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聚義,孫中華,齊 陽
(海軍航空大學青島校區,山東青島 266041)
隨著科研院所科研生產任務日益增多,科技研發創新活動對知識的海量、快捷和隨機性需求等專業知識的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院所現有的知識保障體系難以適應這種需求變化,現已成為科研院所開展科研活動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基于GJB 9001C“組織知識”條款的要求,對當前科研院所的知識管理思路開展研究。
在GB/T 23703.2—2010 中明確了“知識”的含義,知識就是通過學習、實踐或探索所獲得的認識、判斷或技能。注1:知識可以是顯性的,也可以是隱性的;可以是組織的,也可以使個人的。注2:知識可包括事實知識、原理知識、技能知識和人際知識。
顯性知識一般指科研院所的作業指導書、技術文檔、質量文檔、體系文件等文本中所蘊含的知識,而隱性知識指的科研院所中的員工通過工作和學習積累的經驗、訣竅、配方和特定的技能。對科研院所來講,需管理的知識主要指與產品和服務、體系運行和過程運行有關的知識,尤其是源于一線員工的科技研發經驗。
對于科研院所來講,科研人員及其經驗是科研院所知識的基礎,這些經驗和知識的獲取及分享可產生聚合效應,從而創造出新的或更新的知識。科研院所的知識來源有2 方面。
(1)對原有知識的分類、梳理、匯總,例如將科研院所內部的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主要是指科研院所原有的內部知識產權;從失敗和成功經歷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內部未固化知識和經驗的獲得和共享;質量管理體系持續改進的結果;質量問題數據庫等。
(2)對外部知識的獲取,從外部如顧客、合作伙伴或公開的知識來源(如互聯網、學術期刊)通過購買、合作、兼并等方式獲取所需要的知識或有針對性地引入相應的人才,也包括典型的參加培訓、專業會議等方式獲取新的知識。主要有法律法規,國家標準,軍用標準,學術報告,會議交流,從顧客處或供應商處收集的知識。
科研院所知識的主要類型見表1。

表1 知識類型分類
科研院所要把知識管理工作放在戰略的高度進行考慮,通過建立專門知識管理機構并配備專門知識管理人員對其負責,將知識管理真正固化為科研院所核心競爭能力構建的長效機制,從而實現科研院所知識管理的持續改善。
科研院所要充分判斷來自科研院所內部和外部的所需知識。科研院所知識管理的對象是指過程運行、產品實現和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所需要的知識,包括與科研院所設計開發相關專利、企業標準、科研成果、配方、秘方訣竅、工藝成果、成功案例、質量問題等。這些知識均指科研院所專有的知識,一般是在研制、生產過程中獲得。科研院所應確定如何判別和管理現有知識,也要考慮從其內部和外部資源中,如何獲得所需的知識以滿足科研院所現在和未來的需求。
科研院所的知識管理包括知識獲取、知識分享、知識創新和知識應用等4 個環節。科研院所應及時獲取對實現產品和服務符合性所需的各種知識,主要包括:研制、生產、試驗過程中失誤、誤判、決策、故障分析等,例如各類應急事件、質量問題的應急響應、糾正措施等;批次性、嚴重質量問題的包括原因分析、問題復現、舉一反三等內容的歸零報告和記錄;先進管理思路、先進工藝、最佳配方、先進工作流程、監視測量方法等;研究成果、學術成果和質量管理成果等;產品合格證、驗收證明、產品使用維護說明書、典型故障案例等;跟產品和服務有關的專利、著作權和企業標準等。
科研院所已經識別和掌握的,對過程運行及實現產品和服務符合性必需的知識應予以保持,必要時可以得到。即“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具有正確的知識”。科研院所要采用易于獲取和分享的方式保持科研院所的知識,如:建立檔案室、經驗庫、知識庫或數據庫,以及采取網上發布、公開討論、郵件采集等方式。科研院所要視情建立經驗反饋系統,必要時導入知識管理信息系統,適時識別、獲取和分享與產品和服務符合性有關的各類知識,涉及知識產權保護的應嚴格按照國內外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執行。
科研院所應建立可靠渠道,進行知識更新。如與國家標準化部門建立聯系,與有關相關方共同收集和共享信息等。作為科研院所創新的一部分,知識創新始終與時代進步同步發展,尤其是信息化時代,知識發展和更新速度很快,科研院所應順應其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更新知識架構,確保發展的可持續性。
科研院所應采取各種措施和借助必要的工具方法,將獲取的各類知識應用到各個環節,包括及時更新必要的作業流程和程序文件,以確保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科研院所可以從知識的生成、編碼和轉移等3 個階段分類導入具體的工具和方法。
(1)在知識的生成階段,可以借助于各種綜合型的搜索引擎(如百度)及時獲取外部知識。也可以利用數據總結、分類和關聯規則等各類數據挖掘工具,獲取原始數據中隱含的、有意義的高價值知識。還可以利用知識合成工具將凌亂的知識加以合成,形成一個體系或相互關聯的關系,清晰地將不同的內容聯系起來以供使用,以確保能夠及時獲取業務相關的知識。
(2)在知識的歸檔階段,為便于知識交流和有效利用,科研院所要將獲取的知識分為流程知識、事實知識、條目知識和文化知識等4 大類實施編碼。主要通過建立知識倉庫存儲知識條目以及與之相關的事件、知識的使用記錄、來源線索等相關信息,以實現隱性知識的顯性化、雜亂知識的有序化。或建立知識地圖,方便科研院所的人員在短時間內找到所需要的知識,以大大縮短知識獲取的時間。
(3)科研院所要使用各種知識轉移工具以確保知識及時流動,如建立網上培訓系統和知識推送系統等,讓科研院所員工及時獲取公司戰略等相關知識信息,從而使知識真正創造價值。
對科研院所而言,科研院所的知識一直存在于管理框架中并在日常運營中不斷地應用。科研院所應通過識別、獲取、保持和更新知識提高價值,切實保障知識在科研院所內的有序傳播和規范化使用,真正解決現有知識資源管理分散、共享不足和利用率低等問題,提升科研院所研發設計能力,縮短產品研制周期,加強知識共享,從而為科研院所的持續改進提供強有力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