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懿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提高,所以現代人對于精神層面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其中文化館作為群眾文化工作機構,肩負著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明需求的職責。而在當前數字化時代,文化館的服務工作還需與數字化技術相結合,探究全新的服務模式去提高工作效果,文章便針對于此展開深入探索。
關鍵詞:文化館 文化服務 數字化 服務模式
中圖分類號:G3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9-0-01
文化館作為我國重要的文化宣傳機構,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社會工作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所以對于文化館的建設與服務工作要保證足夠的重視。在當前數字化時代的文化館服務模式探索中,需要結合數字化技術去實現全新的數字化服務模式,強化文化館各個層面的服務功能,為群眾提供更為優質的文化服務,進一步凸顯出文化館在文化宣傳方面的重要地位。
一、新時代文化數字化服務新模式分析
1.個性化服務新模式
這一服務新模式主要在于文化館去主動獲取個體特定文化需求與部分群體的共同文化需求,從而結合這部分群體的實際需求進行服務提供[1]。一般來講,文化館可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結合調研結果去規劃出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一切基于群眾實際文化需求著手,以滿足群眾需求為主要目標,對文化館內部資源展開深度挖掘,從而編制出與該地區群眾文化需求相符的服務方案,由過去的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讓群眾能夠在新的服務模式中有更高的參與度。
2.專業化服務新模式
文化館作為業務單位,主要業務在于組織、輔導與研究三個層面,所以其業務開展的關鍵理念在于專業化,更是其重要的技術支持。在業務開展過程中,需要結合相關服務標準以及實際情況,對文化館內部設置的文化服務項目進行細則制定,明確不同崗位的職責以及規范各個環節的服務流程,準確定位自身的活動目標。同時,需要確保任何活動開展前都需要做好預案,跟蹤一切業務活動的進程,并且完成后做好反饋,將活動結果計入到員工的績效考核當中,在獎懲制度的實施下確保文化服務水平的提高。
3.現代化服務新模式
所謂現代化文化服務模式,也即是利用現代化的數字技術與信息技術,構建館內數字化資源以及開展全新服務內容。具體來講,文化館需要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去構建數字化資源,建設多功能電子閱覽室,存儲大量活動相關圖片與影像資料,并且可定期開展網絡藝術鑒賞展覽等活動,探索出現代化的文化服務新模式。
二、文化數字化服務新模式的主要內容
文化館所開展的文化服務內容包括藝術鑒賞、技能學習、藝術創作等等,在數字化技術的加持下,能夠突破時空與地域的局限,所以數字化的文化服務模式能夠在內容方面實現更寬廣的拓展[2]。
1.在線培訓服務
這項服務在文化數字化服務中屬于重要內容,能夠結合群眾的需求進行類別劃分,合理設置課程,從而為群眾提供多元且涵蓋不同藝術種類的課程可供選擇。比如聲樂、舞蹈、美術、表演等基礎性課程,結合學習程度的不同去設計針對性的影像課件,讓更多群眾在互聯網中進行培訓與共享。
2.在線展覽服務
通過在互聯網中開設演展廳,對各種專題的文化活動進行播報,并且對不同藝術類別的優秀作品進行展示,讓群眾能夠進行欣賞與了解。同時,還可在線展示文化館的建設成長資料、階段性成果與出版物等等,實現文化信息交流宣傳影響力的擴大。
3.在線活動服務
文化數字化服務涵蓋了陣地服務與流動服務兩方面內容,結合互聯網平臺與文化館傳統活動展開在線群眾文化活動,體現文化活動主題以及覆蓋更大面積的文化服務受眾。此外,對日常開展的陣地服務與流動服務進行在線展示,能夠方便受眾對文化館活動信息的獲取。
4.遠程指導服務
文化館作為區域群眾文化活動的專業指導機構,其數字化服務主要是結合互聯網平臺去結合不同專題展開文化活動、文藝活動的策劃,從而給出針對性的活動方案與內容,由專家在線指導去保證基層群眾文化活動藝術水平得到提高,強化有效互動[3]。
5.區域聯動服務
該項服務內容是文化館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全新突破,主要是在跳脫出館際之間的壁壘,在資源整合的基礎上去構建區域內“一館制”工程,對服務標準與服務行為進行規范統一。同時資源共享與協調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從而在縮減服務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基礎上,為群眾提供更為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務。
三、文化數字化服務模式的建設途徑
1.做好互聯網平臺建設工作
為提供優質的文化數字化服務,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云計算及大數據等數字信息化技術,在文化館系統中引入文化信息資源工程,確保文化館服務職能得到大幅提升,確保公共文化數字化服務能夠覆蓋到更多受眾人群。同時,區域之間還需加強練習,合理運用數字化技術手段去構建統一的文化數字化服務平臺,實現文化資源的全面整合,在文化館規范的管理服務標準與章程下,促進線上與線下內容方面的結合,確保受眾對文化館的數字化服務新模式有所接受,助力文化館更好地發展。
2.做好信息資源建設工作
文化館作為政府的文化宣傳機構,一定要保證足量的文化信息資源,所以在數字化服務模式推行中也需要重視這一點。一方面,文化館需要確保信息內容的豐富性與深刻性,在將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轉換時,需要在專家的輔助下進行數字文化館的整體規劃,保證其內容豐富性;另一方面,工作人員需要對文化資源進行整理分類,在目錄添加、索引中,為人們的信息檢索提供方便。
3.做好數字化人才隊伍建設工作
文化數字化服務的推出,需要人才充分發揮作用予以保障,而數字化技術涵蓋的內容眾多且領域廣泛,不僅包含傳統模式中的信息系統,還需要了解數字化新模式中的多媒體信息管理技術,因此在文化數字化服務模式推行中要做好工作人員的培訓教育工作,確保其數字信息化技術水平得以提高,確保各項數字化服務能夠落實到位。
綜上所述,在如今的新時代中,文化館的服務工作也需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結合數字化技術去探索數字化的服務新模式,從而全面提升文化館數字化水平,為群眾提供更為高效且優質的文化服務,凸顯出文化館的價值與作用。在數字化文化館的發展下,能夠進一步促進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完善,為人們帶來更加先進且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務,從而為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出應有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黎偉康.群眾文化工作數字化服務模式初探[J].文藝生活旬刊, 2016(3):250.
[2]吳文忠.數字化時代公共文化服務延伸的探索[J].中國市場, 2014(51):129-130.
[3]武曉鳴.探索數字化文化館建設之我見[J].魅力中國, 2014(2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