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京貴
摘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我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就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保持學生的創新之火,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自主自覺的學習,做到愛學、樂學,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創造素質等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關鍵詞:小學數學 創造潛能 情感因素
中圖分類號:G62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9-0-01
一、數學自身魅力,為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創造條件
數學是美的,但較為抽象,其知識本身有嚴密的邏輯性、系統性、對稱性和相互間的有機聯系,以及解決數學問題時開闊的思路,靈活的方法,巧妙的思維形式都構成了學習這門學科內在的吸引力。
在平時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多讀些雜志、書籍,了解一些數學游戲,古今中外著名的例題,以及數學家的故事。教師在課內外有意識的給學生創造交流的機會,通過讀、講數學家的故事,使學生從他們身上學習數學思維方式、并領悟出發明創造的奧妙。如高斯小時候巧算“1+2+3……+98+99+100”100個數和的故事,祖沖之發明圓周率的故事……這許許多多的故事都啟迪了同學們的智慧,引發了他們創造的欲望。
在小學階段幾何知識的學習具有美的表象,學生在觀察與操作中領略變化與組合所帶來的藝術魅力。如講《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的認識》時,教師為了滲透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者的包含關系,制作了活動的平行四邊形教具。先將平行四邊形的兩條鈍角邊拉直,形成直角,這時長方形出現了;當再把用螺旋紙做的長方形的寬拉長,這時正方形在變化中出現了,使學生在奇妙的形變中體會到質的內涵。此外在學習求組合圖形面積時,讓他們在觀察中操作,采用動手拆拼、連接輔助線、移多補少等方法,讓學生在變化中啟迪創造設計的潛能。
二、發揮教學中的情感因素,為學生創設開發創造潛能的學習氛圍
學生學習潛能的培養不單是一部分聰明學生的事,每個孩子都有著不可低估的潛能。作為教師要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面向全體激發每個學生的積極情感,讓學生在興奮、愉快的積極情感體驗中參與學習活動,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發展他們的創造個性,進而開發其創造潛能。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啟發和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在教學中教師的情感無時不強烈的感染著學生,親切的教態,飽滿的教學情緒,對數學的極大興趣,既感染著學生又為他們樹立無聲的榜樣;加之課堂上教師多用一些鼓勵的語言,如“這個問題你能行”,“你的方法比老師還好”,“誰還有與別人不一樣的想法”……這樣既激勵了學生,又會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內驅力。課堂上還鼓勵學生向老師提問,小組討論總結規律,對某一判斷引理爭辯,在此時教師要延遲判斷對錯的時間。特別是當學生對某方面提出獨到的見解,哪怕是一個創新的想法教師也要適時適度給他表達的機會和懇切的贊揚,使學生有一種成功的快感。
三、創設創造想象空間全面開啟學生創造的內在動機
“創新”就是構建眼前尚不存在事物的設想,這就需要想象。想象是形象思維的重要方式,創新活動需要創造性形象思維能力,它是人們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對記憶中的表象經過重新組織加工創造出新形象、新概念的思維活動。
數學是研究自然界中數與形及其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形是由點、線、面、體組成了包羅萬象的幾何形體的有序系統,如點運動成線,線又運動成面,面又組成占空間大小的體。當學生學到《長方體體積》一課時,教師先創造長方體形象的想象氛圍,讓學生閉上眼睛聽教師口述這一運動的過程,在大腦中漸漸形成完整的長方體,然后再睜開眼睛,教師用課件依次展示學生想象的每個形體,這樣學生不但印象深刻,而且在整理程序的過程中體會創造的快感。
數學教學有許多是思維的延伸點,平時教學中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多讓學生舉例、編題創造發散性的思維空間,有助于開發創造潛能。如在講《面積的認識》一課時,教師讓學生依次觀察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等面積單位,然后發揮學生的優勢讓學生舉例理解,鼓勵他們舉的越新鮮越好。有的學生說冰糖的面約是1平方厘米,計算機鍵盤的字母鍵、開關的按鈕約是1平方厘米;吃飯的方桌、大屏幕彩電面積約是1平方米……學生的舉例讓我非常吃驚,他們觀察的視點非常寬,創造聯想如此之多。
四、以創造性作業為開發學生創造潛能的基本訓練途徑
作業是對教學的反饋,也是學生鞏固知識、發展知識的過程。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思維能力的集中體現,對現有的材料進行選擇加工、改造是學生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環境中,在廣闊的思維空間內進行發散性的思考。盡可能提出獨特性、變通性很強的觀點和問題,以非同尋常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從而發展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課堂教學的尾聲時常要給學生留下更多的思維通路,鼓勵殊途同歸,發散思維。如果課堂尾聲反饋訓練的提高部分,同學們情緒非常高漲,但教師在學生想出解法以后不是點到而止,而是進一步追問“還有別的解法嗎?”“這個答案是唯一的嗎?”“還可能出現什么結果?”例如在講《面積的認識》一課時,在作業部分教師留下了一個在學具釘子板上擺出8平方厘米的圖形。開始學生擺出了幾種不同方向的長方形,教師不滿足,鼓勵學生設計既符合條件要求的內容,又有創意甚至想象。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有的學生設計了圖形還根據想象起了名字,有的叫男孩、女孩,有的叫飛機、輪船……有一個學生設計的多達十幾種之多。
此外在幾何知識的學習中,為課堂動手操作的方便,理解知識更深刻,要留一些制作學具的作業,通過制作各種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長方體、正方體等,使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已學的知識,進一步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在期末復習階段,再留重復性的作業,學生往往厭煩,覺得簡單而不進行認真的思考,往往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在此時就設計讓學生出單項練習和綜合練習的試卷。在試卷的設計當中不但可以體現出學生對知識體系的掌握情況是否全面,特別是對易錯題目的重視程度,而且也體現了學生再提高、再創造的潛能。
總之,上述以數學教學自身的教學美為開發學生創造潛能的條件;以教學過程中師生的情感因素為開發學生創造潛能的環境氛圍;以為學生創設想象空間為開發學生創造潛能的內驅力;以創造性作業作為課內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的途徑,有效的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