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玲 王金鳳
【內容摘要】時代變化和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學習變成了一個終身需要進行的事。互聯網的沖擊下,教師和學生的界限也不再清晰,學習權威者角色不必然是教師。教師必須調整自身定位,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和引導者。筆者對云教育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實踐作進一步分析,探討“云課堂”帶來的教學意義。
【關鍵詞】云教育? 地理教學? 實踐
一、“云教育”的概念
“云教育”是目前“云技術”快速發展后引入到教育界的產物,與傳統的教育方式相比,“云教育”打破了信息的邊界,實現了教育過程涉及的眾多方面的集合,將教學、管理、互動等歸于一個操作平臺。使教師、學生、學校甚至家長的所需都能有所體現。當然,現在成熟的具體的綜合管理操作平臺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是基于這一理念的教學過程的改變已經出現。
在“云教育”環境影響下的地理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構建新型高效的地理課堂,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地理學習三維目標的達成。
二、“云教育”的特點
基于信息技術和大數據的“云教育”,有很多傳統教育不具備的特點,解決了以前地理教學中那些令教師和學生感到頭疼的問題。
1.實現資源的快速整合
云教育系統依托于互聯網載體,其自身資源的搜集過程是通過挖掘分布在不同地域的教育資源實現的,在這一過程中用戶可以依托云教育,實現免費對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特征下的需求資源的采集。
2.跨區域的資源開放
云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方便地實現互聯網中跨區域資源的搜集,實現開放性資源的最大共享過程,“云”的一個核心內容也是集中在資源共享的層面。
3.流媒體技術的運用
云教育是整個互聯網快速發展背景下生成的產物,因此在教學運用中擁有著互聯網自身中重要的流媒體技術的運用。
三、“云教育”環境下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
1.實現身臨其境的地理環境模擬
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如何實現身臨其境的地理歷史環境模擬其實一直是困擾教育工作者的問題,地理教學中有很多無法到達的地理場景,或者需要立體展示,才能實現更好理解的知識點。以湘教版八年級下第八章“黃土高原的區域發展與居民生活”教學為例,首先我們展示了黃土高原的視頻和圖片,通過三維立體圖像演示黃體高原地貌的形成;接著展示過去陜西居民的窯洞,并以“窯洞”為出發點,對比了陜西、甘肅、寧夏境內的窯洞的特色。通過對比,使學生對地理、經濟、人文進行深入的了解。
2.增強教學過程與其他研究成果的互動
在實際的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學的過程應當是多種方式的,地理教學本身具有很強的跨學科性,尤其是與歷史、經濟等領域的交叉重疊,這些也是高考中常出現的知識點。如果教學中能輕松地實現多學科知識的融合,則能很好地提高教學效率。“云教育”有很強的信息檢索功能,往往一個關鍵詞,會出現很多的資料和信息,涉及多個領域。
例如,湘教版七年級下第八章認識國家之“日本”這一節中,我們重點學習了“日本的工業分布”這個知識點,與日本的地理環境有很大關系,與其對外侵略發動戰爭也有著密切關系,與當下日本的工業發展特點也是緊密相關的。在“云教育”中,這些知識點的串聯可以輕松實現,便于學生立體地看到一個知識點,從而輔助學生實現記憶過程。
3.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在云教育過程中,學生要從大量的信息資源中,對那些有用的信息進行挑選,對信息的檢索、采集和整理分析能力提出了要求,把知識的碎片納入到知識體系,形成核心知識,轉化成智慧。這個過程,更靠近培養綜合素質的教學目的。
在“云教育”環境下,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和學習內容相關的信息,可以讓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能獲取知識、解決問題。地理學習不在限制在某一個固定的地點,地理教學過程也會被保存下來,以二維碼、視頻的形式再次呈現出來。這種時間和空間的破解,解決了地理教學中的一些難題。比如有的學生因為生病等原因不得不請假,導致課程被落下。那么在“云教育”平臺的支持下,學生可以在家觀看微課。
四、總結與反思
隨著“云教育”在中學的推廣運用,地理課堂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特別是地理“云課堂”的產生,它很好地將目前比較先進的教育技術進行整合,迎合了地理教學的需要。通過借助“云技術”所構建的地理“云課堂”給當下新課程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
在“云課堂”這一新的教與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靈活,學生學習的寬度和廣度也不再受教師和同伴知識水平的局限,個體的學習需要更容易得到滿足,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但是,我們也看到,“云教育”本身對教師的教學過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資源的運用、信息的整合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面對高中教學的壓力,我們的教師是否能很好地運用這個教育手段,還需要面對多重考驗。
【參考文獻】
[1]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 與大數據同行:學習和教育的未來[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 國務院. “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J]. 中國電信業,2017(2):22-49.
[3] 廖順寶. 本科生地理信息系統概論實驗課內容體系設計研究[J]. 河南教育(高教),2016(04):78-80.
[4] 翟純. 云教育環境下的個性化教學研究[D]. 西南大學,2017.
(作者單位:寧夏銀川市北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