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摘 要:如何為讀者提供一個隨時隨地的閱讀空間,讓人們在閑暇放松之余能夠享受一片純粹的閱讀空間,讓文化基礎設施水平能夠得到跨越式提升,進一步豐富廣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地為讀者服務的方式這就是本文所要探討的內容.
關鍵詞:淺閱讀 深閱讀 閱讀驛站
中圖分類號:G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9-00-01
一、現代社會閱讀習慣分析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大部分人閱讀的習慣已經由傳統的紙質圖書、報紙讀物等越來越傾向于移動閱讀。移動閱讀的內容包括圖書、報紙、雜志、博客、原創文學、動漫等也包括各類互動咨詢等內容。各個公共圖書館也相應推出了電子圖書借閱服務,只需要用手機APP掃描一下電子圖書的二維碼,就下載到了手機里面,方便人們閱讀、攜帶。這種越來越流行的閱讀習慣也被稱為“淺閱讀現象”。
二、當前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
傳統意義上的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是相對封閉的,服務手段是單一和原始的,服務意識落后、被動、工作沒有創新。
隨著近些年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和國家對文化事業的大力支持,各地圖書館的經費比以前增加了許多,館舍面積也比從前擴大了很多倍,得以添置部分先進的自動化設備。加上流動圖書館、24小時無人值守智能借還機、社區圖書室、總分館的建設、各種你購我買的活動,提升了市民借閱體驗度,比從前更方便的取得想要借閱的圖書,但依然是杯水車薪,隨著城市范圍的擴大,全國大多數公共圖書館都在城市新區設立新館。雖然新館“高大上”,讀者叫好,一派繁榮景象,但也有部分讀者尤其是老城區讀者抱怨新館太遠、不方便、開放時間與讀者上下班時間相反等等問題。這就成了困擾公共圖書館提供優質服務的一個問題,如何提升讀者對圖書館新設備、新功能的體驗度成為我們公共圖書館的一個新課題。
三、“閱讀驛站”的建設
驛站在古時的含義是專供傳遞文書者或來往官吏中途住宿、補給、換馬的處所,現代含義是中途休息、臨時落腳的地方。
1.“閱讀驛站”設立的目的
建設“閱讀驛站”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為讀者提供一個完全免費、24小時不打烊、 “嵌入式閱讀”的服務場所。
人們逛商場走累了,或者晚餐后在小區散步時需要休息,又或在車站、機場等候時,在進行電子書閱讀之余感受到紙質圖書所帶來的魅力,在進行片段式“淺閱讀”而激發出“深閱讀”興奮點時只要走進“閱讀驛站”,只需憑借書證或開通借閱功能的市民卡,就都能夠找到一本感興趣的圖書,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感受文字的魅力,進行思維火花的碰撞。
2.“閱讀驛站”設立的可行性
據筆者所知,在南通尚無一家24小時公共免費讀書區域,“驛站”的建設,恰好可以彌補這一文化產品服務空白。南通市圖書館近幾年的發展成果也是非常喜人的,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館在新城區拔地而起,場館建設以一流的硬件設施、完備的服務功能和先進的技術手段吸引了廣大眾多市民。開館當月即辦理新證超過17033張,接待讀者超過130668人次,借還圖書201218冊。得到了市民和社會的一致好評,儼然成為了市民的“大書房”。但我們知道,任重而道遠,如何改變、如何創新、如何做好市民的“大書房”,這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
很多讀者因為時間問題,導致和閉館時間一致才有時間來圖書館。因此我們新設立了24小時無人值守智能借還機。也和當地的新華書店合作,開展了“你選書我買單”活動,在書店直接挑選圖書當場就可以借閱。和幾個比較大的社區合作成立圖書室等活動,這些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部分市民的閱讀需求。但這都有一個局限性。首先,24小時無人值守智能借還機的容量有限數量也有限,可供挑選的書目不是很多。其次,另外兩種模式都存在一個上下班的時間限制。書店和社區下班后,就會出現無書可借的狀態。
面對市民讀者的需求,不能因為我們工作時間上的限制而降低自身的要求和服務的標準,更應該積極努力的去探索、創新出一個合理、有效利用社會公共區域的方案,依托城市中人流量大的區域及閱讀群體集中的區域建設。
3.“閱讀驛站”建設模式
“驛站”建設模式采用充分吸納社會力量參與,以企業、社區等提供物業、水電,志愿者參與“驛站”日常管理維護為主,圖書館布置提供相關設備、配送圖書為輔的建設模式。
以企業方式參與,可以與每日營業時間較長或24小時經營的企業進行協商,例如:車站、機場、星巴克、麥當勞等進行協商共建“閱讀驛站”,只需要企業提供一個區域。在機場、車站里面就有很大的空間是浪費掉的,人們在那里等候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是玩手機或看雜志、報紙。那說明人們還是想要去閱讀的,只不過有些人會覺得帶一本書在包里出行可能會增加重量,如果在這些場所增設圖書借閱功能的閱讀區,確實能夠方便到讀者。
以社區方式參與, 現在有很多大型的居民社區,圖書館也在其中選擇建設了分館,給居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社區下班后讀者就無法去借閱圖書。如果設立了“閱讀驛站”,同樣采用和企業參與一樣的管理模式,那么居民就可以在晚餐后閑暇休息時,到里面坐坐翻閱一本書,或在看到一段文字激發起想要閱讀一本書的時候到這里來找找,讓讀者隨時都能夠想來就來。通過轉變原有僵化模式,讓傳統圖書館的時間限制問題不再成為人們享受閱讀的障礙,讓圖書館真正的走出去,走進大眾的生活中,讓市民、社會力量充分參與其中,多源頭吸納社會力量建設,共建共享,形成促進城市文明發展的社會合力,建設一個市民想要的圖書館。
四、推動服務創新
在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事業中,公共圖書館起著重要的作用。現在是科技發展的時代,圖書館不能再繼續以傳統的服務模式服務大眾,更多的應該立足當代展望未來,多媒體、流媒體、博客、電子小說等的出現,表明閱讀已不僅僅是讀書,甚至閱讀的對象也不僅僅是文字,更涵蓋了影像、畫面等等一切傳統閱讀不包含的東西。因此作為圖書館工作者更應該走在時代浪潮的前沿,在提高吸引力、增強輻射力、擴大影響力上下功夫,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保障文化民生為重點,大力實施文化建設工程,讓文化基礎設施水平能夠得到跨越式提升。“嵌入式”的利用讀者的碎片式時間,讓人們置身其間,書香沁脾,仿佛清風拂面。讓文化燈塔閃耀城市之美。
參考文獻
[1]溫州打造二十四小時城市書房[N].浙江日報. 2017-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