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旭晗
中圖分類號:X-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9-0-01
提高全民環保意識問題是一個世界性課題,因為提高全民環保意識更有利于保護全人類共同的家園,實現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在此之前,中國主要以政府主導型環境保護模式為主,忽視了公眾對環境保護的巨大作用,中國居民的環保意識并沒有真正覺醒。
一、提升全民環保意識的重要意義
公眾的環保意識是對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環境保護水平的非常重要的衡量標準。世界范圍各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長期實踐經驗表明:全民參與是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公眾環境意識的普遍提高是其堅實的基底,民間環保組織和環?;顒拥陌l展則是其外在標志。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不僅面臨著國內嚴重的生態壓力,同時我們還要積極參與國際環境保護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可以說我國民眾的環保意識、參與狀況等將直接決定著美麗中國建設的未來趨向。
1.居民的環保意識能有效遏制生活垃圾的增量
隨著居民環保意識的增強,不斷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就能夠有效遏制生活垃圾的過快增長,通過每個人有效的進行垃圾分類,垃圾處理成本會大大降低,對土地資源的占用和環境污染能夠有效減少。例如,每回收1噸廢紙可造紙850公斤,節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產減少污染74%;每回收1噸塑料飲料瓶可獲得0.7噸的二級原料等。
2.居民的環保意識能有效引導企業環保產品的生產
居民是消費主體,假設每個人都具備良好的環保意識,就能通過手中的貨幣選票,購買和消費綠色產品,能夠有效引導企業承擔起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環保意識影響購買行為,當前“綠色消費,健康消費”成為新的消費風尚,居民對環保產品的需求和購買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生產和銷售利潤,從而有效促進企業轉型,加大對環保產品生產力度。除了考慮利潤,企業完全可以通過環保產品的生產,在民眾心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推廣品牌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居民的環保意識影響政府的環保決策
在環保領域不僅需要市場這只“無形之手”來配置社會資源,還需要政府伸出“有形之手”來承擔起環境保護和治理污染的重任。比如“藍天保衛戰”就是政府的重拳出擊,而且確實取得較大成效。但仍有更多的污染治理重任需要政府強有力的管控。例如垃圾分類,是近兩年環保領域非常熱門的話題,前期一定是需要政府進行政策制定和監督實施等。而居民對環境的態度和意見能督促政府重視環境保護,提高環保自覺性,適時彌補政府職能的不足,推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全民環保意識的影響因素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公眾的環保意識有了明顯的提升,已逐步接近國際環保意識主流水平。但從總體上說,當前我國公眾環境意識總體水平仍然偏低,還有待于提高。
1.經濟發展水平
城市的環境狀況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著密切關系,這在經濟上稱為“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即經濟發展水平低時,環境污染較輕,但污染程度將隨經濟增長而逐步加劇;當經濟再發展到較高水平后,環境質量會因為人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和環境治理能力的提高會逐漸改善。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民眾經濟水平的提高,對環境質量的更高要求就會逐漸體現出來。
2.基礎教育
有這樣一組調查數據顯示,當被調查者面對“如果環保部門提供分類垃圾桶,您會將垃圾分類后再投入嗎”的問題時,不同受教育程度居民的回答差別并不明顯。其中,本科及本科以上的“一直會”和“經常會”的比例并未比初中及初中以下高,反而選擇“不會”的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比例最高。本科及以上人群的受教育程度高,可是環保意識和參與行為卻是最差的??梢?,居民的環保意識與受教育程度關系并不密切。而調查卻發現,“從小接受相關教育”才是能夠促使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的有效方法,而且不受學歷限制??梢?,環保意識與行為和從小接受的基礎教育密切相關。
3.環保宣傳
觀念普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宣傳,發揮輿論的力量。增強居民的環保意識與參與活動,不可忽視的就是發揮宣傳的作用。在當今的環保實踐中,能起到較好效果的環保宣傳活動較單一,在居民的日常活動中并未起到良好的效果。優化環保宣傳渠道,使環境宣傳達到邊際效用最大化,這應該是政府及其他組織在今后的實踐中需要不斷探索的。環保宣傳要具有針對性,如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可以運用偶像效應,而對中年人則要講述對下一代的影響和危害等等。
三、提升全民環保意識的對策建議
1.完善環境保護政策和法律制度
首先,要完善環境立法。憲法中應當明確規定公民具有環境權。同時在《環境保護法》中明確規定公民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等,建立起一系列配套的權利保障體系。同時,在環境單行法規中要有針對性的規定具體領域中公民的環境權利和義務問題。其次,加強政府的環境保護執法力度,特別是要建立政府獎懲機制,把環保責任落實到每個居民身上,對提高居民環保意識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2.建立行之有效的公眾參與機制
環保中的公眾參與機制是實現公眾環境權益的核心,也是確保公眾能夠合理、合法行使環保權利的基本措施。像廈門PX 項目事件的整個過程,都體現了公眾參與環保決策的重要作用。近年來,中國環境災難頻發,其背后都與當地企業活動不受約束、公眾無權監督公共決策機關有莫大關聯。所以,政府應重視居民在環保決策中的積極作用并加強相關制度建設,保障居民環保參與權利。
3.強化對全民環境保護意識教育
環保意識并不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重在從小進行的基礎教育。良好的環?;A教育會讓居民形成優良的環保意識與參與行為。中小學應廣泛深入地開展環保教育,積極培養青少年的環保意識,這是提高環保主動性的最主要方式。我們可以通過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真正從娃娃抓起,不斷提升居民的環保意識。同時針對大學生環境保護參與性不高的情況,各高校應改進大學教育相關課程和實踐內容,把環境保護納入其中。
4.創新與時俱進的環保宣傳形式
我們要充分認識宣傳是環境保護工作的助推器,要積極創新宣傳方式,開辟多種宣傳渠道,不斷提高居民對環境保護的認知度和參與度。政府應是環保宣傳的主力軍,可以加強與民間組織(例如環保NGO)的通力合作。環保NGO是由許多熱心環保的人士自發組織形成的公益性的民間組織,它的政策反映實際,尊重民意。政府應該利用環保NGO 更容易獲得大眾和傳媒的信任和與支持的特點,加強合作與宣傳,使公眾對環境政策由消極的觀望轉換為積極的響應與合作,減少政策執行中的沖突與摩擦,能夠最大限度激發民眾參與環保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