。因此,教師應當積極采用實踐教學法,在教學中融入當地的一些特色,比如傳統(tǒng)手工藝品或是古建筑等,讓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了解更多傳統(tǒng)文化。與此同時,還可以給學生介紹所在城市的歷史和發(fā)展進程,挖掘出學生對于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在確保學生吸收美術知識的同時促進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每座城市均有其獨一無二的文化特點,教師要把握好這些特點并加以利用,強化美術教學的實踐性,讓學生把更多時間用到實踐學習中來。
第三,情境創(chuàng)設法。對于該方法的運用,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了解和探究,綜合考慮校內外的不同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出和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情境。聯系教學內容,教師可設計一些問題情境或是模擬情境等,將美術學科的情感性直觀地表現出來。教師還可利用與美術教學內容有關的視頻或音頻資料,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欣賞,給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情境,并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般體會到美術作品的魅力所在。通過此方式,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美術感受力,營造出適宜的教學氛圍,并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讓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得以提高。
三、結束語
在如今的教學領域中,多元化教學策略已得到了愈來愈廣泛的應用,對于高中美術教學而言亦是如此。作為高中美術教師,應當要積極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多元化的教學流程,為學生打造多元化的教學環(huán)境,并著重采用討論法、實踐法、情境創(chuàng)設法等多元化教學方法,促使高中美術教學朝著更好的方向邁進。
參考文獻:
[1]唐冉.高中美術教學多元化策略的分析[J].現代交際,2018(23):229+228.
[2]江艷露.高中美術教學多元化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8(20):172.
[3]明磊.淺析高中美術教學多元化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26):198-199.
[4]袁光明.高中美術教學多元化策略的分析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1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