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南
摘要:實現社會責任目標、積極維護相關者的權益、提升社會效益,是改革背景下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而河北省上市公司更是直面產業升級和環境保護的壓力。現從河北省上市公司社會責任組織體系與規劃和報告披露兩個主要層面分析其發展現狀,指出存在的問題,最后為河北省社會責任發展提出制度層面的建議。
關鍵詞: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制度建議
中圖分類號:F270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9)09-0144-02
一、相關研究理論
(一)利益相關者理論
利益相關者理論拓寬了企業經營管理“股東利益最大化”目標,企業經營在反映受托責任、維護股東權利的同時,更應關注企業的債權人、顧客、員工、政府機構、社區的利益,追求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利益。 這就要求企業在信息披露時必須考慮各個利益相關者的要求,除了披露利潤等會計信息外,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必不可少。
(二)可持續發展理論
“可持續發展”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主要方針,要求企業要重視社會、生態的協調發展。作為承當經濟和社會本能機能的企業,必須承當必然的社會責任。 堅持以人為本,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公益事業,只有履行了社會責任,企業和社會才可能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信號傳遞理論
由于信息不對稱,外部使用者不可能完全了解企業的真實狀況,進而影響其決策行為,而內部管理者具有一定的信息優勢,為幫助企業良好發展,會有更強的意愿將企業業績良好的信息傳遞給市場和外部人。企業自愿披露社會責任信息,其實就是向市場及利益相關者傳遞一種重要信號,借此提高企業的聲譽。
(四)制度同行理論
制度同行理論主要解釋了組織之間為了獲取制度合法性而出現的組織同質化和趨同現象。制度壓力是影響我國企業責任信息披露意愿和質量的本質根源,公司規模、經營業績、股權性質、行業屬性、公司治理等公司特征反映了不同企業應對制度壓力的容納能力和處理能力。
二、社會責任建設現狀
(一)樣本與數據來源
本文以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河北省上市公司為樣本,剔除主業為金融業和上市地點為境外的企業,共包含54家上市公司。主要查閱了54家樣本公司2015—2017年的年度財報、社會責任報告、公司官網信息,巨潮資訊、證券時報相關財經媒體的報道,重點收集處理社會責任相關信息。
(二)具體內容分析
1.責任體系與規劃。河北省上市公司設置官網社會責任專欄和有社會責任規劃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到2017年分別增長到44.44%、42.59%,接近一半的數量,而社會責任組織體系建設則相對落后,數值比例一直在20%上下徘徊。可以得出,上市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建設與規劃意識在提高,但是社會責任組織體系的建立沒有落實到位。
2.官網專欄。據統計,2017年設置官網社會責任專欄的公司有24家,其專欄大致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公布社會責任理念思路和途徑成果,共15家;二是公布企業社會責任相關新聞,共3家;三是公布社會責任報告,共6家。通過分析發現,上市公司官網專欄的比例不足一半;專欄涵蓋的內容過于片面化和形式化,反映不及時不到位,不能為股東、員工、政府等利益相關者提供專業、準確的財務數據信息和其他相關信息。
3.報告披露內容。社會責任報告披露基本體現為兩種方式:年報披露和單獨披露社會責任報告。采用年報披露的上市公司共39家,其中年報披露篇幅小于1頁的為22家,所占比例為40.74%,并且發現這22家公布的關于社會責任實質性內容幾乎沒有;不足兩頁的為8家,所占比例為14.81%,這8家企業在年報中披露的社會責任相關內容主要是一些管理規定和理念制度的泛泛性陳述;年報中披露社會責任的剩余9家企業,除了披露一般性制度規定外,另對具體措施和實際成果進行了簡單披露。而采用單獨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上市公司共有15家,如下表所示,它們在社會責任披露上較為全面、詳盡,深入,能全面如實反映公司社會責任建設的情況,基本滿足相關者的需求。從河北省54家上市公司這一整體來看,上市公司披露的程度層次不齊,詳盡不一,差距較大。
4.定期披露與鑒證。河北省定期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上市公司為15家,如下表所示。在這15家企業中,經第三方鑒證僅為冀中能源和華夏幸福兩家,而此中絕大部分是未鑒證的,這些企業披露的社會責任信息的可靠性難以獲得保證。
三、社會責任建設現存問題
(一)社會責任組織體系不健全
絕大部分上市公司在社會責任體系設立上流于表面,沒有建立相關的責任小組和部門,并且主要責任人缺失,公司董事長只是履行宣告承諾之責。從上市公司的議事日程來看,上市公司未能將社會責任納入企業的發展戰略之中,并確認相關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另外,上市公司缺乏長期有效的社會責任實施項目,缺少與經濟目標的合理配比,在公益和捐贈實踐上,臨時性、隨意性突出,沒有為社會責任目標留有合理的盈余預算。
(二)披露內容和形式過于單一
從上市公司官網和相關報告來看,在披露形式上缺乏圖片、案例的支撐,宣傳色彩濃厚,缺乏實質性內容。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披露偏向文字性的描述,大多數公司只是籠統的敘述一些相關的制度,至于制度是如何實施的,具體實施成效怎樣很少提及,缺乏縱向深入的分析。在披露指標上,單方面眷顧關注股東的利益,而對其他利益相關者重視的指標披露則相對貧乏。
(三)披露報告缺少第三方鑒證
我國現有社會責任披露標準由政府、行業組織和研究機構三大主體發布,種類繁多,河北省上市公司參考的標準往往不統一,造成披露的報告結構各異,可比性差。另外,河北省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缺乏鑒證,大部分為經營管理的自說自話,其一缺少專業第三方的正式審驗,其二缺少利益相關者的第三方意見。
(四)選擇性披露
2017年在單獨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15家上市公司中收受處罰的企業為9家,可是它們均未在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這一情況,沒有對處罰的影響和整改措施進行申明。
四、社會責任發展建議
(一)從法規制度層面明確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主體
通過法規明確管理當局的信息披露義務,保證披露信息的真實性,落實責任到人,實現社會責任的有效有力落實。
(二)實行行業分類管理
以行業為單位,明確社會責任披露的核心議題和自愿可選議題,構建統一的披露結構和內容體系,規范披露的形式和途徑,從而提高同行業的信息可比性。
(三)培養專業的鑒證隊伍,定期公布優秀范例
目前,河北省上市公司披露的社會責任信息大多數并未經過獨立第三方的審核,而企業基于自身聲譽的考慮通常有選擇的披露相關信息,隱瞞負面信息。經由第三方鑒證不僅可以保障信息完整性、可靠性,還可以規范企業的披露行為,提升報告的質量。從鑒證后的社會責任報告評選優秀樣板向社會公布,會形成低報告質量的企業跟隨和模仿行為,從而整體提升披露的水平。
(四)建立獎罰機制
目前河北省社會責任披露的主因是政治環境壓力,企業基于義利博弈會在政府機構的獎勵面前做出積極的正向回應。政府可以給予表現杰出的企業一些稅收和政策優惠來促進引導社會責任的建設與披露。
參考文獻:
[1] 劉秋順.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自愿披露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石家莊:河北經貿大學,2011.
[2] 袁 蘊.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8.
[3] 沈洪濤,王立彥,萬 拓.社會責任報告及鑒證能否傳遞有效信號?——基于企業聲譽理論的分析[J].審計研究,2011(4):87-93.
[4] 楊漢明,吳丹紅.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制度動因及路徑選擇———基于“制度同形”的分析框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5(1):55-62.
[5] 殷 紅.產權性質、公司特征與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基于制度同構理論的視角[J].財會月刊,2016(11):28-33.
[責任編輯:紀姿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