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連杰
摘 要:我國經濟的增長離不開金融的推動,農村經濟的增長同樣離不開農村金融的推助。作為世界數一數二的農業大國,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直接關系到了國民經濟的整體現狀,農村經濟的發展不僅能夠促進社會進步,還能夠有效提升我國國民經濟的整體實力和水平。基于此,本文圍繞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推動為主體進行重點論述,希望能夠對我國國情的提升有所裨益。
關鍵詞:農業發展 社會經濟 農村金融 推助作用
中圖分類號:F3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9-00-01
引言
伴隨著我國基本國情的改善和發展,人們對于生活品質和生活質量的追求也越來越高。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的提升,農業經濟作為我國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和變化都成為了當前專家學者的重點關注話題。金融是現代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而農業經濟的驅動力則來自于農村金融。為了讓更多人意識到農業經濟發展中農村金融的重要性,筆者將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通過分析農村金融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現狀,談談農村金融對農業經濟所起到的驅動作用。
一、農村金融和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1.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在不同時期,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特定的階段性特征,其中最明顯的一個特征就是其在每個領域中經濟結構的變化。在農村經濟的發展初期,大多數的經濟活動都停留在人工種植、養殖等階段,并沒有涉及到工業。到了農業經濟的高速發展時期,農村服務業以及農業活動機械化的特征越來越明顯。伴隨著市場經濟的革新,農業活動在農村經濟中的所占比重逐漸減小,已經和發展初期階段形成了明顯的分水嶺。現階段,農村工業和農村第三產業逐漸取代農業活動成為了農業經濟的主體,但就目前的發展現狀而言,農村工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其他產業如:畜牧業、林業、漁業在農業經濟中的所占比重也逐漸增加,并且得到了一定的政策整合、支持和優化。在改革開放以前,我國的農業經濟還只處于維持生計的階段,到后來的“三農政策”、“農業問題的鎖定”、“農業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推進”等政策都對農業經濟的增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農民有了更高的收入就會更加努力致力于完善農業生產條件、提升農業生產力。但就整體而言,農業經濟在居民收入、投資力度等方面與城市經濟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2.農村金融發展現狀
現階段,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主體主要圍繞著農村信用合作社來開展,以正規金融機構為主要導向,政策性的金融手段涵蓋了主要的金融手段,發展形勢相對落后。國家政策性銀行為農業發展銀行,合作性金融機構主要指的是農村信用社,在正規農村金融中,中國農業銀行仍然占據著重要的主導地位。現階段,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的障礙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增長,原有的農村金融服務網點已經無法滿足大眾的需求,覆蓋面的不足使得一些農村地區的信用社逐漸被淘汰,政府的投入力度也逐漸被削弱。在農民融資等方面,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相較于商業銀行而言更能夠為其提供便利,但是由于偏遠地區金融試用網點或者服務網點的退出,造成了農村金融機構的缺失,阻礙了其發展。二是沒有構建行之有效的競爭機制。傳統的農村信用社壟斷了我國大部分的農村金融,一枝獨秀,獨占鰲頭。長久下來,農村信用社已經無法承擔整個農村金融的運轉所需。三是農村勞動力以及資金的外流。在我國農村,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就是年輕人進入城市打工,甚至演變到地區勞動力的流失。很多西北部的勞動力會選擇來到發達地區發展,這樣的現狀就造成了農村資金、人才的大量流失,剩下的勞動力和資金無法負擔農業成產的所需資金。
二、農業經濟發展中農村金融的重要性
基于客觀形勢的需求和自身的優勢所在,農村金融的存在不僅能夠多方面提升農業經濟的內在驅動力,還能夠有效推動農業經濟的創新發展,全面貫徹和落實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對于農業經濟而言,農村金融的影響是多方面、多元化的。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優化,傳統農業的發展越來越產業化、機械化、現代化,而這些改變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因此,我們需要借助農村金融背后的推動力和自身優勢,通過多樣的融資手段和融資形式來促進農業技術的推廣、研究和創新,才能夠進一步落實國家經濟政策,復蘇農村經濟。此外,還需要抓住農業生產資金周期性閑置、受季節影響以及“農村游資”等特點,來運用、整合和吸引更多的農村金融機構。總之,在農業經濟的發展道路中,農村金融的支持與配合不僅能夠推動農村資金的運轉、實現融資,還能夠調整和優化農村經濟的發展。最后,作為農業經濟發展的驅動力,農村金融能夠最大程度的降低農戶在和企業進行貿易過程中的存在風險,優化農村經濟的社會資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實現提升經濟效益的目的。
三、農村金融對農業經濟發展的推進作用
1.農村金融的優化促進了農業經濟的完善
上面我們提到了,農業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農業金融的支持。就我國目前大部分地區農村金融機構的整體現狀而言,為了最大限度的將金融服務擴散到廣大農村用戶群眾中來,一般都是以農村信用聯合社為組織來進行服務,我們通常將這樣的組織稱為示范性單位。合理的應用和管理資金,才能夠有效緩解農村資金匱乏的問題,盡可能完善和優化農村金融的服務職能,才能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現階段,在提升農村信用聯合社服務的工作中,我們可以通過分析農村經濟的產權關系,建立健全的農村信用合作機制,明確農村信用貸款的基本程序和發放流程。在完善和促進農村金融的發展中,創建行之有效的信貸制度、不斷拓展有關信用貸款的業務,確立農村信用聯合產權關系等措施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做好了這些,才能夠從根本上緩解農村金融的存在問題,改善其覆蓋面不足、資金短缺的問題,更好的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2.農村金融結構的改善促進農業經濟結構
在農業經濟的發展中,農村金融結構的改善對其而言也有一定的推助作用。改進和調解農村金融的結構之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整和優化實體經濟的整體水平,對農村經濟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從客觀的角度而言,農村金融的開發首先要圍繞著自身發展的需求來開展,充實了自身之后再去逐步了解當前的農業經濟結構,不斷仔細考察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走向和市場需求,并不一定要圍繞著農村經濟體制的特征來進行,在滿足我國基礎經濟體制和經濟結構的前提下來健全和改進農村金融機構,從而不斷改善其結構,提升其服務職能。此外,我們要盡可能尋求政府的支持與幫助來進行農村金融結構的改造和建設,為農村金融融資方式的改進和融資體系的完善爭取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鼓勵。其中,間接融資和外援融資為我國融資市場的兩大主要結構,但是這樣的融資結構已經無法滿足我國農業經濟市場的多元化需求。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擴寬和改進原有的金融結構更是勢在必行,科學調整農村金融機構,再不提升信貸率的前提下進行成本控制,提升農村金融的整體經濟效益。目前,存款和貸款融資仍然占據著我國農村金融市場中的半壁江山,但考慮到農村個體業主和企業的成本需求,我們必須要強化農村金融方式的科學性,改革原有的經濟結構,從而進一步實現農村金融的全面化和立體化。
3.提升農村金融的整體效益促進了農村進行的革新
與金融結構、金融規模以及金融發展相較而言,農村金融的整體經濟效益對農村經濟的創新發展的效果雖然不是很突出,但就一定程度上而言,它是農村金融中較為容易調控的一個環節。大量實例研究表明,要想實現農村金融對農業經濟的推助,充分發揮其推助作用,我們需要在農村金融機構的日常運作中全面貫徹和落實平衡機制原理,確保機構組織之間能夠起到相互制約、相互平衡的作用。以傳統農村經濟發展趨勢為例,我們可以發現在提升其經濟效益的過程中農村金融效率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因此我們意識到,想要充分實現農村金融對農業經濟的協調和促進作用,首先就要提升金融機構自身的整體效益,才能確保其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有效保障。還有一點重要的是,在促進農村金融整體經濟效益提升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爭取到當地政府的支持,尋求政府對擔保機構、金融機構的鼓勵與幫助,全面實行規范化管理,強化監督和管理的職能,正確引導農村金融的健康發展,一方面要考慮到當地農村金融的真實情況和自身需求,從實際出發進行調整,另一方面要強化擔保機構的責任承擔和作用發揮,為金融機構的經濟效益提供有力保障。最后,重視擔保機構與農村信用聯合社之間的信用合作,主動提供多方面的合作渠道和合作機會,全面提升金融機構的基本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為農村經濟的創新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及其整體效益的提升中,農村金融發揮了積極的推助作用,兩者相互促進,為我國市場經濟的增長以及宏觀經濟水平的提升共同奉獻。因此,政府應當適當加大對農村經濟和農村金融的支持和投資力度,促進兩者更好、更快的發展和提升,從而進一步實現優化我國農業經濟的整體結構的基本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浩,薛涵文. 農村金融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個文獻綜述[J]. 河北金融,2019(2):58-61,65.
[2]王剛貞,韓文. 農戶的投資規模和投向對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J].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55-61.
[3]劉芳. 貧困地區農村金融減貧效應、運作機理與路徑選擇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
[4]許丹丹. 中國農村金融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