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彥麗 王立平 鄭富

摘要:電影心理劇是指運用電影劇本創作要點,包括明確劇本創作動機、劇本選材科學性、深度刻畫角色形象、合理制定框架線索等,結合心理劇的要素及創作流程,對表演者及觀察者內心深層情感造成極大沖擊力的戲劇治療方法。
關鍵詞:生命教育 心理劇 電影劇本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 (2019) 14-0020-02
心理劇( Psychodrama)是團體心理治療方法之一,目前在我國中小學所常見的形式為校園心理劇(也被稱為學校心理情景劇),雖然借鑒了一些心理劇的理論和技術,并有其獨特的涵義,但對于受眾的感染力卻不足。為了更好地發揮心理劇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本研究試圖結合心理劇與微電影創作元素,加大對參與學生及觀眾的感染力。
一、校園心理劇與電影心理劇的區別
心理劇( psychodrama)是一種特殊的戲劇治療,根據Dayton (1994)為心理劇下的定義是:“心理劇是一種治療方法,是隨著人們進入他們的內在現實,讓他們描述、并以他們看到的情形去運作。透過戲劇行動,做心理劇的人將長期埋藏的情境帶到表而,以釋放情緒壓力,他通過分享、支持與接納創造一個能掌控的環境,然后讓心靈自然療愈的力量和情緒上的自我繼續運作。”[1]
校園心理劇(本文所指的是中小學校園心理劇)所指的是,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感受到的各種心理問題和應對方式在一定的場所和群體中進行表演和討論。校園心理劇的結構包括明確心理問題、解決心理問題和分享討論三部分內容。通過校園心理劇的編寫、表演、觀看、討論和思考,會使所有參與者意識到有關的心理問題極其解決的重要性,學會解決各種心理問題。[2]
電影心理劇所指的是,運用電影的劇本創作要點,包含明確劇本創作動機、劇本選材科學性、深度刻畫角色形象、合理制定框架線索[3]等,結合心理劇的要素及創作流程,造成對表演者及觀察者都具有極大內心深層情感沖擊力的一種戲劇治療方法。
二、電影心理劇的實踐探索
電影心理劇的開展,涉及諸多方而,下而以筆者在保定市保師附校中學部進行實踐經驗分述如下:
(一)實踐形式
為了達到較為深入的效果,筆者采用科學調研、課堂授課、劇組競賽等方法,在初一年級開展心理劇活動,以解決初一學生入學適應性問題為核心目標進行授課。
(二)實踐過程
1.搜集問題
初一開學時,隨機抽取四個班,每班6位家長,共36人進行開放訪談。依據初一新生常見適應性問題,分為自我適應問題(50% - 60%初一新生不適應初中的學習和生活)、學習適應問題(70%初一新生認識到小學的學習方法不適應初中的學習)、人際適應問題(20%初一新生因為與初中同學關系而感到煩惱)、生活適應問題( 29. 2%初一新生認為自己不能融入初中的生活節奏)[4]等四類問題,進行問題設計并訪談,發現訪談結果與預期問題結果大致相同,例如“放學后著急寫作業,不是把當天的內容復習一遍,像是應付任務一樣的,不求質量寫完就拉倒”“跟老師關系挺好,但是不太敢主動跟老師說話”。
2.分析問題
根據訪談內容分析,發現家長主的困惑聚焦在:不知道如何告訴孩子初中生活與小學生活有何不同、不知道如何讓孩子適應初中大量增加的學習任務及作業、不知道如何教導孩子而對校園欺凌、不知道如何處理與孩子的親子關系等問題上。許多家長普遍反映出對孩子上初一后,無所適從的焦慮,終日與孩子關系處在劍拔弩張的狀況。
3.課程設計
圍繞調研結果,將本學期授課重點定在解決問題為主,在五堂課的過程中,進行如下的設計:
4.進行授課
由于心理劇不屬于文化課,普遍不受到學生們重視。為了最大化地調動學生在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有深層次的觸動。筆者在課堂的整體設計中,重點是讓學生“主動的、全程的”學會電影心理劇中的每一個角色,并了解到不同角色的心路歷程,以更好地與父母、老師、同學進行換位思考,進而能有深層的啟發。
5.小組展示
在18個初一班級中,每班都有3-4個心理劇小組,在一個學期的時間內,進行綜合評選,包含各劇組的主動性、劇本是否符合要求、演出是否規范、選題是否貼近主線、劇本創新性等標準,每班選一組最優劇組,進行心理劇的視頻錄制,包含所有演員說出自己在拍攝中所受的啟發。
6.全而影響
雖然時間有限,無法使所有劇組都能進行視頻錄制,但為使電影心理劇活動達到最大影響,筆者采取二個措施,一是選出不同主題的優秀心理劇,包含校園欺凌主題、學習壓力主題(媽媽,我不笨)、親子溝通主題(媽媽請你相信我)、自我適應主題(小明穿越記)等。給予全校每位同學在學期末進行觀看,并寫下自己的收獲、建議,以增加深度參與者;二是在未公演的演員中,讓學生自愿報名,寫出收獲,并找出收獲較大者,在訪談核實后,進行說明,以讓更多的學生能達到深入參與。
三、買踐電影心理劇的意義及反思
電影心理劇的實踐,其實正是潛移默化的過程,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身分進行了轉換。例如,從媽媽的角度看自己的胡鬧、從同學的角度看被欺負的人、從未來的角度看現在的自己,等等。筆者發現學生能夠以較輕松的方式去而對不愿正視的問題,并從中得到啟發。巨大的效果,代表著電影心理劇的推行,需要多個環節的合力,包含了學生的理解、家長的態度、學校的支持、班主任的促進等。正所謂“效果愈大、付出愈多”。可見,除了授課教師、過程及內容對學生學習過程產生一定的影響之外,還應考慮學生的“間接因素”影響,并最大的將這些影響轉換為正而的影響。這是本研究尚未考慮的問題,還有待未來的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李幫瓊,心理劇 有效的學校團體心理咨詢方式[J]教學與管理,200794):1.
[2]周國蹈,中小學校園心理劇探析[J]現代教育科學,2007(4)
[3]趙國宏淺談電影劇本中的創作要點[J]藝術科技.
[4]周海燕,初一新生入學適應常見問題及有效對策研究[J]教海探航,2015(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