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兆利

石某家的承包地分布在村莊周圍,由于距離農戶太近,一些散養的畜禽經常跑到莊稼地里啃食青苗,為此他采取了扎籬笆圍堵等方法,但效果都不明顯。今年春天,眼看著生長旺盛的麥田又被“禍害”了一大截,無奈之下,石某將顆粒飼料拌上農藥撒放到田里,并在地頭上張貼出“地里已撒施農藥,藥死牲畜概不負責”的告示。沒過幾天,陳某家的兩只母羊、4只羊羔和15只雞先后在石某的承包地里啃食麥苗被毒死,損失9000多元。陳某訴至法院,要求石某賠償自己的經濟損失。法院根據雙方過錯責任的大小,判決石某承擔賠償責任的70%,其余損失陳某自行承擔。
說法:人們在遇到人身財產權利遭受侵害時,會努力運用各種方式、手段去保全和恢復,這些合法、適度的“自助行為”法律予以保護。但是,如果采取損害他人利益等過激方法來維權,就可能弄巧成拙、得不償失。噴施農藥是殺蟲除草、保證農作物健康生長的重要手段,但農藥本身又含有危害成分,對人類和其他動物構成威脅。因此,國家對于生產、銷售、使用農藥作出了嚴格的法律規定。如果違反了這些規定,輕者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重者就要受到刑事制裁。比如我國《刑法》規定構成投放危險物質罪的,將會被追究刑事責任。本案中,石某的行為雖是為了保護莊稼不受牲畜啃食,但他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明知其行為有可能造成他人牲畜的死亡,還故意將摻有農藥的飼料撒放到麥地里,主觀上具有毒害他人畜禽的故意,因此對陳某的損失應承擔賠償責任。同時,原告沒有管理好自家的畜禽,造成雞、羊進入他人的承包地后誤食了有毒藥餌,自身也應承擔一定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