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
摘 要:教學模式可認為是由一系列較為成熟、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所構成的集合,其是構建在一定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基礎之上的。隨著計算機、互聯網、移動通信的飛速發展,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這也促使了教學模式的不斷發展與變革。為此,文章將圍繞信息化環境下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轉變方面展開詳細分析。
關鍵詞:信息化環境;教學方法;教學模式
引言: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對傳統教學模式所帶來的巨大沖擊,促使我們要對教學模式的轉變有更多思考。文章針對信息化環境下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轉變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給相關人士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
一、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模式研究
(一)基于移動學習的教學方式
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無線網絡已成為了當代大學生的標準裝備。這些移動終端在為學生提供娛樂、視頻、游戲功能的同時,也在大量的蠶食著他們的學習時間和精力。如果也能在移動終端上開展教學活動的話,這勢必能獲得學生的青睞和喜歡。在這一背景下來開展基于移動學習的教學方式,就顯得十分有意義了。移動學習是移動技術在教育領域中應用,所催生的一種嶄新的學習模式。其特點是:學習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移動終端設備來獲取學習資源,進行交流和學習。如果再將這樣的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結合的話,就構成了一種全新的O2O(線上-線下)模式。目前,基于移動學習的教學方式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國內,都還處于一個剛剛起步的階段,但已經受到了學生們的普遍歡迎。國內外比較著名的移動學習資源有可汗學院、TED、新浪公開課、網易公開課等。如今數以萬計的學生,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通過移動終端來觀看學習視頻。移動學習現在所面臨的一大問題還是在于資源的不豐富。雖然已經有了很多優秀的視頻,但還是遠遠不能滿足大學不同專業的教學需求,所以高校教師今后工作的一大任務就是要開發出能夠適應教學要求的教學視頻、微課程等資源。同時,教師也可以嘗試通過移動學習來進行教學改革。
(二)基于云計算的教學方式
“云計算”是現今比較熱門的詞匯,也是備受推崇的一種信息技術。所謂云計算教學方式是將所有的教學資源集中到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教學資源能夠統一管理調配,能充分發揮出最大的靈活性和可利用性,最終資源是以服務的形式提供給用戶的。這一“云”的建立可以解決我國教育資源分布嚴重不平衡的問題,讓身處教育欠發達地區的學生也擁有了,同發達地區一樣的教育資源。云計算的教學方式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移動學習,也讓終生學習成為可能。
(三)基于協同管理的教學方式
基于協同管理的教學方式體現為以下三個方面的思想:一是由于高校教學過程之中存在著大量相互聯系的信息,學生要獲取有用的信息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而協同管理正好能讓各種分散、不規則的信息整合成為一張“信息網”,學生就可以自如的在這張信息網中獲取信息;二是,教學過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學生是這一過程能夠正常運行的關鍵部件,任何一個部件的問題都會對教學效果造成影響。協同管理能夠時刻監測每個學生的動態,對各個教學環節進行統籌管理,保證每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同步運行;再者,協同管理還能將教學中的人力、物力、信息進行資源整合,通過網狀信息和關聯過程在協同環境中實現資源的協調和優化。總之,基于協同管理的教學方式就是要實現教學信息的協同、教學過程的協調和教學資源的協調,充分發揮出高校的“戰斗力”。
二、信息化教學方法
(一)講授+討論+自主學習
在信息化環境下采用講授教學法,教師事先準備好講授的材料,這些材料通常是以多媒體信息方式呈現,包括文本、圖形、聲音,甚至還有一些視頻內容。它們以超文本的方式組織,并存儲在資源服務器上。教師在上課時隨時調用資源服務器中的內容,通過大屏幕給學生講授知識,圖文并茂,聲像具佳。信息化環境下的講授教學法優點是學習情景的真實性較強,課堂氣氛較好。學習的過程離不開討論,在傳統的教學中,我們只能局限在一個范圍內,但在信息化環境下卻可以不受空間、時間限制,和全球的學者進行討論。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上討論方式越來越多,且越來越先進,如:BBS(電子公告系統)、QQ、各類聊天室。課程在需要討論時,教師、學生可以一起進入“聊天室”進行知識問答、專題探討等。學生在聊天過程思維得到發展,技能得到培養,并且學習了新的知識。信息化環境下的討論學習法優點是打破地域限制、人員限制,但應防止偏離學習目標的要求。課程教學單靠教師課堂講解是遠遠不夠的,為了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必須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而信息化環境能為學生提供這樣一個平臺,如:建立一個相關課程網站,內容盡量豐富多彩,能夠滿足學生課后學習的各種需要。這樣學生就可以隨時下載需要的學習資源進行復習,也可以進行練習題自測檢測學習效果。信息化環境下自主學習法優點是學生可以利用網絡結合自身特點學習,但教師應該給學生提出明確的任務和要求,防止學生在網絡海洋中迷失自我[1]。
(二)虛擬教學+虛擬實驗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學方法已出現重大的變革,信息技術環境為我們提供了在虛擬教室進行虛擬教學,在虛擬實驗實驗室中進行虛擬實驗。虛擬教室是指在計算機網絡上利用多媒體通訊技術構造的學習環境,允許身處異地的教師和學生互相聽得著看得見,不但可以利用實時通訊功能實現傳統物理教室中所能進行的大多數教學活動,還能利用異步通訊功能實現前所未有的教學活動,如異步輔導、異步討論等。在虛擬教室上課的教師可在網上演示教學、分發講義、回答問題、安排練習、傳送消息、宣布考試日期、舉行測試、指定作業、收集作業、評分、分析成績,甚至于追查某個學生的出席率與學習進度等;學生除了可在網絡上快捷簡便地讀取內容外,還可提出學習上的疑問、自由討論、呈交作業和參加測試等。總的來說,“虛擬教室”為教學雙方提供了無需親臨教室現場,也可進行教學活動的機會,省卻了許多時間與體力上來回奔波之苦。除了教學外,師生還可以在在線學習的同時,利用網絡即刻獲取相關的參考資料,增進了學習興趣與效果。虛擬實驗,一般指的是使用某種信息技術手段模仿某種虛擬的實驗場景,我們以它作為橋梁,克服資源、時間、人力等自然條件方面的局限,將真實世界中發生的實踐經驗與想象空間相聯結,增長我們的認知經驗,拓展我們對世界的認識。隨著虛擬實驗技術的成熟,人們開始認識到虛擬實驗室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價值,它除了可以輔助高校的科研工作,在實驗教學方面也具有如利用率高,易維護等諸多優點。近年來,國內的許多高校都根據自身科研和教學的需求建立了一些虛擬實驗室。
結論:
簡而言之,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既是對傳統教學的繼承,同時也是對技術環境下教學新模式探索與建構過程,是將各類教學模式的結構成分與技術應用條件之間的“整合”過程;信息技術為教學模式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工具以及交流與合作平臺。為此,文章對信息化環境下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轉變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給相關人士提供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苑永波.信息化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比較[J].中國電化教育,2015,(8)
[2]祝智庭.現代教育技術——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3]張玉梅.信息化環境下思想政治教學模式的轉變及特點[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2):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