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淵,李晉達
(廣東粵電靖海發電有限公司,廣東揭陽 515223)
超超臨界對沖式鍋爐采用對旋流燃燒器,二次風作為煤粉燃燒主要氧量來源,穩定著火,確保較高燃燒效率。二次風量作為機組協調控制系統(CCS)的重要控制回路,對機組安全可靠運行有重要影響,其嚴重偏低時,甚至會觸發鍋爐主燃料跳閘(MFT)。因此,二次風量測量準確性對機組安全高效運行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該電廠1000 MW 機組二次風測量裝置采用威力巴WLB/SS 型在線測風裝置,是一種基于皮托管測速原理的壓差式測量方式。測點安裝在空預器出口熱二次風水平管道中,以4 根威力巴測風裝置等截面的方法平均布置在管道中,每根測風裝置均勻分布著感壓孔,其迎風面為高壓側,背風側為低壓側,每根測得的壓差均進入穩壓管,經其穩定處理后送入差壓變送器中。
在長期應用中,特別是灰塵濃度高的氣流中,極其容易造成堵塞,需定期吹掃;有時會造成部分感壓孔徹底堵死,失去了對應管道截面的取壓,造成測量不準確、失真。
熱二次風加熱方式為回轉式空預器換熱,因此在實際運行中,鍋爐尾部煙氣大量灰塵通過空預器進入到熱二次風中,在威力巴側風裝置的迎風口積聚灰塵,堵塞管路的取壓口。而且電廠在海邊,濕度較大,機組啟停時溫度變化大,所形成的水汽與感壓孔內灰塵形成硬塊,極難清除,嚴重時甚至需要隔離該段區域感壓管,避免影響風量測量結果。
鍋爐二次風風道為矩形管道(6000 mm×5000 mm),風道橫截面較大,在機組低負荷的時候,由于差壓較小,流速較低,整個流場分布不均勻。威力巴測風裝置并不能較好地反映整個風道的差壓變化,導致二次風量測量波動大,風量測量準確性較差。
為徹底解決二次風量測量準確性的問題,尤其是低負荷時測量數值波動大,最終達到對風量保護、送風自動投入的目的。
(1)風量測量裝置首先應具備高測量精度和高穩定性。因為二次風直接影響鍋爐風量保護、送風自動投入等機組安全和經濟運行方式,且鍋爐風道直管段較短、截面大,機組冷熱態差異大,導致二次風在風道內流場紊亂,少量測點無法代表真實流量,因此要達到較高準確度和穩定性,必須采用等截面網格法測量,保證截面內一定測點數量。
(2)風量測量裝置應具備良好的防堵措施,由于熱二次風中含有大量灰塵,且測量裝置堵塞是機組長期運行中風量測量不準、波動大的最主要原因,因此風量測量裝置不容易進灰堵灰,且具有良好的在線吹掃功能。
(3)風量測量裝置還應具備耐磨性、節能效果好等特性。測量介質溫度較高,灰塵含量高,要實現機組安全高效運行,則需要測量裝置具備耐磨功能;且測量裝置位于空預器后水平風道中,會造成進口二次風壓力損失,因此測量裝置應具備一定節能效應,減少壓損,從而減少風機出力,提高機組運行效率。現場安裝的二次風測量裝置如圖1 所示。
3.2.1 測量原理
該裝置基于靠背差壓測量原理,測量裝置安裝在風道上,其探頭插入風道內,當氣流流動時,迎風面受氣流沖擊,在此處氣流的動能轉換成壓力,因而迎風面處管內壓力較高,成為“動壓”,背風面由于不受氣流沖擊,其感壓管內的靜壓力稱為“靜壓”,動壓與靜壓之差則為測量裝置測得的差壓,這個測得的差壓大小與風道中流通的氣流流速有關,因此只要測出差壓大小,再找到差壓與風速的函數關系,就可以準確得到當前風道內的氣流流速,從而計算出風量大小。

圖1 現場安裝的二次風測量裝置
3.2.2 防堵原理
由于測量原理的改進,側風裝置的取壓管上的感壓區域以V 錐形插入式垂直管段端面取壓,取代了威力巴式取樣管上的微小感壓孔,增加了單個測點上的感壓面積,大大減少了積灰的可能性。
在測量裝置的取壓管內部的頂端,配有一根懸掛的不銹鋼振動桿,在氣流沖擊的作用下,振動桿在管內在作無規則擺動,敲打取壓管,可以把管內壁因水汽、溫差大等原因積聚的粉塵刮下隨氣流帶走,從而保證了風量測量裝置取壓管內的清潔,避免堵塞。
在垂直管段與引壓管中還有一段斜管段,其中間有節流孔,氣流攜帶的灰塵進入該管段時沉積帶走,起到一定的除灰作用,保證引壓管內氣流清潔。
通過改造機組二次風量測量裝置,運行一年多來未出現風量測量明顯偏差情況,風量測量準確度高,測量曲線平穩,送風機自動調節風量和二次風量測量平穩。提高了鍋爐自動和保護的投入率,保障了鍋爐爐膛內的煤粉充分燃燒,增加了機組運行的經濟性和安全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通過改造,整個風量測量裝置實現自清灰、測量可靠,消除二次風量測量存在的安全隱患,實現二次風量測量裝置準確可靠,保證機組運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