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德勒·木海
摘 要:作為語文教學中最為關鍵的組成部分,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發展思維、收集信息,獲得更高水平的審美能力。在整個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重視閱讀課程,改進教學方法,在為學生傳授知識的基礎上,教會其更多的閱讀學習能力。本文針對性的分析了初中語文教學閱讀存在的問題,針對性的指出了相關的解決措施,以期為此后的閱讀教學工作提供更多的借鑒依據。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9-0-01
前言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閱讀能力占據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對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期間應由不同角度分析閱讀內容,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閱讀學習能力,不斷拓寬語文學習的知識面。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在閱讀之后積極思考,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水平。
一、初中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首先,培養閱讀能力可以幫助學生良好的語感,語感主要指的是綜合把握語言的能力,包括文字的分析、理解以及感悟等方面,具備較濃的經驗色彩,需要得到長時間的積累。通過培養初中學生的語言閱讀能力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主動自覺閱讀,在應對各種閱讀材料的基礎上,提高語言的感知力。其次,培養閱讀能力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重要知識,通過廣泛閱讀,學生可以了解自己感興趣的人文地理、社會科學以及文學作品等書籍,在閱讀期間不但可以解答內心的疑惑,還可以感受到文字語言的魅力,在領略不同區域文化風情的基礎上,豐富其知識體系。最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提高其寫作水平,閱讀可以促進寫作習慣的養成,在閱讀期間進行思考可以幫助學生豐富更多的詞匯,且跟隨作者的思緒,我們可以感受更多的素材,了解更多美好的事物。除此之外,通過閱讀也可以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在賞析作品的基礎上,發散思維,拓寬寫作思路[1]。
二、初中語文閱讀能力培養應注意的問題
一方面應形成師生良好的互動氛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學生應成為教學主體,在實際閱讀期間,教師應及時更新閱讀教學理念,建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其可以積極參與閱讀活動。期間教師應制定合理的閱讀教學目標,使學生可以在循序漸進的進步中感受更多的成就感。另一方面,閱讀期間應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做到統籌兼顧,通過提取整合文章信息,使教學設計出現層次化特點。閱讀教學期間,教師應考慮每個學生不同的閱讀水平,確保激發每位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其可以更為專注投入,加深思考,保證問題解決的滿意度,保證全班學生都有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對策
1.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為了保證閱讀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語文教師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在結合學生身心特點的基礎上,激發其好奇心與求知欲,增強對語文的閱讀興趣。以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大多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以致教學過程枯燥乏味,不但影響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且還會限制學生的靈活思維,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更為枯燥。長期以往便會降低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主動性,對此,教師應以激發學生閱讀樂趣為出發點,不斷改進以往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積極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其可以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比如可以在閱讀教學期間采用多媒體技術,利用視頻、圖像以及動畫等技術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可以在學習中積極學習更多的閱讀知識,參與課堂討論。比如在學習《背影》一課時,為了使學生充分感受濃濃的父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播放輕緩的音樂,營造背景,在閱讀中進行深刻體會[2]。
2.提出閱讀問題,調動學生閱讀欲望
在初中語文閱讀課程中,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前提出相關問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調動閱讀欲望。在課內閱讀教學期間,教師應明確一下閱讀步驟。 將作業布置在課下,促使學生在遇到不會的問題可以積極查閱字典,與周邊學生進行討論解決,在期間學習更多的閱讀知識。當遇到學生無法討論解決的問題時,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向,老師提問。同時,教學期間教師也應積極采用鼓勵激勵的語言,當學生說出韻味的話語時,教師可以給予激勵表揚,并鼓勵學生聯想更多的課外知識,為全班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通過實踐發現,初中學生具備較強的求知欲與好奇心,通過質疑提問,學生會更多發現閱讀中的關鍵內容,并積極主動了解。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多布置閱讀作業,提出相關問題,并要求學生在文本中自行查找答案,實現自主閱讀,成為真正的教學主體,達到預期的閱讀教學效果。
3.強化閱讀引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語文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才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對此,初中語文教師應進一步擴展閱讀的深度與廣度,積極引導學生閱讀更多優秀的文章,提高其理解與自學能力,意識到閱讀教學不但需要學生進行自主思考探究,還應融入自身的觀點。同時,在初中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能直接告知學生每篇文章的實際含義,應通過問題進行引導,使學生自主分析。比如在學習《紅樓夢》章節時,四大家族的關系比較混亂,人物關系十分復雜,學生在閱讀期間很難有效理清每個人物之間的關系,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建立圖表,為學生指明四大家族之間的關系,并在結合學生閱讀情況的基礎上,提出相關問題使其獨立思考。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學生認清作品中每個人物的關系,且還可以提高閱讀信心與興趣。除此之外,通過閱讀高難度系數的作品,學生可以進一步培養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與創造能力,在促進其全面發展的基礎上,使其可以獨立思考,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
結束語
初中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屬于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大量長期的訓練。對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由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針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強化引導,從而多角度、多層次的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蔡麗.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教育現代化,2016(11).
[2]韓智.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方法初探[J].中國高新區,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