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斌

摘? 要:農村公路的建設現在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建設“四好農村路”,開展“村村通”工程,使得我國農村路的建設取得了重大的成效。然而,隨著我國農村公路通車里程的增加,如何進行農村公路的管理和養護已成為工程技術人員所關心的問題之一。修建完成后的農村公路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例如:逐漸增長的交通量;行駛渠化;管理不完善等。這些種種因素將會使得相應的養護工作變得很艱巨。隨著農村公路的建設不斷發展,當前的形勢會越來越趨于建設、管理與養護三者并重,鑒于此把農村公路納入相應的路面管理系統進行統一管理,并同時研究和開發如路面預防性養護等的農村公路養護新技術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關鍵詞:農村公路;路面管理系統;GIS;預防性養護管理
中圖分類號:F542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26-0193-02
Abstract: Nowadays, rural roads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our countr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ileage of rural roads, how to manage and conserve rural roads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ncerns of engineering technicians.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roads, engineers and technicians increasingly tend to pay equal attention to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In view of this, it is very urgent and important to integraterural roads into respective paveme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anwhile, study and develop new rural road maintenance technologies, such as preventiv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Keywords: rural road; pavement management system; GIS; preventiv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引言
隨著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我們黨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其中之一即為“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因此相對于經濟發達的城市,經濟相對落后的農村的建設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隨著我國高等級公路路網不斷完善農村公路在交通運輸中的基礎地位也越來越重要。交通運輸系統的各個部門都高度重視對于“四好農村路”的建設,近幾年我國的農村公路建設已經取得顯著的效果,目前各地都已經開始了“村村通”工程。隨著農村公路建設里程數的增加,其中的管理和養護問題也愈加凸顯,為了把鄉村公路修建得更好,使其更好地服務于農村群眾,應該把農村公路列入路面管理系統(PMS)系統管理,以便更加有效地使用好有限的養護資金來提高地方道路的養護管理水平,讓農村公路為農村群眾帶來更大的效益。
1 農村公路路面管理系統的建立與實施步驟
建立農村公路路面管理系統,用更加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手段提高農村公路的管理水平,以便更有效地利用資金和提高農村公路的服務水平,使農村公路給廣大群眾帶來更大的效益。路面管理系統是以有組織的方式把同路面有關的各個方面組合在一起,從采集處理和分析各路段的數據,到鑒別目前和今后的養護和改建需要,到編制改建和養護計劃,到通過設計、施工和養護實施這些計劃[1]。下面簡單介紹下如何建立農村公路路面管理系統:
(1)在決定路面管理系統之前,要進行可行性研究:了解路面管理的現狀、確定系統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滿足的需求、預估建立此系統所需消耗資源量(人力、設備、資金)。
(2)將做好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向上級報告,以取得認可和批準。
(3)建立相關課題組或工作組,商討制定工作計劃:系統設計和分階段實施計劃、需要采集的路面使用性能參數以及采集方法和頻率、確定如何建立預估模型、確定養護標準、確定建立系統所需設備的種類和數量的多少、制定人員培訓計劃、編制建立系統所需資金以及明確各個時間段所需要做的工作。
(4)采用分階段建立系統的方法先建立初步系統。
(5)向領導匯報及演示初步建立的系統。
(6)確定系統在機構內的位置。
(7)初步系統建成和實施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完善,并進行下一步建立子系統,最后完成一個完整系統的建立。
(8)日常運行、系統維護和改善。
2 農村公路路面管理系統建立的簡單實例
路面管理系統的建立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建立數據庫、對整體路況進行評價、決策者選定方案、施工、使用性能檢測等。
2.1 路面管理系統的數據庫的建立
首先收集道路所處的環境、道路材料、施工水平、交通條件、管理情況以及路面現狀等方面的數據,根據這些數據建立數據庫。農村公路的數據采集存在著費用、技術以及人才的缺少問題,鑒于此,首先應該考慮引入一些必須的檢測設備與培養一批相應的從事檢測方面的人才,在數據采集過程中,采用自動化檢測和人工采集相結合的方式,可以節省一定的檢測費用也避免了純人工進行檢測的化任務太大的問題。
2.2 數據庫組成
農村路面管理系統的基本數據庫組成如圖1所示。
2.3 模型庫管理
路面管理系統的系統模型庫主要包括養護對策數據庫和路面管理系統模型庫兩部分[3]。
2.3.1 養護對策
通常,我們是根據路面管理系統中的養護對策模型來確定一個路段的養護方案。在路面管理系統模型庫中還提供了評價模型、養護標準、 預測模型、決策模型等信息[2]。
2.3.2 評價模型
路面技術狀況評價采用交通部頒布的《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標準》(JTG H20-2007)中的評定體系。其中:路面結構強度指數用PSSI(Pavement Structure Strength Index)來表征;路面損壞狀況采用PCI指標進行評價,PCI被定義為路面綜合破損率(DR)的函數;路面行駛質量采用RQI指標進行評價,RQI指標被定義為路面平整度的函數;路面車轍深度采用RDI指標來表征; 路面抗滑用SRI指標來表征。最后,路面綜合使用性能采用PQI指標來表征,計算方法如下PQI=ωPCI·PCI+ωRDI·RDI+ωSRI·SRI
2.3.3 養護標準
根據擁有的養護資金的多少和技術條件等綜合考慮,再通過養護投資效益,從而來確定合適的路面養護標準。
2.3.4 養護決策模型
通常采用決策樹的形式來確定對公路采取怎樣的養護辦法,根據收集的各種信息最終確定此段路要采用何種養護(大、中修等)。根據各種最新的路面養護技術規范的相關規定和技術要求,結合養護專家知識經驗和常用的大中修方案,利用CPMS的RDModels模塊分別建立瀝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養護對策模型[4]。
2.4 系統運行結果及分析
通過所建立的路面管理系統分析確定相應的農村公路路面養護需求及養護要花費的資源(人力、物力、財力等)。
3 農村公路路面管理系統建立的創新性思考
現代信息社會中,在“互聯網+”及大數據背景下,可以利用GIS平臺進行路面管理系統的開發,使相應路段的各種詳細信息更加可視化,在管理過程中能更加有效的找到所需的信息。用更加可視化及現代化的基于GIS的路面管理系統,將其與路面預防性養護管理相結合,可以用來保證建設服務水平更高,路面性能更好,經濟效益更大的農村公路。
參考文獻:
[1]姚祖康.路面管理系統[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
[2]王子扶.高速公路養護與管理系統設計研究[J].山西建筑,2011,37(23):162-163.
[3]劉軍.安徽省路面管理系統(CPMS)的應用與思考[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0,07:15-17.
[4]王端宜,彭霞.基于PAVERTM路面管理系統的路網養護策略分析[J].中外公路,2014,3(3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