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韶斌 徐 敏 李默涵 王永龍
(1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 河北 張家口 075000;2張家口沃鴻飛創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 張家口 075000)
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電商平臺建設高速發展,淘寶網、京東商城、阿里巴巴、蘇寧易購、天貓等等數千家購物平臺正在改變著國人的消費方式。購物方式的改變得益于我國智能手機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電子商務平臺的極速發展。如此發達的電商平臺,為何在張家口壩上地區農戶中沒有被充分利用呢?我們認為要讓電商在脫貧攻堅方面起到更大作用,應向便利化和簡單化發展。
目前張家口市各縣區都發展了一定規模的農村電商,但是在壩上地區仍然存在大部分農民生產的農產品附加值不高,產品銷售渠道窄、短、難等現象。通過調研我們認為:雖然電商就是通過網絡銷售,只要把產品放到網上來銷售就算加入了電商,說起來簡單,但過程比較繁雜,比如要加入某個平臺是否有門檻、是否被準入、如何加入等等,這些問題對于農民來講既繁瑣也難懂,導致農民覺得這些電商平臺高大上,不去使用。
2.1 發展設想。現在農民包括六七十歲的老人大部分都有智能手機并能熟練使用微信,有如此堅實的群眾基礎,何不建立一個免費的微信平臺,無門檻準入,只要農戶將自家的農產品拍照發到朋友圈,就能相互交易,進而實現地方特色農產品的網上交易,推動特色扶貧產業,振興鄉村經濟。
2.2 具體做法。通過收集當地特色農產品信息,如蔚州糊糊面(中國咖啡)、蔚州貢米、涼粉、木瓜杏、豆腐干、黃糕、壩上莜面、亞麻油、土豆、有機蔬菜、葡萄、草莓、海棠、久保桃、蘋果、熏肉、牛羊肉甚至家庭農戶自制的特色農產品,建設具有地區特色的農產品網上產業化推廣平臺,認定基礎農戶為商家,讓農戶在互聯網上售賣自家的特色農產品,免費為農戶提供互聯網直銷推廣平臺,減去中間商家,直接面對消費者,降低中間成本。農戶通過互聯網平臺,不但很好地解決了農民種出的農產品和自制特色農產品賣出難的問題,提高了農民收入,創新了農民就地就業渠道,同時還推進了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助推電商扶貧走進尋常農家,幫助越來越多的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并助推地方特色產業發展,促進農村特色產品產業化發展;農產品網上消費平臺還為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低成本、特色鮮明、風味正宗的安全食品,推動了鄉村旅游,弘揚了地方特色文化。
2.3 互聯網+農業的帶動作用。此設想如實現并能推廣至全市各縣鄉村,將促進農產品就地消化,如產品的銷售成形,將預示著特色產品極大的受到群眾的喜愛,通過推選平臺的優秀產品,將農村原產地進行產業化批量加工、包裝,促進農民就地就業,扶持農村優質特色產業,帶動農村經濟,同時讓外地游客可以享受到本地各種特色農產品的物美價廉,感受信息時代的便利,讓千家萬戶享受到互聯網帶來的好處,就奧運城市張家口來說,此平臺建設將對該地旅游、經濟、文化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互聯網+農業”這種新型農業產銷平臺建設是伴隨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以及農民現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內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和轉型進程,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我們通過對這個設想認真思考,確立了 《用“互聯網+農業”構建新型農業產銷體系研究》的課題,已被張家口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立項,這也是我們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和 《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的初探。我們相信,通過大家共同努力,將農戶最原始的信息公開化、交易簡易化,一定會對張家口壩上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起到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