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華
摘 要: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是世界上首個以“紀念”為主題的地震遺址公園。自建成以來榮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國首個國家防震減災教育示范基地、第五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國僑聯(lián)“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等多項榮譽稱號。近年來公園通過愛國主義、防震減災及科普知識等基地建設,以科學的管理、多樣的宣傳、優(yōu)質的服務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習近平、溫家寶、賈慶林等一大批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來園參觀視察并獻花祭奠。
關鍵詞:革命精神; 防震減災; 科普知識; 宣傳; 教育
中圖分類號:TU986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9-195-001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唐山發(fā)生里氏7.8級強烈地震,數秒之內,百年城市夷為虛土。大地震造成24萬余人死亡,16萬多人重傷,7000多戶家庭全家震亡。為給市民創(chuàng)造一個寄托哀思,文明祭奠的場所,2007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建設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公園2008年7月28日正式對市民開放。公園坐落在風景優(yōu)美的唐山南湖生態(tài)風景區(qū)內,位于唐山市京山鐵路東側,唐胥路北側,總占地面積約40萬平方米。建成以來,曾榮獲“河北省十大公共建筑”、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首個國家防震減災教育示范基地、第五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河北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等稱號。
一、推進各項基地規(guī)范化建設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總占地面積40萬平方米,共由六部分組成,分別為地震遺址、紀念廣場、紀念水池和紀念墻、抗震救災主題雕塑、紀念林、中國·唐山地震博物館。其中地震博物館分為地上和地下,分別為地震科普展廳和地震紀念展廳,總建筑面積1萬2千平方米,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地震主題展館,其中地震科普展館2018年經過改造升級后與大眾見面。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建成并開放以來,多次完成清明節(jié)、7.28等重要時段和重要團體的接待任務,累計入園入館參觀人數已達400多萬人次。特別是2010年7月,習近平來園獻花并參觀了地震博物館,臨行前還特別指示:把地震遺址公園建設好,使用好,充分利用公園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普及防災科普知識做出更大貢獻。2016年7月28日,在紀念唐山抗震4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第二次來到公園獻花,并夸贊:你們(公園)的工作很有意義。
二、加強科學管理
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多措并舉,科學管理園區(qū)員工,觀眾滿意度不斷攀升,觀眾投訴率為零。義務講解制度受到了廣大觀眾的認可和好評,講解員生動的講解與震撼的實物相結合,使觀眾對展覽有了更深層次的解讀。另外建立觀眾答疑登統(tǒng)制度。總結歸納觀眾關注的重點問題進行深入挖掘整理,編制統(tǒng)一講解內容,更加廣泛的滿足觀眾需要。
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在繼續(xù)抓好日常培訓學習之外,格外注重在實戰(zhàn)中提高業(yè)務水平,加強崗位練兵。選派講解員多次參加省市組織的多項賽事,鍛煉隊伍。講解員們分別赴廣州、重慶參觀學習,并與當地進行切實有效的座談交流。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還與華北理工大學、唐山師范學院、唐山工業(yè)學院、唐山第四中學、唐山西山道小學等許多院校建立社會活動關系。每年的清明和7.28期間,學校團體都會來園區(qū)進行志愿服務、幫助查找遇難人名,寒暑假期學生們利用業(yè)余時間來園做社會實踐活動。
三、大力開展多種形式廣泛宣傳
我園在搞好日常展覽的前提下,還通過多種模式積極推進各項宣教活動,充分發(fā)揮宣傳陣地作用,提高社會參與程度,逐步打造防震減災文化發(fā)展承載平臺,提高公園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
(一)開展冬令營和夏令營活動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分別舉辦了“防震減災伴我成長”冬令營和夏令營活動。來自唐山晚報和燕趙都市報的小同學們在這里分別參觀了園區(qū)、科普展館、紀念展館等,并在園區(qū)舉行了莊嚴的祭奠儀式,向唐山大地震中的遇難同胞和抗震救災捐軀的英雄默哀。之后,他們走進防震減災課堂,在這里了解防震減災知識,接受科學應對災害的教育。此次活動進一步發(fā)揮了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防震減災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
(二)積極組織防震減災科普知識走基層活動
公園為進一步提高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普及防震減災知識,經常開展員工走基層活動,深入社區(qū)和縣區(qū),這項活動的開展一步鞏固了我市“國家防震減災示范城市”的創(chuàng)建成果,寓教于樂,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四)加強調研推進抗震精神新時代教育
公園采用組織志愿者以問卷調查的形式,來與群眾進行溝通和了解。
調查過程:發(fā)放問卷1000份;填寫問卷的大多是18~25歲的年輕人及50以上年紀稍長的群體;受調查的群體大多學歷在本科以上;受調查者的政治面貌多為共青團員。在被問及“前往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的動機”時,大約30%的人是因為個人愛好,約60%的受訪者是為了前來緬懷先烈、了解歷史,還有約10%的受訪者則是由于其他原因。在被問及“參觀完之后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時,有約50%的受訪者覺得自己學會了緬懷先烈以及追憶舊人,還有明白了應該培養(yǎng)自己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優(yōu)秀品質;約80%的受訪者表明自己了解到了許多歷史事實,感到增強了愛國主義情懷;約70%的受訪者表明自己開闊了眼界、增加了閱歷;此外,大約有60%的受訪者表示通過參觀地震遺址的種種,能夠領悟到宏偉的革命精神、黨的英明指導和災后人民團結統(tǒng)一和祖國的蓬勃發(fā)展。每位受訪者都覺得通過參觀地震紀念遺址能夠使自己獲得一定的收獲。
調查結果分析:調查的群體中年輕人占很大一部分比重,這不僅表明了在如今這個年代,年輕一代正越來越學會關心國家的過往,同時也開始注重國家的歷史和發(fā)展,這對于國家來說無疑是一種好的象征。黨的十八大提出“廣大青年要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人民,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在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中,讓青春煥發(fā)出絢麗的光彩。”這是黨對青年的殷殷期盼,這也是國家和時代對青年的深深呼喚。而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恰恰給了當代青年這樣一個機會,重溫苦難歷史,學習革命精神,年輕一代越來越注重國家大事,國家才能更好的發(fā)展與強盛。