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何紅衛

湖北省秭歸縣九畹之源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梨農們怎么也想不到,僅僅是改變了一下栽培模式,今年夏天,合作社的3.6公頃梨園就迎來了大豐收。在剛剛舉辦的“秭歸首屆九畹之源翠梨開源采摘節”上,300多名游客進園采摘,而來自武漢等地的10多家電商企業的老板更是當場就簽下了采購協議。
“多虧了湖北省農科院的梨樹專家給我們推廣的新技術新模式,要不然,我們今年的收成怎么可能這么好。”看著連片的綴滿枝頭的綠色果實,合作社理事長劉洪榮由衷感慨道。據測算,今年合作社3.6公頃梨園產量可達5萬千克,產值逾100萬元。
“之前梨樹栽培的問題并沒有那么明顯,如今,隨著人口老齡化、用工難問題的出現,原來的梨樹栽培模式就顯得有點陳舊,跟不上產業發展的需要了。”秦仲麒介紹,一方面,隨著農村人口的老齡化以及勞動力短缺,梨樹栽培的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另一方面,消費者對梨果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兩者相互作用,迫切需要我們改變原有的栽培模式,破解技術難題,找到一種既省工又能提升品質的全新的技術模式。”
然而,長期以來由于果樹栽培研究出成果難,科研工作者多傾向于做育種或基礎理論研究,栽培研究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國家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啟動以來,栽培研究成為解決產業問題的重要一環,從此梨樹栽培研究進入了發展的新階段。
其中,秦仲麒承擔了梨樹架式栽培與整形修剪攻關任務,經過長達12年的反復試驗和不斷改進,梨樹“雙臂順行式”新型棚架栽培技術終于問世,并迅速推廣到全國各地。
梨樹“雙臂順行式”新型棚架栽培技術到底是一項什么樣的技術呢?“簡單來說,我們就是給梨樹搭起了棚架、架起了手臂,讓梨農們可以像種葡萄一樣來種梨。”秦仲麒一語中的。
為什么要讓梨樹改棚架式栽培?“梨樹自古就是站立式生長,樹體很高大,分枝也多,但管理起來非常不方便。現在我們搭了棚架,一方面,讓梨樹由站立生長變成水平生長,樹體整體矮小平面化,便于管理;另一方面,通過整形修剪,改短果枝、雞爪枝結果為長枝壯梢結果,讓每個梨都能受熱受光,吸收營養,從而提升梨的品質。”秦仲麒解釋道。
“這種棚架栽培,枝條不顯多,但枝枝健壯,井井有條,能做到對結果枝不斷更新,使其年輕化,保證了梨果的高品質。梨園管理簡單明了,田間管理效率高;樹下空曠,便于機械化操作,最大限度減少了人工消耗。”伍濤介紹說。
對于農民來說,這項新型棚架梨栽培技術到底好不好用呢?
“說實話,剛開始讓我嘗試種這種棚架梨的時候,我心里還真沒有底。沒想到棚架梨的效益居然那么高。”如今再提起“雙臂順行式”新型棚架栽培技術,聶佑堂連連夸好。老聶的棚架梨上市后平均一個就賣到10元錢,667平方米效益高達4萬元,是常規種植效益的8倍。
在湖北阿爾迪有機物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啟煊的生態梨園,今年來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梨果才剛剛成熟,就早已經被預訂一空。“我們今年做精品梨,8個裝的果盒,售價88元,還是供不應求。這可真是一項好技術,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宋啟煊興奮地說。
“未來,輕簡化、省力化和適合機械化的梨樹樹形將會成為主流。因此,棚架梨的占比將會達到50%~80%。而我們的‘雙臂順行式’棚架栽培模式,為未來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和引領。作為科研工作者,我們希望繼續完善這項技術,從品種選育、技術配套、機械化收獲等方面加強研究,推動梨產業的標準化、企業化發展,幫助更多的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秦仲麒希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