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麗芳 張曉霞 王晶晶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作為國家發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內容,回應了人民的健康需要和對疾病醫療、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等方面后顧之憂的關切,同時有助于推進醫療產業、醫藥產業、保健品產業、健康管理服務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發展急需人才就業能力“質”的提升。高職教育藥學類專業的職業定位比本科教育更精準、更明確,適應能力更強,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服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需要,對接社會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
關鍵詞:就業能力 藥學類專業 高職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9-0-02
一.藥學類專業人才需求側分析
1.社會需求帶動產業變革
1.1人口老齡化與疾病譜變化提高了居民醫療保健的潛在需求;一方面,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迅速,自2000年跨入“老齡化社會”后一直加速行進,全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比從2001年的7.1%上升至2016年的10.8%[1]。人口老齡化的加速發展,健康維護與醫療成本的需求會上升。另一方面,疾病譜從以傳染病為主加速轉向以心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為主,而且慢性病患者年輕化趨勢明顯,這些都提高了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在居民整體健康素養有待提高的情況下,養老、慢性病等健康問題必將受到廣泛的關注。
1.2居民健康意識提升擴大了醫療保健支出。健康產業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健康產業的整體容量、涵蓋領域、服務范圍也在不斷擴大,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健康服務產業鏈。醫療服務方向由治療疾病為主逐漸轉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不僅為人民群眾提供更有力的健康支持,預防、治療、康復、慢病管理、健康促進等相關健康產業也迎來了發展機遇,涉及藥品、醫療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產品等支撐產業和多個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關的生產和服務領域,而健康養老和醫藥產業是其中重要的兩個產業鏈條。
2.產業變革激發人才需求
2.1產業變革帶動藥學類人才需求“量”的增長;當前,河南省區域內有醫療機構近十萬家,醫藥生產、批發企業近千家,藥品零售企業近三萬家,對于藥學、中藥學專業畢業生十分緊缺,處在供不應求的局面。藥學類學生就業主要面向醫療機構、藥品批發企業、零售藥店等流通領域,就業崗位主要是醫院藥劑科、醫藥企業倉儲部、供應鏈部、銷售部、營銷部等部門崗位工作,市場對人才需求量大,供不應求。
2.2產業發展急需就業人才“質”的提升。健康需求的多元化、個性化、差異化、高端化,要求就業崗位更為細化,需要從業者掌握交叉知識。人的健康需求即包括全身性的治療需求,保健需求,養生需求。而在一個完整的生命體中,系統和局部的健康需求之間具有有機聯系,不可分割,這就要求從業者在精于本專業專業技能外,還要具備與之相關的健康專業知識和技能。
二、高職生就業能力提升困境分析
1.學生對自身專業了解不清晰、不深入
學生職業發展規劃中所需要的崗位技能、職業素養主要由類似《創新創業與職業發展》的課程講授,但是此類基礎課程在講授中內容寬泛、覆蓋面廣、專業針對性不強,學生對于專業就業對口性及職業發展所需的能力、技能和素養里了解不夠;另外,各專業教研室專任教師雖然主要承擔專業內涵式建設,但更多的在課程改革、教學模式改革、教學能力提升等方面,對于學生的就業指導方面相對較弱。
2.傳統的頂崗實習管理模式存在效率低、不規范性[2]
頂崗實習是實現產教融合,突出職業教育特性非常有效的結合點和人才培養環節。通過頂崗實習,校企之間建立起天然的人才共育的環境,學生通過頂崗實習,提高崗位技能、實踐經驗和職業素養。頂崗實習已成為高職院校推行校企合作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實踐技能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學校教育與就業崗位“零距離”對接的有效途徑。但好多院校頂崗實習的運行管理,由于頂層設計不完善,存在諸如放羊現象、缺乏專業指導、監管松散等問題導致實習質量不高。
3.學生創業意識薄弱,創業教育普及型欠缺[3]
對于我國職業教育來說,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是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培養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發展我國職業教育的必由之路。但目前仍缺乏合適的載體和方法,有效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使畢業生能成為企業所需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包括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滲透創業知識,開發提供學生創新機會的項目,普及創新創業教育,都有待研究。
三、藥學類高職生就業能力提升的多維路徑策略
1.加強素質教育,強化職業道德,明確培養目標
大部分高職學校的道德教育依賴于思想政治理論課,而政治理論課教學又僅局限于傳統課堂講授的基本原理,只注重職業道德知識的灌輸和和行為規范的傳授,很少組織學生進行參與討論,同時職業道德教育體系標準與企業和社會的要求脫節較大,應該通過講座、社會實踐、課堂滲透、演講、視頻等多種方式向學生展示真實的工作環境,對職業道德教育進行宣傳和滲透,同時將職業教育融入專業課教學中,在教學中整合入企業文化,提高職業教育的有效性。
2.以就業為導向,加快專業改革與建設,加大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力度,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
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藥學專業高職教育必須探索以學生就業能力、職業競爭力提升發展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改革,形成產教深度融合、校企雙主體,專業內涵式發展的育人機制。
高職院校藥學類專業必須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等方面深化,堅持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根據崗位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整合課程,轉變觀念,形成以培養具有熟練信息處理能力、綜合醫藥知識運用能力、良好溝通表達能力、較高文化素質和高尚品德、大國工匠精神,適應醫藥產業發展需求的技能型、創新型、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杰出藥學類人才為為目標的辦學定位。
3.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為更好完善藥學類專業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發展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的人才培養模式,按照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要求,提升職業院校教學管理和教學實踐能力。
按照學生認知有淺入深的順序開展實踐教學,按照實踐能力遞進的進程,突出對校外認識實習、校內實訓、畢業實習等實習實訓環節的項目化設計,通過演示項目、驗證性項目、操作性項目、綜合性項目和設計性項目的設計,改變原有內容松散、隨意性強、缺乏行之有效的評價等現狀,完善項目內容,打造符合實踐能力遞進式培養規律。如中藥專業以中藥鑒定、中藥炮制、中藥調劑等核心課程實踐項目為主線,按照學生認知由淺入深的順序開展實踐教學,打造高技術高技能的中藥職業人才。
4.校企合作,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
探索適合高職藥學類專業特色的“校、企、學生”三方同線高職中藥專業實習環節學習、管理模式,創新校企合作新模式,打造學校、企業及學生同程交流的實習教學平臺,從而深化校企合作內涵,提升學生在企業的就業質量,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首先豐富校內實踐基地建設,如藥學專業藥劑學實訓室、模擬藥房實訓室、靜脈用藥調配實訓室等,中藥專業中藥炮制實訓室、中藥鑒定實訓室等建設成符合實踐教學體系、醫藥特有工種技能鑒定等要求的實踐基地,模擬真實的職業崗位環境,使其功能充分發揮出來,使校內實踐基地在學生培養過程中擔當的角色多元化。然后校外實踐基地補充校內實驗、實訓基地功能的不足,著力打造一條連貫實踐基地鏈群,真正使校外實習基地成為校內培養的延續和提升。
同時開發系統的頂崗實習網絡管理平臺,在平臺建設內容上 ,企業提供必要的企業文化、培訓、招聘信息、崗位簡介、職責等等資源,有利于實習過程的任務和目標的順利達成,有利于學生在同屆實習生中的職業發展優勢的形成;在平臺上實現對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實習情況進行完整、正確的評價。
5.普及創新創業教育
普及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創業常識,對學生實施心理、管理、經營素質的培養,幫助學生調整心態、樹立創業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市場分析能力、市場競爭意識、組織管理能力和應變能力等多種能力,以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新精神,提高他們的綜合就業能力。
四、結束語
大學生就業能力涉及范圍廣,內容多樣,全面提升就業質量,需要從本質上加速高職生就業能力培養體系的建設,圍繞“提升就業能力”目標,從學校的專業教育、社會實踐、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新職業指導課程等多個維度去踐行,探索建立高職生就業能力培養新模式。
參考文獻
[1]華穎.健康中國建設:戰略意義、當前形勢與推進關鍵[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7(6) : 105-111.
[2]王玫瑰,李廣杰,廖俊杰,等.廣東省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管理現狀調研與分析[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 : 86-91.
[3]楊清波,馬茲林,謝小蓉.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現狀分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2):13-15.
作者簡介:婁麗芳(1987.10-)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基礎醫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