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文江 呂軍海 董志平 李萬貴 李軍英 孫志云 張光耀
(1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農業信息與經濟研究所 河北 石家莊 050051;2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谷子研究所 河北石家莊 050021;3河北省農林科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小麥條銹病是由條形桿銹菌侵染小麥葉片引起的真菌病害,是世界范圍內最重要的小麥病害之一,我國是小麥條銹病發生面積最大、損失最重的國家。

小麥條銹病自小麥出苗至成熟都有可能會發生,危害的主要部位是葉片,其次是葉鞘、莖稈,也侵染穗部、穎殼和芒等組織。小麥苗期受害,葉片上產生鮮黃色斑點。成株期剛發病時,在葉片的正面形成很多鮮黃色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中產生大量鮮黃的粉末,即夏孢子。夏孢子堆多為小長條形,與葉脈平行排列成行,呈虛線狀。發病后期葉片表皮破裂,出現銹色粉狀物,最后葉片干枯死亡。條銹病發生嚴重時也會危害到穗部,受害麥穗、穎殼和芒上有黃色病斑,嚴重時整個麥穗呈現出黃色,小穗變為黃粉包。

小麥一生有12~15個葉片,根據葉片著生部位不同,分為近根葉和莖生葉。近根葉著生在分蘗節上,也就是從出苗到起身期長出的葉片,它們制造的營養物質主要供給幼苗分蘗和發根,起著壯苗、壯株的作用;莖生葉是指著生在伸長的莖節上的葉片,其中,從起身期到拔節中期長出的葉片稱為中部葉片,中部葉片的光合產物主要供給莖稈伸長;在拔節后期至挑旗期長出的倒二葉和旗葉叫做上部葉片,上部葉片的光合產物主要供給穎花發育,減少不孕小花,增加結實粒數。研究表明,旗葉和倒二葉的相對光合作用最大,旗葉占全株光合作用能力的1/3,倒二葉占1/4。
小麥條銹病多發生在挑旗期前后,受害較重的葉片主要是旗葉和倒二葉,這兩片葉受害后,它們的光合作用就會減弱,甚至喪失光合作用,使得流向麥穗的光合產物減少,從而影響籽粒灌漿。這就是條銹病發生后麥穗出現秕?;蛘邿o籽粒的原因。

一般來說,春季流行區產生的條銹菌夏孢子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隨著氣溫升高,從春季流行區隨氣流飛往越夏易變區,侵染繁殖。在當年10下旬到11月中下旬,夏孢子又隨氣流由西向東飛往冬季繁殖區,侵染秋苗后,以菌絲形式潛育在無癥狀或有癥狀的葉片中,平均溫度下降至1℃~2℃,開始越冬,到翌年早春平均溫度回升至2℃~3℃結束越冬的過程,4月前后,夏孢子自南向北由冬繁區傳至春季流行區侵染爆發。
在春季流行區,如果春季降雨少,長時間處于無雨、無露的干旱情況,不利于夏孢子萌發入侵,條銹病發病就輕。相反,如果春季結露、降霧、下雨等低溫潮濕天氣多,就有利于夏孢子萌發入侵,條銹病就會爆發流行;這就是個別年份小麥條銹病大爆發的原因。

4.1 越夏易變區。越夏易變區是全國小麥條銹病綜合治理的重中之重。這個區域主要是采取“兩種兩種”技術防治體系?!皟煞N”是指選用抗銹病良種和藥劑拌種,也就是在這個區域內有意識地種植具有不同抗條銹病基因的中梁系、蘭天系等小麥品種,抑制病菌變異。對于苗期感病、成株期抗病的小麥品種比如中梁26號、蘭天17號等,秋季播種時按種子重量0.03%的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進行藥劑拌種,預防小麥條銹菌的侵染?!皟煞N”指退麥改種和適期晚種,就是在小麥條銹病核心菌源區擴種玉米、馬鈴薯、油葵等高經濟效益作物,壓縮小麥種植面積,并在小麥播種適期范圍內盡量晚播。
4.2 冬季繁殖區。冬季繁殖區是降低全國小麥條銹病大面積流行強度的關鍵治理區域。小麥條銹菌在這個區域可以不斷繁殖和危害秋苗,主要的防治措施是選用抗病品種和化學藥劑防控。選用的抗病品種應具有全生育期都抗條銹病的特性,并對種子進行藥劑拌種。具體選用什么樣的品種和拌種藥劑可咨詢當地農技專家。晚秋和早春根據病情監測和發生發展情況,實時防控,一般采取“帶藥偵查、打點保面”的防治措施,防止病害擴散蔓延。
4.3 春季流行區。春季流行區是春、夏季小麥條銹病防控的重點。防治的主要技術措施,仍然是選用抗病品種和藥劑防控。抗病品種除了選用全生育期抗條銹病的品種外,還可以選用成株期抗性小麥條銹病的品種。藥劑防控是根據病害中短期監測預報,在小麥拔節期明顯見病或孕穗至抽穗期病葉率達到5%時進行化學統防統治,具體的防治時間、藥劑用量根據當地植保專家的指導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