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艷紅
(山西省兒童醫院,山西 太原030013)
急性病毒性腦炎是臨床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以起病急、癥狀嚴重、病情變化快為主要特征,臨床癥狀包括發熱、嘔吐、意識障礙等,嚴重時可出現抽搐、昏迷、癱瘓,快速有效的治療與護理對該病預后意義重大[1-2]。當前臨床對該病的西醫護理、中醫護理均有研究,但對中西醫結合護理路徑并未給予足夠關注。本研究分析116例急性病毒性腦炎患兒應用中西醫結合路徑式護理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山西省兒童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230例急性病毒性腦炎患兒,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為參照組(114例)和研究組(116例)。參照組男63例,女51例;年齡1~8歲,平均(4.2±1.3)歲;發病至入院時間4~24 h,平均(13.5±2.4)h。研究組男64例,女52例;年齡1~7.5歲,平均(4.1±1.0)歲;發病至入院時間5~26 h,平均(13.7±2.5)h。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病毒性腦炎診斷標準[3];經顱腦影像學檢查確認;臨床表現為高溫、嘔吐等癥狀;家長自愿參與本研究。
1.3 排除標準 發病前神經功能異常者;合并免疫系統疾病者;重要器官器質性病變者;患有先天性疾病者;合并其他可能影響研究因素者。
2.1 參照組 采用常規西醫護理。遵醫囑制訂護理計劃,包括入院接待,了解患兒情況,協助患兒家屬辦理住院手續;即刻通知醫師進行急救處理,給予低流量吸氧,清除口腔與呼吸道內分泌物,提高床頭15°~30°;靜脈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上海百特醫療用品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135,100 m L∶20 g)5~10 m L/kg;采用安乃近注射液(回音必集團撫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3533,2 m L∶0.5 g)滴鼻、物理降溫等方式進行高溫護理;給予飲食教育,保證營養充足,叮囑家屬遵醫囑用藥;加強患兒關節活動,撫觸患兒,加強患兒聽覺、語言刺激等康復指導。護理干預2周。
2.2 研究組 采用中西醫結合路徑式護理。護理干預2周。
(1)入院當天 ①健康教育:用親切的態度接待患兒及其家屬,盡快安排住院事宜,通知主治醫師進行處理;患兒度過急性期后將醫院制度、患兒病情、發病原因、治療方式等詳細告知家屬;體表溫水擦拭物理降溫,調整室溫為26~30℃。②冷鹽水灌腸:取100~1 000 m L溫度為28~32℃的冷鹽水,按照大量不保留灌腸方式將液體注入患兒直腸中,反復清潔,直至排出液體為清水樣。
(2)入院第2日 ①飲食護理:評估患兒病情,對家屬進行飲食指導,叮囑家屬患兒飲食宜清淡、少油、少渣,可將粳米粥作為主食;若患兒腹瀉,三餐后對其腹部進行以臍部為中心的順時針按摩,每次10 min。②情志護理:依據中醫“喜勝憂”“移情”的理念,結合患兒病情、性格特征,為其播放兒歌,并使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拉近與患兒的距離;積極疏導家屬情緒,鼓勵家屬參與到患兒護理,緩解其焦慮情緒。
(3)入院第3~5日 給予綜合護理。①持續監測患兒病情,觀察其神經功能損傷情況,早期進行神經功能鍛煉:通過變換室內燈光進行感官刺激,通過嘟嘴、深呼吸、吸氣等方式進行面部肌肉訓練,要求患兒看圖說話。②冰棉棒刺激咽喉:使用棉簽蘸取0℃冰水刺激咽喉,30 min內刺激5次。③空吞咽訓練:引導患兒身體略微前傾,在不進食的狀態下有節律吞咽,每分鐘10次,每次吞咽訓練3~5 min。④疏發護理:教授患兒家屬使用梳發法,重點梳理血管舒縮區、暈聽區等位置,每次5~15 min,早晚各1次。
(4)第6日至出院 康復護理:基于患兒年齡、認知、依從性制訂針對性訓練方案,包括被動運動和主動運動,在各關節全范圍向肌肉攣縮反方向進行被動運動,以及立位平衡訓練、臥位訓練、步行訓練,每次30 min,每日1次;選取上肢肩貞、曲池,下肢環跳、陽陵泉等進行按摩、推拿,采用彈撥、按壓、捻轉及揉搓等進行操作,手法要平穩,循序漸進,持續5 min,每日1次。
3.1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干預前后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及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家屬對護理質量評分。①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根據加拿大神經病學量表(CNS)評定,包括精神活動、運動功能兩個方面,分值為0~12分,分值越低表明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越嚴重。②癥狀緩解時間包括體溫恢復時間、停止嘔吐時間,其中腋窩處溫度為36.0~37.0℃時為體溫恢復。③患兒家屬對生活質量評分采用護理質量調查表評定,內容包括護理理念、業務能力、溝通技巧等,分值為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護理質量越高。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兒CN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兒CNS評分均較干預前有所提升(P<0.05),且研究組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急性病毒性腦炎患兒干預前后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比較(分,±s)

表1 兩組急性病毒性腦炎患兒干預前后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比較(分,±s)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與參照組干預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 116 5.26±1.12 9.63±1.34△▲參照組 114 5.30±1.15 7.21±1.57△
(2)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及家屬對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研究組體溫恢復時間、停止嘔吐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參照組(P<0.05),家屬對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急性病毒性腦炎患兒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及家屬對護理質量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急性病毒性腦炎患兒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及家屬對護理質量評分比較(±s)
注:與參照組比較,▲P<0.05
家屬護理質量評價(分)研究組 116 1.56±0.37▲ 2.23±0.87▲32.54±5.91▲ 92.13±2.94▲參照組 114 2.74±0.59 3.07±0.98 43.08±6.15 81.45±3.76組別 例數 體溫恢復時間(d)停止嘔吐時間(d)住院時間(d)
急性病毒性腦炎病毒通過血液循環突破血腦屏障入侵中樞神經系統,使大腦組織水腫、軟化,腦膜充血,血氧缺失,導致神經細胞變性和壞死[4]。當前急性病毒性腦炎患兒生存率上升,但其導致的神經功能障礙及生活障礙仍是臨床面臨的難題,其護理模式也廣受關注[5]。路徑式護理是為特定種類疾病提供程序化、標準化的護理程序,符合高質量現代護理模式的成本與效益規律[6]。急性病毒性腦炎的中西醫結合路徑式護理是將住院時間作為橫軸,將健康教育、飲食和情志護理、綜合護理、康復護理等作為縱軸,形成計劃表進行護理的一種方法。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CNS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表明中西醫結合路徑式護理可促進神經功能改善。該護理中有效的健康教育可增加家屬對相關疾病知識的認知度,避免盲目護理影響患兒病情,增強家屬治療疾病的信心,有效改善護理配合情況;情志護理可暢通患兒情志,心藥并施,發揮患兒自身能動性;早期鍛煉神經功能可有效緩解甚至逆轉神經功能損傷,促進患兒生活能力的提升;梳發可加快頭皮血液循環速度,增強大腦皮質層興奮性,改善神經功能;康復訓練中推拿按摩可疏通氣血、調和靜脈,抑制機體異常體位與模式,實現全面康復[7-8]。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體溫恢復時間、停止嘔吐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參照組(P<0.05),家屬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參照組(P<0.05),表明該護理模式可加快患兒恢復速度,提升護理體驗。相較于常規西醫護理,中西醫結合路徑式護理中醫護人員針對急性病毒性腦炎的康復與護理制定具有準確時間要求、嚴格工作順序的照料方案,可避免護理資源浪費、延遲康復,保證護理對象可獲得最好的醫療服務,推動整體護理向縱向發展,實用性與可操作性更強。護理人員依照計劃工作,可避免延誤患兒最佳恢復時機,有效改善其癥狀,提升護理質量。徐杰[9]對急性病毒性腦炎患兒應用中西醫綜合性護理,結果顯示患兒預后效果較好,且家長對護理滿意度較高。本研究結果與其具有一致性。但在客觀條件的限制下,本研究存在樣本數量過少、未隨訪等問題,在今后的研究中需加以改進。
綜上所述,急性病毒性腦炎患兒應用中西醫結合路徑式護理可改善患兒神經功能,加快恢復速度,提升護理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