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若魚
一個人有了豪氣,生命才會有鮮活亮麗的色彩;一個團體有了豪氣,事業才會有蒸蒸日上的氣勢;一個民族有了豪氣,國家社稷才會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威嚴。揮金如土不是豪氣,張狂跋扈不是豪氣,會說大話、空話也不是豪氣,那么,究竟何謂豪氣呢?
豪氣是一種犧牲。當年荊軻只身刺秦王,誰都知道那是有去無回的使命,于是,易水邊響起了那首氣貫長虹的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去兮不復還……”兩千多年過去了,慷慨悲愴的歌聲仍然回響在華夏大地上空。中華民族從來不乏“為有犧牲多壯志”的豪杰,為收復新疆,左宗棠不顧年老體弱,抬棺行軍是何等的悲壯豪邁;變法失敗后,譚嗣同在獄中寫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是何等的從容決絕;面對敵人的屠刀,夏明翰慷慨陳詞“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自有后來人”,是何等的大義凜然……諸如此類的先烈還有很多很多,他們的生命有如聳立在歷史和現實之間的巨大驚嘆號,激蕩和鼓舞著世人,震撼和啟示著后人。
豪氣是一種擔當。豪氣之人都有經天緯地的抱負、鐵肩道義的擔當,在國土淪喪的危急關頭,岳飛挺身而出精忠報國,“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腔忠憤噴薄而出,聲震霄漢,氣壯山河,今日讀來仍令人熱血沸騰、壯志激揚;青少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宏大氣魄,斯時國家正處于內憂外患之際,驅除強虜、振興民族的歷史使命責無旁貸,“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他用偉大的抱負和豪邁的胸懷呼喚著同時代不負歷史使命的風流人物,以弘大的氣魄、卓越的才能超越了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創造出空前偉大的業績。無論是民族英雄也好,還是革命領袖,他們的豪氣都是中華民族發出的時代最強音,是神州大地上永不熄滅的圣火。
豪氣是一種無私。豪氣之人皆以道義為重,西漢時期的霍去病抗擊匈奴屢建奇功,漢武帝褒獎他為他建造了一所豪華住宅,他卻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正因為有了這種的祖先這樣的境界,秦時明月、漢時雄關才會代代相傳,國家才會疆域永固,民族才會長盛不衰;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范仲淹設義莊賑救百姓,可自己最后卻在貧病交加中死去,他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已經熔鑄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共產黨人彭湃曾是錦衣玉食的富家子弟,有著“烏鴉飛不過的田產”,卻在最后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講結束不久,昂首挺胸地走向刑場。這些先烈們在道義和私利面前從不瞻前顧后,從不患得患失,其人格如高峰聳立,其豪氣與山河同在。
豪氣是一種胸襟、一種境界、一種氣魄,充盈著自然的精華,呼嘯著正義的吶喊,激蕩著凜凜的尊嚴,回蕩于天地之間。有了這樣的豪氣,國家才能雄起,民族才能復興,夢想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