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劍鋒,龔 文,周 旭
(中國石油寧夏石化公司,寧夏銀川 750021)
傳統檢維修作業許可管理程序使用紙質版作業票辦理作業許可時具有以下缺點:①臨時安排作業人員不可控;②辦票找人簽字效率低下;③許可證上固有的風險及措施無法全面涵蓋現場具體情況;④風險識別過度依賴員工經驗;⑤檢維修全過程無法有效監控;⑥日檢修計劃與票證詳細內容重復填寫;⑦紙質票證容易損壞丟失,統計繁瑣且不準確。
寧夏石化公司引進手持終端執行檢維修作業許可程序,該系統具有以下優勢:①作業人員提前一天指定,計劃性強;②短信推送,相關人員第一時間得知任務;③提前根據設備情況編寫對應風險數據庫,針對性強;④系統自動生成具體風險措施項進行確認;⑤系統接口自動生成票樣詳細內容,無需重復填寫;⑥系統信息永久流程,自動生成各種統計分析報表。
手持終端是指搭載嵌入式操作系統便于攜帶的數據處理終端,具有堅固、耐用并能在防爆環境下連續工作的特點[1]。通過引入防爆手持機、測溫測振儀、藍牙標簽,實現了檢維修程序的高效運行、巡檢數據的實時采集以及巡檢業務引導式管理和人員安全管理。
寧夏石化公司生產現場安全受控手持終端項目基于物聯網的日常檢維修管理系統,將涉及企業內作業許可制度流程改造和軟件進行開發。前期主要收集、建立企業風險庫,后期全面推廣實施。目的在于通過試點實施,規范系統辦票流程,并在此基礎上逐步推廣使用。主要規劃的功能包括工作流程的梳理優化、作業任務的創建、作業流程的審批、氣體檢測分析、風險數據庫的建立、防爆手持終端的運用、作業臺賬的建立等。從而保證管理的規范性、一致性,有效控制項目范圍和風險。
(1)屬地單位設備主管提出作業申請,編制作業內容、地點、作業單位、計劃開始時間、確認作業類型、作業區域、設備相關信息,系統根據風險庫自動識別當前作業風險,并指定屬地當班班長,提交至安檢公司調度人員。
(2)檢維修作業單位調度根據施工作業安排,確認作業班長。
(3)檢維修作業單位班長確認作業人員和作業監護人,如夜間等緊急性作業,調度可指定作業人員和作業監護人。
(4)屬地單位設備員確認作業申請信息后,生成日檢修計劃,提交檢維修主管部門審批。
(5)屬地班長指定崗位主操和專職作業監護人員。
(6)如涉及動火作業及受限空間氣體檢測,告知負責氣體分析的人員。
(7)如涉及臨時用電,則屬地班長指定電氣部門電氣當班班長,由電氣當班班長確認接線人。
通過防爆手機對作業相關措施進行確認,進入施工階段,人員發生變更,通過交接班操作實現人員變更。
通過手持終端執行檢維修作業許可程序,在系統中發起的作業任務均自動計入作業許可證臺賬,作為統計分析和數據挖掘分析的基礎。設備員在PC 端提前申報作業計劃,待公司相關處室審批后下發至施工單位,次日施工單位現場確認作業安全風險,屬地單位落實安全風險防控措施后,最終完成作業許可的辦理。全部流程在安全受控管理系統中可查詢,實現作業申報及審批流程的“透明化、快速化、統一化、受控化、無紙化”。在確保作業許可受控的情況下,有效增加辦理速度,將各個環節有效串聯在一起,依照“PDCA”循環管理模式實現了閉環控制[3]。
以本單位中壓蒸汽吹灰器閥門保溫拆除作業為例,設備主管根據上報的作業計劃與現場實際情況相結合,確認作業信息,判斷是否具備作業條件。如果現場具備作業條件,設備主管在制定欄中點擊設備員確認圖標,如圖1 所示。

圖1 作業許可信息查詢
屬地人員與施工人員在接收到作業信息后,首先將涉及到的基礎信息完善,如溫度、壓力、位號的填寫。隨后至施工地點依據作業前安全風險分析報告及單位風險庫對作業項目進行風險識別,在手持終端中同步上傳。接著根據判斷出的風險,現場做對應的防護措施,最后驗收合格后批準作業項目,如圖2 所示。

圖2 作業基礎信息界和作業風險識別界面
公司自2018 年3 月初試行手持終端日常檢維修管理系統,共計辦理作業許可1733 項,其中一般作業1078 項,高危作業655 項。其中動火作業170 項、有限空間作業14 項、高處作業216 項、吊裝作業68 項、管線打開作業149 項、臨時用電作業38 項。
據統計本單位日平均作業項目在25 項,使用傳統紙質票證人工辦理,每張作業許可需耗時15 min,涉及到高危作業許可耗時在25 min。在改用手持終端日常檢維修系統后每張作業許可辦理耗時僅為5 min,涉及到高危作業許可耗時僅為10 min,以每年辦理1733 張作業許可計算,可減少343 工時,且辦理全流程可在線查看。
由于煉化企業地下管轄復雜、危險介質繁多,作業前僅僅通過人工記憶、辨識風險可靠性較差。而手持終端的使用可將企業的所有風險匯總導入,建立自身的風險庫,在作業前根據自身所在的方位自動從風險庫中調取、提醒施工人員可能存在的作業風險,可靠性較強。本年度手持終端作業許可在風險識別、措施落實、氣體檢測上出現的錯誤較少,錯誤率在3.2%;而傳統紙質作業許可,由于填寫錯誤、風險辨識不全,措施未落實等,其錯誤率高達12%。
手持終端系統還可以應用于日常巡檢管理,支持測溫測振自動讀取。改進了傳統手工記錄數據的模式,實現了隱患排查的實時、精確、簡便,可視化管理。同時利用手持終端實現可以實現隱患信息快速錄入、拍照等功能,并通過WiFi 或藍牙上傳數據,從而可真實再現隱患情景,縮短隱患閉環流程周期,提高隱患排查效率,降低石油化工企業隱患排查成本[1]。
手持終端日常檢維修管理系統在機動性及靈活性表現較差,當裝置區發生搶險救援的作業以及臨時增補的作業由于沒有提前上報作業計劃,加之系統程序無法隨意變通,導致辦理流程繁瑣,無法像傳統作業許可那樣靈活、方便,造成作業辦理延期等問題。電子軟件的開發基于互聯網絡,自身對于網絡信號的依賴性大,如遇網絡異常或網絡信號差的情況,自身作業許可辦理程序會陷入癱瘓狀態,無法保證其正常工作。2018 年度在使用該手持終端系統也發生過網絡故障導致作業許可改用傳統紙質作業票辦理作業許可的現象。
手持終端管理系統使用時通過已建立的檢維修安全分析數據庫,分析數據依據作業區域、設備等因素自動匹配,引導現場風險識別,不過度依賴人員經驗。固化作業流程,實現使用安全受控手持設備“一步一許可”、“一步一確認”管理模式,提高了作業效率,更加科學地實現了生產現場的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