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巨野縣棉花辦公室?劉建華

農業是國家戰略、基礎性核心產業,也是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互聯網+”的時代,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提升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了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智能工具應用的新業態,“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農業成為過去。智慧農業開創了現代農業新格局,它將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質量,對進一步推動實施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有著重大作用。
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可根據農作物生長發育的不同時期,發現問題,隨時打開當地技術服務平臺,預約聯系相關專家。專家不論在什么位置,均可以通過視頻連線,參與到現場,及時解決技術上的疑難問題。同時,可以展現作物種植現場生態環境、質量控制、作物長相,增加可信度,解決生產者和消費者信息不對稱缺乏信任問題,為農產品定制、優質優價提供信任保證。
農作物生產的耕、種、管、收、運、儲環節,全面實行機械化,能大幅度降低生產人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增加收益。包括寬幅精量播種、種肥同播;自走式噴霧機、無人植保,統防統治;聯合收獲,秸稈粉碎還田;棉花機采;糧食機械干燥,安全儲存等。農機田間作業可實現北斗導航,無人駕駛作業。
小麥免耕播種,玉米貼茬直播,緩控釋肥料科學搭配,實行一次性施肥;棉花精密早簡化種植,選擇早熟、品質好、產量高的品種,無膜精播,增加密度,精準化控,集中收花。
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一是節水省肥,直接把作物所需要的肥料隨水均勻輸送到根部,大大提升肥料利用率,可減少50%的肥料用量,水量也只有溝灌的35%左右。二是省工省時,傳統的漫灌、溝灌非常麻煩,施肥澆水不能同時進行,費力大,耗時長。使用滴管只要打開閥門即可,還可以遠程監測遙控。三是可配合水肥使用農藥,及時防治根部病蟲害。
目前對環境安全、人類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也由單一的化學防治,開辟了多樣化綠色防控新途徑。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態調控、轉基因作物等。改變了過去“有無病蟲打三遍”的老觀念,先由“偵察機”利用農業遙感技術對整個農田病蟲發生情況拍圖,通過數據分析,然后由“戰斗機”重點殲滅。
農產品直播是“互聯網+農業”的典型模式。它打破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舊思想,通過直播把消費者帶到生態農產品生產現場,了解無公害種養過程,更直觀,更貼心,讓產銷之間建立一種信賴,銷售效果自然會更好。
此外,農產品直播可對農產品生產銷售等一系列管理標準的各個環節實行實時監督,通過可視化、可追溯等新方式,讓生產、銷售流程透明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