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流沙
“楊總,您好,這是我們第七次見面了!”在青柚佳服,五華區總工會流動職工服務中心主任沈立握住總經理楊偉婷的手說。
“是啊,我們都是老熟人了。”楊偉婷接過沈立的話。
作為一個從事月嫂、育兒服務的企業,青柚佳服管理人員30 余人,而他們管理的從事家政服務的人員就達到1 萬余名。
家政服務員作為“八大群體”之一,一直以來就是建立工會的難點,而這也正是沈立前后7 次來到青柚佳服的原因。
在經過前面的6 次交流溝通后,楊偉婷對工會的了解越來越深刻。
楊偉婷說:“我們的家政服務員也有被欠薪的情況,原來不知道工會還有為職工維權的職能,現在對工會有了深刻的了解,下一步我們會盡快把工會組織建立起來。”
在這次的交流中,沈立還告訴了楊偉婷最近工會組織的一系列培訓活動。
楊偉婷聽后非常開心,因為員工培訓也是公司的一個難點。
雙方交流結束時,在公司門口,沈立和楊偉婷再次握手道別。
楊偉婷說:“綠色象征著旺盛的生命力,原來公司的名字是青柚家服,后來,為了激勵公司員工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把‘家’改為了‘佳’。”
“加入工會組織就更‘佳’了。”沈立不失時機地補上一句話。
從青柚佳服出來后,沈立顯得很開心,如果青柚佳服加入工會組織,這意味著1 萬家政服務人員有了“新家”。
這是五華區總工會啟動“八大群體”建會的一個鏡頭。
今年4 月,云南省總工會召開云南省貨車司機等“八大群體”入會工作會,會議要求要最大限度地把職工群眾組織到工會中來。
五華區總工會高度重視該項工作,及時向五華區委、區政府匯報全區推進百人以上企業建會和貨車司機等“八大群體”入會工作,積極爭取黨政重視支持,并將“八大群體”入會納入五華區委2019 年度黨建工作目標考核體系。
同時,五華區總工會積極協調轄區內貨車司機等群體的業務主管部門,召開協調推進會,在五華區總工會的推動下,人社局、發改局、交運局、衛健局、公安局等部門迅速行動起來,形成一股合力。
合力有了,但關鍵在于執行。
五華區總工會共有6名工作人員,平時的日常工作都一個人當成兩個人用,人手嚴重不足。
面對這樣的困難,五華區總工會把工會社會化工作者納入工作中來,于是,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沈立原來是昆明市人才市場的兼職人員,負責流動黨員的黨建工作。
今年,他聽到五華區總工會需要社會工作者的消息后,憑借豐富的工作經驗和激情,他成為了一名工會社會化工作者。
在五華區流動職工服務中心,像他一樣的工會社會化工作者有10余名。
沒有調查權就沒有發言權。
要在“八大群體”中建立工會組織,首先得摸清楚情況。于是,沈立和團隊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一個月的時間后,五華區能叫得出名字的“八大群體”組織,他們都全部跑遍了,有的前后跑了六七次。
工作中無故被處分時,“娘家人”可以幫你“懟”回去;跟老板談工資福利時,“娘家人”可以幫你協商……在沈立隨身帶的資料袋里,一本本小冊子將加入工會的好處用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形象而直觀。
不但這樣說,而且也這樣做。
有一個家政服務公司的員工,進入一個雇主家之后,拖欠了幾個月的工資,反饋到家政服務公司之后,家政服務公司也派出工作人員協助討要工資,但一直沒有成功。
剛好,沈立到這家公司進行信息摸排的時候,了解到這個情況,他馬上向五華區總工會進行匯報,五華區總工會通過指派專業律師,成功為這名家政服務人員討回了工資。
有一個家政服務公司的職工,一個人上班,要養活一家人,日子過得十分困難。
去年,他的女兒考上成都一所大學,沈立告訴他,像他這種情況符合金秋助學的條件,在流動職工服務中心的幫助下,這名職工的女兒順利進入大學校園學習。
餓了么有一名外賣小哥,在雨天送外賣的時候,由于路滑摔倒,到醫院檢查發現腳骨骨裂。住院費花了2.1 萬余元,通過醫保報銷了14000 元,他個人還承擔了7000 元。
不過,他在加入工會的時候繳納了職工醫療互助金,通過職工醫療互助他又報銷了2000 多元的費用。
好事還在后面,當得知他受傷的消息之后,工會對他進行了慰問,送去了2000 元慰問金。
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
現在,這名外賣小哥也成了一個工會積極分子,每當職工服務中心需要開展建會活動時,他總是積極參與,用自己的事例告訴其他人加入工會的好處。
為了吸引商場信息員入會,他們還在百盛、昆百大、金鷹購物中心舉辦各種活動。
通過他們的努力,工會的影響力開始顯現出來。目前,個人加入五華區流動職工服務中心的會員就有2000 余人。
在五華區總工會的支持下,流動職工服務中心多次組織開展“春之約·愛起點”職工交友聯誼、職工讀書會等活動,吸引了轄區內快遞員、信息員、建筑工人等職工廣泛參加。
王波是一家公司的員工,平時工作較忙,活動范圍狹小,婚姻問題一直解決不了。
在流動職工服務中心舉辦的“春之約·愛起點”職工交友聯誼活動中,他報名參加了,原本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的,沒想到在這次聯誼會上,他遇到了中意的女朋友。
“‘娘家人’太貼心了,幫我解決了我的終身大事。”王波開心地說。
一次“春之約·愛起點”的交友聯誼活動,流動職工服務中心在線上進行直播,點擊量達到156 萬次。
五華區流動職工服務中心把服務“八大群體”和建會入會相結合,并積極推廣五華區“智慧工會”網上服務平臺,單獨設置了“八大群體”入會端口。
目前,五華區“八大群體”企業共有462 家,已建會114 家,入會職工達到11623 人。
沈立說:“這段時間,我和同事知道云南省總工會、省民政廳、省人社廳出臺的《關于加強工會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后,我們非常高興,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認可,大家的干勁更足了。”
如果說流動職工服務中心是五華區總工會的一個創新,那么樓宇工會的建會則開創一個先河。
在五華區招銀大廈副樓,“金領黨群活動服務中心”這個牌子格外顯眼。
作為五華區“億元樓宇”之一,招銀大廈服務的37 家企業中包括渣打銀行、招行、中信、新東方、普華永道等多家國內外著名金融企業及世界500 強企業。
去年,大觀街道黨工委在招銀大廈物業方成立了黨支部,在樓宇內成立了工會、青年和婦聯組織。
在此基礎上,樓宇工會還建立招銀大廈黨內高端人才資源庫,將海歸加油站、新階層黨支部、HRP 人才服務站等統戰資源引入到中心開展活動、服務企業。
走進“金領黨群活動服務中心”,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職工書屋,職工書屋按書籍內容分類,只要掃二維碼就能看到上百本電子書。如果不想看書,職工書屋還準備了有聲圖書館,通過桌子上的耳機就能聽到4000 個圖書音頻。
工作了一個上午,中午在這兒閉上眼睛聽書也是一種享受。
在“金領黨群活動服務中心” ,解憂雜貨鋪、麥田守望者、趣味沙龍等主題區域依次排開,桌椅干凈整潔。
在解憂雜貨鋪柜臺上,一行字非常有意思:你好,千好萬好,不如你好。
大觀街道基層黨建辦主任、工會副主席陳世杰說:“中心建起來后,效果很好,幾天前剛舉辦了一場針對海歸的相親活動。目前,茶話會、讀書會的活動頻率都很高。”
張攻戰是世邦魏理仕招銀大廈物業服務中心的總經理,他說:“我在全國很多地方工作過,第一次見到在辦公樓宇成立黨支部和工會,而且還實實在在地發揮了作用。”
除了樓宇工會外,五華區總工會還把物業也納入了工會管理。
今年7 月,五華區首個物管行業聯合工會成立,方南當選為工會主席。
方南說:“五華區有133 家物管公司,3165 名職工,原來每家物業公司對職工管理和服務上,都是各自為政,現在成立了物管行業工會后,對困難職工的幫扶和慰問都有了一套統一的措施,這段時間,我正在走訪摸排困難職工。”
這一系列成績的取得,都與工會社會化工作者密不可分。
一頂小紅帽,一件紅馬甲,一個裝有工會材料的手提袋成了工會社會工作者的標配。
在商場、馬路上、工業園區……他們的身影隨處可見。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炎炎,他們忙碌的身影總是那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